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博客李照興:星二代和下一代

李照興 | 2017-03-16

Image description

不記得是《明周》定《城周》(還有人記得有《城市周刊》?),當時每到過年,例牌拍謝賢一家四口全家福同香港人拜年,那麼多年來,看着同一家人成長,看的人回顧自身,不經不覺,又算是香港集體記憶。到今年,我們親切地把謝霆鋒叫「霆鋒」,同這種共同見證的經驗分不開。提起這事,是因為忽然醒起,為何到如今「就再冇呢支歌仔唱」?

星二代,就連星三代不是都出現了嗎?睇住霆鋒婷婷細細個長大到現在,是時候霆鋒或者同代男星都一家幾口拍張拜年照登封面啊!

這些照片最終沒有出現,或者說,如今都再沒一家幾口的明星照出現了(偷拍不算)。它沒出現自然也有其原因,也說明了這些年來城市世情流變。不僅是沒有大開本的八掛雜誌封面可以登了,甚至八掛雜誌本身,都像是一個過期的名字。另方面,明星對下一代的保護也更有意識了,而更重要是,一家幾口人齊拍照,真的越來越難了---- 不是說人已不健在,而是當今夫妻往往各安天命,有子有女稱為星二代或三代,可是作為明星的父母,離異屬常事,整張全家福的話,不知變成攞景定係贈慶。簡單例子說明一切 : 你今天可如何拍謝家的全家福呢?我們見報都好似同Lucas好熟,但難道要栢芝同霆鋒搭上仔仔團聚來拍?還是舊人不需了,索性找新人補上(雖則個個星級)?

所以說,根本好難有整整齊齊的星二代家庭,也就好難有二代三代全家福同你拜年了。關注這些,起因原是《紐約時報》有篇 Children of 的報道,說現已踏入星二代的冒起高峰期,說的一般是我們那八十年代愛看愛聽的明星,其下一代都已長大成人入行上位,這是個現象,但背後的本質更值關心。有個GAP的廣告,就集齊明星二代,成為話題,同時提醒我們同代人都已有下一代這現象。文中提及,好多星二代都走模特路綫,包括 Demi Moore, Diana Ross, Mick Jagger的子女。另外冒起最有名堂的,當還有Madonna , Will Smith的子女。個人偏好上,Jude Law 和 Johnny Depp 的下一代當然最有父風,最神氣該算是Jude Law兒子Rafferty Law,以及Daniel Day-Lewis的兒子Gabriel-Kane Day-Lewis (眼眉粗到呢),雖然最多人識可能還是年紀更小的碧咸仔。

而這些天生就有名氣的年青一代人,到他們出來入行,其實力到底怎樣?
我最早的星二代印象(當時當然不用這個詞),該是 Julian Lennon,他有首 Too Late For Goodbyes也算紅過一陣,稱不上經典,但印象深刻。那卻不是太好的印象,因總覺得還是靠父親名氣,歌還真跟父親有關(他老爸倒沒有太多唱他這個兒子,而是唱了他異母弟弟Jean,反而是 Uncle Paul 把他化成Hey Jude唱到世界通行)。那似乎好早就說明,娛樂圈中,虎父未必有虎子,但起碼為人所知的機會總是大得多。

這個在香港而言,也有傾向。稍為關注下香港星二代的發展,發覺真是一般般。謝霆鋒可能已是表現最好一位——如果我們算上洪天明、房祖名等等,而梁朝偉又看來不似要下一代接班(香港好man男明星的下一代看來少有男生接班,梁家輝都是少女組,似乎只有葛民輝頂住)。

而在中國,明星二代的表現優劣,則是有待驗證的現象,因為中國現一線明星相對年青,未有足夠例子可供討論。在更講求起跑線的中國,階級機會更鮮明,中國星二代,是否繼富二代,官二代一樣,會成為下一代權力遊戲壟斷者?

說來奇怪,中國影圈當前出現了一種專業訓練和演出表現不匹配的現象,意思是大部分當今主打的一線明星,看教育都是正統電影學校受訓,但為何出來的演技與作品會是這樣?更不用說現時的小鮮肉潮,已變換為韓式男子組合訓練出身。問題是表現和外型都變得一式一樣,這是過去兩代演藝人都沒出現的,由反叛那代到 X 那代,似乎個人主義和個性還是一個高尚的標準。而今天看來,更追求的是一體化的模板。戲劇學院訓練的是演出,至於藝能學校要求的是跳得齊。過去看重的是演出往績,現在講究的是圈子和人脈關係。

我們看明星追偶像的年代已漸遠,我們同代人和我們曾追捧的明星,連下一代都已長大成人, 木村拓哉的女兒都十六歲了。

其實我從不擔心下一代的問題,只是好奇,我也懷疑是否只重複着新不如舊的老調。但情感歸屬畢竟就是歸屬,你只能屬於某個時代,和某些那個時代的人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