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博客波哥:雲上的日子 - 丹巴山區拾趣 (一)

波哥 | 2015-03-13

遊歷寫作本該毫不費力,但此篇卻舉筆沉重,寫作一再拖延, 在此多謝一心姐鼓勵,加上去了一趟美國自駕散心,才能從回案頭。

那是去年的事,我和太太應約到一位的藏族朋友的家中作客,體驗山間農家生活,怎知回港後,當腦海中還久久縈繞著大山的煙雨和小數民族的情誼之際,突來噩耗,朋友意外身故,才讓記憶封塵至今。

故人和我亦師亦友,乃藏區苯教的一位堪布(住持) 、一位藏醫,也是快將坐床(認證承願轉世者的一種儀式)的祖古,本應有一番作為﹔十幾年來,堪布對我在禪修上毫無吝嗇地提點,恩情深重。

丹巴被譽為西藏最美麗的小城之一,離成都也不足一日車程(十二小時),所以決定帶太太去感受一下,增加精神食糧。丹巴縣在行政地理上屬於甘孜州,但在族群上和附近身壯鼻勾的"康巴"不一樣,屬於"嘉绒"藏族(有說是羌人後代),外表和生活習慣上比較接近四川人,也正因如比,我們不用每天吃青粿糌巴,讓初次入藏的太太容易適應。

雖然丹巴山區一般都在三千公尺這個高山症的臨界點以下,但因我們倆缺乏運動而又長居低地,還是決定在成都玩上兩、三天,算是適應一下。

我認為成都並沒有必去的景點,反而信步閒逛才能更加細味當地的生活,原因是成都人出名節奏慢、愛閑適(而對手就是在上游說成都人喝他們的洗腳水的重慶人),其實就是一個「懶」字概之。在我認識的成都人當中,購物、看戲、甚至火鍋都不一定是生活中必須的,反而茶館和打牌(麻雀或橋牌) 才是他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東西,因為只要這兩個活動才能將生活中的"懶勁"發揮得淋漓盡致。

Image description

但礙於城市發展,市內的茶館明顯地已是比十年前越少了,這次我首為推介的是位於人民公園內的鶴鳴茶社,這是老成都人磨爛蓆的地方,也是辦公人員的蛇竇。茶社的座位多為露天,形式上較為類似於只供應少量點心的早期廣東茶寮,讓人們在竹椅上採採耳、鬆鬆肩、打打瞌睡、曬曬太陽、下棋打牌各適其式,我和太太就在這公園湖畔過了愜意的一天。

Image description

Image description

Image description

Image description

成都雖然每天有一輛來往丹巴的巴士可供乘搭,但卻不甚好坐,除了殘舊、緩慢外,走在崎嶇險峭的山路上,總讓人有點不太放心。因此大多數人會選擇「拼車」,也就是類似於香港的「泥鯭的」。每天早上,來往丹巴的自顧司機把車停在成都城邊的一間小旅店外,以越野吉普和商務客車的居多,十點鐘以後,四方乘客便會魚貫前來找車,有出城辦完事的藏民、也有去丹巴打工的四川人。司機間也互有照應,在路上收到乘車要求的司機會把乘客推薦給其他待發司機,而乘客不足的汽車,也經常會把乘客讓出來,轉乘到其他乘客量高的車輛,使整體"拼齊人數發車"的人流系統更加暢順。

我倆總算較為幸運,坐了一輛狀態不錯的商務八人車,以至進藏比我們想像中順利,尤其中途和大夥兒吃的那一頓午飯也比預期中豐富,才能夠把太太一早準備的乾糧保存下來,重新再贈給山中的小朋友。現在回想起小朋友拿著牛肉乾、眼睛咪成一線地說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好吃的東西的時候,太太臉上出現那種滿足的表情,瞬間,每人都感到幸福。

Image description

Image description

因為天雨的關係,我們雖到達了丹巴縣城後,卻並沒有立即再轉乘登山的車輛往堪布所住的山村,而是先在縣投棧落腳,稍歇一宵,等上山的泥路好走一點再作安排。丹巴縣是一個由很多大山擁抱的山城,由一河流貫穿,而縣城兩岸由幾道鐵索橋和人行的吊橋相連,很有特色。

Image description 丹巴縣

Image description 丹巴咖啡店

雨後水急,隆隆水聲響徹臨河小酒店,卻無損我們趕了一日的路後的睡意。第二天清早,堪布便下山接我們,冒著微雨帶我們看了看縣城,我們找了間咖啡店,等雨停了下來。因太太怕坐摩托車上山,我們終於好不容易地安排了一輛願意上山的出租車,冒著險峻的泥濘,蜿蜒而上。

Image description 山路

Image description 登山途中

山路要走一小時,在車子攀爬的初期,我們只能聽到車輪與泥漿搏鬥的聲音,然後在大約20分鐘之後,我們的注意力便被移動中的山下美景懾呆了,遠眺山下的河谷和對面雨後群山,雲霧間若隱若現地理藏了恆河沙數的藏色的建築物和碉樓,星羅棋佈地組成大小不一的山寨,看到雲煙繞寨的情境,我和太太不約而同地在顛簸的車子裏跳來跳去,嘗試用手機捕捉下來,但都以失敗居多。折騰了一輪,車子總算在路旁停了下來。從這裏,我們須在山路上步行十五分鐘才能到家。

