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人物】總經理不設「房」 Uber佘雋知貫徹共融共享概念

2017-02-08

來到面積9000方呎的Uber銅鑼灣辦公室,推門而進,迎來高大保安員,帶頭的公關小姐望着面前的鏡頭拍照登記,記者緊隨其後,大門旁是以「李小龍」命名的會議室。

走廊放着一部單車,窗旁一排長枱讓員工每天望着城市風景用膳,咖啡廳擺放着巨型雞年公仔,公司每天向員工提供免費早餐(麵包及微波爐點心),每星期有2天免費午餐(餐廳外賣),員工可隨意拿着手提電腦找個獨立房間工作。

「這裏很自由,沒有經理房的,我們的設計理念是希望提供共融的工作環境,互相交流,而且會議室都是以本地食物和代表人物命名,全由員工投票選出來,包括魚蛋、燒賣……」Uber香港總經理佘雋知(Kenneth)解說。

撰文:林艷虹

[email protected]

Image description

外表成熟穩重的Kenneth,未夠30歲,但已身經百戰,在一片爭議聲中堅守崗位,帶領創新企業在香港前行。不是人人敢冒險,這位年輕掌舵人卻辭去本來穩定的外資銀行工作,由零開始親手湊大這間公司。

「由一開始3個人,沒有辦公室,到今天增長至百幾人,大家一起開會吃飯,幾安慰。我鼓勵大家努力去追求和實現一些事,別怕失敗,即使是失敗也可以從錯誤中學習,最重要是別被年紀、年資限制,有些經理級同事只是大學畢業兩三年,但已經是外面公司五六年,甚至七八年的成績。」

Kenneth是Uber香港第一位員工,即使今天晉升至總經理,還會幫忙派傳單,他笑說:「上個月才在銅鑼灣Sogo門口派宣傳單張。」

「為何要堅持親自出來派傳單?」

他指:「訓練團隊很重要,除了讓他們發揮各自才能,一開始要跟他們一起做,包括派傳單,他們見到老闆都一起派,自然會更落力。」

放棄投資銀行筍工

這種刻苦精神,與其家庭背景有關。Kenneth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家境不富裕,從小覺得到外國讀書是遙不可及的事。「因為很想去見識這個世界,於是勤力讀書,考了很多獎學金,令夢想成真。」

在香港完成中學課程後,他取得獎學金升讀英國牛津大學,更考獲工程經濟和管理系碩士。「不過,大學畢業後仍未知自己想做什麼,但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現時startup或創新科技的世界,做那行真的不需要修讀那一科出身。讀什麼不重要,而是過程中學會如何思考和與人相處,所以很多創業人士,之前不一定是修讀或從事相關東西,但不會妨礙他們從事這行業。我是非金融或資訊科技出身,但我是坐不定的人,一直認為趁年輕應多嘗試。」

Kenneth曾在美銀美林和里昂證券的投資銀行部門工作,涵蓋大中華區的房地產和教育市場。工作幾年到過許多城市旅遊,見識不少有趣事,機緣巧合下認識了Uber的負責人。「大約三四年前,知悉美國Uber略有所成,但當時亞洲未有一個地方有這種服務,亦未有這個趨勢,我知道他們有計劃發展亞洲市場,於是決定辭職,投身這個創新行業。」

Image description 佘雋知(右一)曾到香港科技大學向學生演說,鼓勵他們發揮創意及冒險精神。(受訪者圖片)

最初被誤會做運輸

他在2014年初加入公司,負責管理香港的業務營運及策劃工作。「最初無辦公室,只能約在咖啡店見面開會。中國人有句話:『少時不讀書,大時做運輸』,當時很多身邊人和家人都不理解這個行業,問我為什麼有銀行不做,走去做的士?剛開始在街上宣傳時遇到舊同事,他們問需不需要幫我找工作?以為我在派傳單。哈哈哈!」

他指最初遇到的最大困難,是要讓一個大家完全不懂的品牌入屋。「這個過程漫長又艱辛,有很多起跌,跟我做銀行大不同。起初一腳踢,而且沒有人教,不像其他行業有人話『跟番之前的人做番同樣的工作』便成,香港最難做的是令司機信任我們平台。當時,一個人走到街上跟過百個司機傾談、食飯、喝咖啡,逐一解釋這行業。花那麼多時間,10個人只得一個有興趣,是很大挫折。但我深信只要有一個人有回應、覺得好,久而久之就會介紹給別人。」

