「蘊釀六年,言及半生」是三聯書店市場部給《原來天蘭》議定的宣傳tagline。後來,天蘭和我覺得欠了一點點力度,也擔心讀者未能完全掌握《原來天蘭》的精髓,於是加入「很多個原來,一個劉天蘭」這一句,進一步說明這部雜誌式自傳的中心思想。既然是宣傳語句,即是在故弄玄虛吧?全錯,這十個字,確實是製作過程的總結。一個又一個的原來,為我解答了一個又一個對她的疑問。天生一雙丹鳳眼,膚色白晢,人人以為她是上海人,原來她是四川人。她是不折不扣,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成長於銅鑼灣百德新街大丸百貨公司樓上的華登大廈,就讀聖保羅男女校;但是她和香港大眾接軌的切入點是1978年溫哥華華埠小姐冠軍;原來她不是ABC,移民加國三年半便按捺不住回來了。原來天蘭上有姐姐天梅,但是人人以為她是天梅的姐姐。原來天蘭不再是單眼皮,近年自然地進化成天蘭不喜歡的雙眼皮。原來28年來,天蘭是沒有刻意設計自己的短髮形象,只是當年因為拍攝電影《愛殺》,按角色需要而理性地剪掉長髮。在天蘭的衣櫥裡,原來那件上世紀八十年代感悟了黃偉文的Comme des Garcons洞洞裙還完好無缺。我們常常以為自己知道的比別人多,「原來」這個詞,是當頭捧喝,原來她是這樣子,原來她不是這樣子,原來之後,還有很多個原來,陸續有來,我們的人生,本應如此。
劉天蘭在過去三十年來的身份和工作實在太多了,電影、電視、音樂、出版、時裝、舞台及大型表演的專業形象設計、製作及培訓工作,香港人對她的認識往往停留在某一個年代,包括我。正正由於她發光發熱的年代與香港本土的進化同步而行,我們不期然地不自覺地把她的經歷和成就與香港的娛樂文化發展掛勾。六十後、七十後、八十後、九十後對她的認識不盡相同,正常過正常,因為她的工作和興趣有所轉移。總括來說,劉天蘭的full picture是怎樣的?《原來天蘭》嘗試把答案利用文字和大量圖片演繹出來。她的生命線上,身兼多職,交錯夾雜一籃子的身份和工作,卻總是離不開以興趣先行的rule no. 1。她走過55年的人生路,摘下「中國首席形象顧問」、「形象聖手」、「元祖時尚教母」、「Image Guru」、書本的「主菜」是劉天蘭的自述,「伴碟」是她的35位朋友、工作伙伴和家人女兒的文章。
我常揶揄她,她的三十年,其實是數個人的事業成就的總和。天蘭往往以金句回應:「我沒有什麼豐功偉績,只有很多快樂記憶。」
Notes on Tina
9月27日
聽音樂
開工前,放輕鬆。天蘭邀約出席愛女岑寧兒Yoyo於藝術中心舉行的音樂會。心思細密的天蘭,正好藉著這個機會,介紹了一群將被接受訪問的好友和家人給我認識,包括姐姐劉天梅、導演陳國新等。之後的邀約訪談,便好辦事了。
10月1日
翠華開會
四個女人,本來是約定在中環三聯書店的Book Café召開首個工作會議的。原來正值公眾假期,撲個空。在沒有其他更對味的選擇下,落難的四人最後窩在翠華的四人卡座。卡座的桌面太小了,喝茶聊天沒問題,開會認真不行。我們於是移師到地庫的玻璃貴賓室,閉門造車。第一個工作會議,由於時間緊拙,天蘭組別已事先草擬內容大綱,向三聯組別報告。席上,天蘭公佈了35位獲選為書本撰文或被訪問的朋友、工作伙伴和家人女兒的名單,有氣勢有實際。
10月3日
訪問天梅