Image description

也就是我們拉著行李、踏在混濁泥濘而貌似狼狽的這一段路,心慢慢安靜了下來,整個人就像開了瓶的紅酒,與周圍的空氣互相產生微妙的變化一樣,在不經意間與整個山的一切在靜靜地融合,過程相當美妙。這山中獨特的環境能讓喧鬧的心頓時安穩下來,然後再用它那細微而豐富的一面和你互動 : 一花一草、一隻回家的牛、一位向你走來的老伯....。我去過不少山,這裏還真的有點神奇的吸引力。

Image description

Image description

Image description

的確,這裡記載著有點不一樣的歷史,據考證這裡是西藏最早的一個國家 -- 女東國立國之處。而後面便是神聖的莫多爾神山,仰望處就是神山的山頂。莫多爾神山被認為是金翅鳥所居之地。

Image description 莫多爾神山

金翅鳥也就是山海經所稱的鵬,除了中國的上古神話外,鵬在印度教、佛教、苯教、和東南亞的一些宗教裏,都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反而中國對於鵬的崇拜,沒有得到普遍的發展,一般認為是因為和龍的崇拜有關,因為在所有的神話和宗教裏,大鵬以龍為食,是它的天敵;而中國的上古氏族是以龍為圖騰,所以今人以龍的傳人自居,天子為真龍,自然容不得大鵬的存在﹔話雖如此,大鵬金翅鳥(Garuda)後來還是隨著佛教傳入,以「迦樓羅」等名稱為人供養。藏人稱鵬為邛 (Khyung, 粵語: 沖) 。

莫多爾神山又被稱為「邛那」,被認為是一切金翅鳥之王 -- 金色智慧翅鳥的住所,每年來自西藏各區、尼泊爾、甚至印度的大量信徒都會到神山參拜轉山,而我們所住的這條山鄉又叫作「邛渣」,有「鵬下」之村的意思,是一條非常古老的村落。

堪布不愛住寺,說不喜煩擾,所以大部份時間都在這裏和大哥大嫂共住,居頂層關房。丹巴具共有180個行政鄉,此寨屬梭坡鄉下的一條山村,共58戶,300餘人。到家後,獲安頓於二樓客房,常看飲食頻道的太太一開始便對大嫂的廚房和原始的煮食方法就產生濃厚的興趣,其後也證明了這個好奇心的合理性,因為這裏雖然有客廳電視之類的空間,但幾乎所有的聚會、聊天都是在廚房裡發生的,這裡就像一個屋子的靈魂 -- 暖和、熱鬧。 (下集再細談)

Image description Morning Call Danba Style,住的屋型不俗吧?

Image description 丹巴警衛: 藏獒,我住了一週,它只向我吠了三天, (尤其晚上出外解手的時候),算是懂性

Image description 屋內遠眺

Image description 堪布關房外攝

Image description 大哥和大女兒在廚房

Image description 廚房裏談天

大哥名叫岩紅甲干,大嫂叫智瑪,大兒子登珠因長年打工在外,就把兩孫兒巴桑和尼瑪托給年過半百的二位長者照顧。經大嫂介紹,這裏基本上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社會,以麵食為主,麵粉來自自種小麥,而和其他好食牛肉的藏人不同,他們的肉類主要來自飼豬所風乾的豬肉。而飼養的牛便分為用來供奶的乳牛和協助耕種的黃牛,都以放養為主,還有一種是他們放養在雪山上的毛牛,我們就沒有機會看到了,也不知道他們如何把牛找回的。

Image description

Image description 風乾豬肉

Image description

Image description 高山放養的牛

小麥和玉米是交替耕作的,而玉米在收割後卻只用來餵豬。好食玉米的太太大呼浪費,不斷請求大嫂給摘點有機玉米嘗嘗,大嫂後來給我們蒸了一頓,一樂也。除此之外,各種蔬菜,各種的水果更是數不勝數,其中以蘋果最為可惜,因為山中數量太多,加上山路難行、運輸不易,縣城又有太多蘋果供應,就只能讓它掉下,也沒人會摘。除此之外,這裏也盛產花椒和合桃。

Image description 香到不得了的花椒

Image description 蘋果任摘

Image description 玉米田

Image description 玉米粒餵豬後剩下的桿用來生火

當晚我們被邀請去村裏的聚會,便拿著電筒摸黑來到了一個放著強勁音樂的空地,雖然照明光線顯然微弱,但還是可以判斷來跳舞的都是些年青人,方才醒悟大哥大嫂為何不同來,也是的,大人早上五六點鐘起來幹活,辛勞了一天,誰還有這個精力在夜晚開派對?青年們對我們都相當友善,相信我們在這個小村落作客的消息已傳開來了,據我觀察,他們的這個舞蹈是有很多技巧和舞姿上的細節,而並不是拉拉手轉轉圈那麼簡單,就打消了獻醜的念頭。我在一旁找到了一位小女孩談話,了解一下,原來這種聚會每個月都會舉行,村民歡天喜地地相約跳著藏族傳統的舞蹈,用實際的行動保留珍貴的傳統,順道也提供給大家交往的機會,漂亮小姑娘才15歲,她說小孩都在山下學校上學,由大人開摩托車接送,但沒有大人送的小孩便要步行三個小時下山上學,聽了有些令人心酸。也因為上學和看電視的原因,大多數的小孩都會說漢語,大人卻不一定會。(續)

Image description 小女孩是舞林高手

Image description 靠摩托車接送上學的山區小孩

Image description 橋的對面便是山下的小學

Image description 弟弟尼瑪第一天上學回家後手掌上拿著 爺爺在縣城買的模型車,也是他第一個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