發展2年半後,汽車共乘概念漸漸在港受落,3人團隊增長至今天擁有逾100名員工。「2014年至今,香港已有超過100萬個用戶。公司最引以為傲的是讓人們覺得搭車、叫車不是一件刻板沉悶的事情,我每天和團隊同事一起度橋,想想如何令坐車變成好玩,將不可能的變成可能,所以投身這行要有冒險精神和創意。」

他認為,公司商業上成功是令每個香港人都有可能以一個優惠價錢坐舒適的車。「雖然很多香港人愛坐地鐵巴士,但真的點到點的私家車服務仍未開發和普及,可見香港有發展潛力。」而在非商業的成績方面,他說公司宗旨是「希望所有人都找到方法和適合的車去乘搭」。

「去年推出UberASSIST(關懷優步),為長者、孕婦、傷殘人士或輪椅使用者服務。香港傷殘人士的交通缺乏,我們與NGO合作培訓了1000名司機,他們經過考試及認證,教授他們如何照顧殘障乘客。」

Image description

飛機師也會做司機

有車牌的Kenneth自稱駕駛技術不好,未當過司機,他笑言寧願當乘客,在外國他更是Uber常客,跟不少司機打交道,印象深刻。「美國充滿少數族裔人士,我在當地搭車時,遇到很多司機都是在主流社會找不到工作,亦有很多大學生為了交學費而兼職開車,可想而知這份工對他們多重要。新加坡有不少司機是退休人士,他們大多是未到65歲但被公司辭退,為了養家成為我們的司機,而且時間彈性和不太困身,很適合他們的年紀。」

Uber在港有過萬名司機,八成為兼職人士,包括退休人士、模特兒等。「另有家庭主婦,她們未必能應付朝九晚五工作,但可用空閒時間開車載客,亦有少數族裔人士,他們懂廣東話,但搵工受歧視,因為Uber成為專業司機,給他們謀生機會。香港有趣例子是飛機師當司機,曾經有位客人在機場叫車,上車後跟司機交談,發現眼前人竟是跟他同一班機的機師。」

「機師都要搵外快?」記者好奇。

他笑說:「或許他想到與其一個人開車回家,不如多載一個人搭順風車,達到雙贏局面。其實香港很多打工仔都是我們的司機,接載身邊同路人一起返工。」

今年,英超球隊曼聯宣布跟Uber結盟成合作伙伴,於奧脫福球場增設上落客專區,方便支持者乘車到場觀戰,Kenneth笑說:「好驚得罪不支持曼聯的粉絲,但這是幾矚目的事。在香港,我們也跟很多大型活動合作,譬如亞洲博覽館的演出、 Clockenflap、大型啤酒節等。」

共享乘車概念日漸被接受,但Uber在各地發展仍參差,例如在台灣出現違規爭議,近日更修改法例,設獎金鼓勵檢舉Uber司機;在香港亦有Uber司機因涉及非法載客而被控。「台灣方面不便評論,很多國家法規沒有列明Uber這類新興公司如何管理,導致香港和很多地方出現很多灰色地帶。」畢竟官司未結束,他只能說:「我深信,只要我們相信公司的業務本質是對社會好,終有一天會被社會接受。我曾與香港官員會面,冀在香港推廣共乘概念,溝通門口是開放的,但談一個法例不是一時三刻,會否改例或推出新法例去迎合我們這種新的服務供應商?都在研究中。」

雖然香港業務仍在起步階段,他對前景樂觀。「畢竟香港的環境是有利創業,現時開公司、做科技不算難,但要急起直追, 很多亞洲城市,尤其新加坡、北京和深圳等地,成為有意投身創意工業或IT界別的人會去的地方,因市場大過香港,當地政府的支持也比香港多,面對未來的競爭愈來愈大,這方面需要港府多些支援。」

Image description

佘雋知小檔案:

英文名:Kenneth

年齡:29歲

家庭狀況: 父母及一弟

學歷: 英國牛津大學工程經濟和管理系碩士

興趣:夾band玩音樂

Image description

佘雋知(左二)活躍於社會事務,多次出席座談會分享推動香港創新科技的經驗。(受訪者圖片) 佘雋知(左二)活躍於社會事務,多次出席座談會分享推動香港創新科技的經驗。(受訪者圖片)

佘雋知(中)取得獎學金升讀英國牛津大學,擁有工程經濟和管理系碩士學位。(受訪者圖片) 佘雋知(中)取得獎學金升讀英國牛津大學,擁有工程經濟和管理系碩士學位。(受訪者圖片)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