《原來天蘭》的第一個被訪者,是天蘭的姐姐劉天梅,這個刻意的安排事前經過精心計算。訪問前,先把問題發給天蘭過目,原來當中有一些已有答案,重覆的被刪除。然後,天蘭把1990年某雜誌訪問天梅的文章電郵給我「消化」;訪問題目拿了「綠燈」,便發給天梅。10月3日,相約天梅在銅鑼灣時代廣場的SML見面,按下錄音鍵前,天梅從手袋拿出一張摺疊的白紙,紙角是縐著的,她小心翼翼地翻開它,在檯上按平。接著氣定神閒地說:「我很怕妹妹的,訪問前要做功課,把答案寫下來。今天出門前,她怕我善忘,寫了一張字條提醒我,放在當眼處⋯⋯。」一個多小時,不經不覺過去了,很開心,可以邊喝酒邊訪問,真寫意。回到工作桌,準備開啟儲存在iPhone錄音應用程式的錄音帶譯寫時,赫然發現原來當日的錄音只有20分鐘,因為按鍵上的混淆。這個原來,其實天蘭一直都不知道。很奇怪,天梅當天的說話,我現在仍然記憶猶新。稱不上隆重其事,不過倒是花了點心思。為了識別天蘭專案,特別購入四本A5拍紙簿,是那款註定五十年不變的黑字「W.P.」筆記小本,封面揭頁跟內頁一樣輕薄,內頁幼滑,加快撩寫速度;紙薄不能雙面書寫,正合我意。這款筆記小本是小時候父親的桌面文具之一,當年他喜愛的開本尺寸,今天沒有了。手寫字沒有他的秀麗,力度卻與他不遑多讓。字跡很容易便「移印」到下頁,他會將舊筆記本的封底硬卡「托底」書寫,本人照辦。原來,十八個訪問,合共寫滿兩大本「W.P.」筆記小本。
長桌會議日。兩個女人,一張大餐桌,一個大字板,一支白板筆,伴以一組展示櫃,一列擎天書架。《原來天蘭》的內容框架,是在這個背景下,朝十晚十地構思出來。記憶回到學生時代的小組習作,組長站在大字板前,組員間你一言我一語地「腦震盪」。分別是,我們這一組,只有兩個人。不,是兩個神奇女俠。只需一個全天,便可為364頁的內容奠基,很神奇吧?天蘭卻得用上三十年的光景,為這一天而服務。
10月19日
青衣拍照
勞師動眾,一干人等在大清早齊集Sam Wong位於柴灣的影樓,浩浩蕩蕩,好不熱鬧。整妝待拍,需四小時。正式拍照時,鏡頭內的天蘭,跟隨鏡頭外的行頭和身上指導楊志穀先生「學習」造手。京劇造型的靈感,來自張國榮當年的美青衣號外封面(1990年12月及1991年1月,第184期)。這是天蘭憶念亡友的方法。那一個下午,與譚維維的電話訪問,在影樓的雜物室完成了。
10月26日
先開會,後領獎
晨早開會,傍晚領獎。在香港《Marie Claire瑪利嘉兒》周年紀念晚會上,天蘭獲頒「Inspiring Woman Award」獎項,表揚她對香港女生發揮的影響力,肯定她在香港形象設計工業作出的成就。
11月1 日
自發排版
一個月後。兩個女人,正以月刊的速度和思維製作書本。組長的工作是騰出box file兩大個,預備多疊透明檔案封套,在家裡的工作室翻箱倒櫳,舊照片舊剪報舊印刷品一網打盡,企圖整理三十年的時間軌跡。傭人在廚房攀高梯取大開本《號外》,檔案室主管天蘭在書架頂拿出亡父六十年前的剪報緬懷一番,編輯忙於在地面「接力補給」。時間關係,天蘭的魔術手經已將第一個box file填滿,包含了第一回和第二回的圖像資料,準備明天交給出版社的設計員。但是欠缺原圖,寫作時總有一定困難。這時候,桌面上的平板電腦被徵召入伍。天蘭拿著它,我負責從塑膠檔案袋拿出剪報和照片,平鋪桌面,按下拍照鍵,一版又一版的collage雛型出現了。那個木紋桌面背景,原汁原味。
萍姐對天蘭三兄妹來說,是一位沒有血緣的親人;但是他們視萍姐為血濃於水的親人,是鐵一般的事實。與天蘭共事的九十天裡,身在加拿大的萍姐像是伴著我倆完成大部份的內容。從天蘭自出娘胎的一天,傭人萍姐已是劉家的一份子,她是劉家歷史裡的重要人物。在整理兒時資料的章回時,天蘭還不時喜孜孜地分享來年與萍婆慶祝95歲大壽的大計。言猶在耳,12月2日傳來萍婆不幸跌倒入院,三天後與世辭世的不幸消息。
12月6日
自作業Tina's Choice
2012年初已得悉天蘭的創業神經蠢蠢欲動,她隻身到歐洲逛配飾展,自圓買手夢,為自家經營的配飾品牌Tina’s Choice進貨。即是說,在《原來天蘭》的製作期內,她的左腦是預留給Tina's Choice那盤數,右腦是全情投入給書本。在天蘭的客廳,都是以這種思路把配飾桌和書本桌楚河漢界出來的。在書本最後兩周的煞科期,加插了三天的pop up bazaar。
12月10日
寫天字
沒有寫錯,不是寫大字。11月,敲定了書名,三聯李小姐建議天蘭親筆題字,那便更可突顯天蘭的個人風格。天蘭婉拒了,不是因為她對自己的手寫字沒信心,而是其個人特色並非來自一手字,登上封面似乎未夠份量,跟大雅之堂也有一點點距離。設計師遂替「原來天蘭」這四個字挑了四個不同字款,拼湊了數個組合給我們過目。看來看去,卻得不到「就是這個」的直覺。之前放棄的手寫字想法又跑回來了,天蘭拿起黑色針筆在A3白紙上開始寫呀寫。不消多久,她再次肯定之前的決定是正確的。全手寫字,真的不行。只寫一個字可以嗎?試試看吧。那個字呢?這個決定,不消一秒鐘──「天」(天蘭的天,也是我的天)。一會兒,一張又一張印上「原來 蘭」的大字報送到我倆跟前。天蘭努力地寫天字,我努力地張羅黑筆。在某位設計員的工作桌上,找到放滿兩個塑膠袋的黑色針筆,好兆頭。歡天喜地的回到會議室的大本營,一支又一支的試寫,原來十支裡有八支經已「透支」,疲態包括粗幼不協調,墨乾,筆嘴疲勞。最後,最好的一支原來是第一支,世事往往就是這樣子。寫天字的工程,不用十張紙,便挑到最滿意的一「天」。
1月24日
一個形象指導的軌跡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舉辦的《港潮.講藝》設計講座,天蘭是講者之一。在兩小時的講座裡,天蘭拿自己的形象「上桌」當案例,回看三十多年前的她,分析自己在髮型衣著化妝碰壁亂撞之後,如何覓出清晰鮮明的個人形象。她的招牌短髮,原來沒有刻意安排,只是28年前為了懷孕而改變,直至今天。二十八年來,一頭短髮都是出自同一髮型師Ben Lee的手筆,粗略點算合共剪掉21尺。據Ben所言,其生長速度愈來愈旺盛,一個月不到便已長出一寸,白的,找不到。如果天蘭要蓄長髮,他會說聽不到。
千呼萬喚,新書發佈會選在聖誕新年長假期後,於限量版面世的一天舉行,取其好事成雙。入場人士獲發封面頭像的大圓襟章乙個,大合照時眾人手持書本和封面卡板,畫面有趣而統一。站在正中間的天蘭,一張簽名式笑臉,像為每張照片壓下手印。原來,這個笑容,就是天蘭眼中的must have accessory,伴隨數十載。流露自信真我的笑容,勝過一身珠光寶氣。
1月30日
模特兒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天蘭的丹鳳眼臉孔已穿梭於本地的婦女雜誌,更一度當上香港貿易發展局的海報主角,肩負宣傳香港的重任。頭自梳、妝自化、衫自攜、行貓步、擺甫士,對天蘭來說是零難度。這位資深模特兒已很久沒有在鏡頭前搔首弄姿了,上一趟是鄧達智於2007年的時裝秀。不過,為雜誌專訪而重施故技的,千禧年至今,還沒有試過。 1月30日,機會來了,天蘭在影樓裡身兼數職,一腳踢包辦整妝弄髮造型襯衫,一個旅行箱,三套衣服,數件Tina's Choice心愛配飾,久休復出當了三小時的模特兒。那一個下午,製作團隊紛紛變身觀眾,觀看劉小姐在台上的功架,優差也。
(文:Vivian Wong 圖:Topaz Le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