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Gilbert & George 鬍子突襲 繼續作怪

Gilbert & George, The Beard Pictures

2019-01-11

2012年是香港藝術界改變之年,Art Basel收購Art HK,國際頂級畫廊進佔香港,其中White Cube來港,就找來英國藝術孖寶Gilbert & George辦開幕首展。相隔六年多,這個1月,孖寶再臨,將第二個展覽:THE BEARD PICTURES(《鬍子像》系列)帶來到立木畫廊。分別是75-76歲的他們,繼續古靈精怪,繼續惡搞自己,將二人變成怪獸般的模樣,附上不同的鬍子款式,變成巨幅繪畫。

他們說:「我們不正常,我們也不奇怪,但我們是同時又怪又正常。」透過電郵訪問,我們嘗試理解表面古怪的他們,想透過鬍子說什麼。

TEXT BY 何兆彬

Image description GILBERT & GEORGE, BEARD CODE, 2016, mixed media,100 x 177.95 inches, 254 x 452 cm. Courtesy the artists and Lehmann Maupin, New York, Hong Kong, and Seoul.

不是雙人組,是活雕塑
Gilbert & George來自英倫。這對二人組,分別是意大利裔的Gilbert Proesch和英國人George Passmore。Gilbert Prousch來到英國之前,在意大利修讀藝術。1967年,二人初次相遇,地點是英國聖馬田藝術大學(Saint Martin's School of Art)雕塑課──據稱當初走在一起,是因為班中只有George聽得明白Gilbert的蹩腳英文。及後二人既共同創作,又是情侶。2002年,二人接受訪問時透露,他們當初一見鍾情。相處多年,二人在2008年成婚。

Gilbert & George永遠穿着正式,西裝一度,形象鮮明,在他們的畫作中,也以相同形象示人──二人常親自現身於畫中,以寫實的繪畫風格,加上古怪的題材,畫中又常有字句,有點似海報的強烈設計風味,令他們的形象更深入民心。Gilbert & George在英國很受歡迎,展覽時參觀者眾,常排長龍。不過說他們是藝術二人組,他們馬上會更正你──他們自稱Living Sculpture(活雕塑),二人活在東倫敦,常在街上被認出,早已成了當地的活地標。

Image description

占基利《真人Show》(The Truman Show)電影故事中,占基利飾演的Truman Burbank居住在小鎮,每天上班、生活、戀愛、工作,但這小鎮其實是一個電視真人Show場景,鎮上所有人都是演員,只有Truman自己不知。BBC記者到訪過Gilbert & George的家後形容,自己就像到了《真人Show》故事裡一樣──二人每年抱着這形象生活、示人、創作。他形容Gilbert & George活在他們的小鎮50年,雖然Truman得知真相後逃出了小鎮,但Gilbert & George活在真人騷裡,從來沒想過離開。

諷刺的鬍子
Gilbert & George穿著Formal,形象鮮明,以至久而久之,大眾會覺得他們斯文可愛。但二人其實相當激進,多年來訪問常有驚人之語,1981年,他們告訴作家Gordon Burn法西斯是一種「生命力量」(Life Force)。傳媒普遍認為他們在07年Tate Modern回顧展後收斂了,但到了去年,他們接受訪問時仍然話中帶刺,跟記者說:「我們覺得所有其他藝術家都幾無意義,他們都沒有提出問題。我們想做的藝術,是直面的(in your face)、是侵略性、對抗性的。我們將自己想說的都說出來,我們這叫做言論自由。」

Image description GILBERT & GEORGE, BLOODBEARD, 2016, mixed media, 59.45 x 50 inches, 151 x 127 cm © Gilbert & George. Courtesy the artists and Lehmann Maupin, New York and Hong Kong and Seoul.

自從上次來港已經過了六年,這幾年大家好嗎?G&G:「香港是我們第二個最喜歡的國境──我們愛香港。真懷念那些鴨,那些雞。我們好想回來走走,晚上夢見。自從上次因展覽來港,我們在隨展覽去過以下地方:阿爾勒(南法)、赫爾辛基、紐約、倫敦、 塔斯曼尼亞、摩納哥、拿波里、新加坡,及好一些其他城市。」

能否告訴我們關於新展覽THE BEARD PICTURES(《鬍子像》)──為什麼是鬍子呢?G&G:「我們喜歡我們的BEARD PICTURES系列,因為它說出了我們的歷史及現代,而且它令我們感覺不同,看來也不同。我們沒有鬍子,又怎像樣了?」沒有正面作答,但他們的THE BEARD PICTURES(《鬍子像》系列),普通被解讀為諷刺宗教、社會、及工黨領袖Jeremy Corbyn等等。

Image description GILBERT & GEORGE, BEARDCAMP, 2016, mixed media, 74.8 x 118.9 inches, 190 x 302 cm © Gilbert & George. Courtesy the artists and Lehmann Maupin, New York and Hong Kong and Seoul.

這系列是怎樣構想的?以這系列做例子,你們是怎樣開始製作一個系列的?G&G:「BEARD PICTURES來自我們對人民運動、宗教上新的覺醒──當中有鐵絲網及鬍子,猶太式的鬍子、錫克鬍子、伊斯蘭教式的鬍子、潮人的鬍子、流浪漢式鬍子等等。」畫中的鬍子既有樹葉,又有鐵絲網,以各種物料造成,去年接受訪問時他們說過,現在打開新聞,總見到鐵絲網及一臉鬍子的人,「鬍子有好的,有壞的,有宗教性的,也有非宗教性的。如果你是猶太教、伊斯蘭教、錫克教徒,你是不能剃掉鬍子的。因為這樣,我們對此很感興趣,因為他們用鬍子將其他人攔開了。」延續二人的大膽作風,畫作中有一幅“Fuckoff Hipster”(《潮人去死吧!》)。鬍子也有好的,他們說最著名的鬍子是耶穌。

二次元繪畫的力量
Gilbert & George的畫風獨特,他們看來沒有筆觸,永遠帶有一種像電腦製作的設計味道,但他們是自從70年代電腦還沒有這麼發達就開始這樣繪畫了。這背後,他們有自己的理論支持:「1975年我們就放棄了再畫藝術性繪畫(artistic drawings)了,因為人們太喜歡當中的美學(aesthetics),而根本不會理解我們在跟他們說什麼。」他們說因為這樣,所以發明了一種新的藝術語言──他們相信二次元繪畫的力量。

Image description GILBERT & GEORGE, BEARDORAGE, 2016, mixed media, 88.98 x 124.8 inchesM, 226 x 317 cm © Gilbert & George. Courtesy the artists and Lehmann Maupin, New York and Hong Kong and Seoul.

「我們一直相信簡單化,及二次元繪畫力量,它讓你在時間裡停頓一刻,去思考去感受。畫像令我們改變,一幅畫更勝千言萬語,繪畫是民主的。」二人曾透露,製作時他們先啟發他們的畫像開始,先由黑白開始,再加上顏色,這樣每幅圖要做兩天,「加上層次時,我們就像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一樣。我們在找其中的『道德空間』,而非畫像(Image)本身。」

那麼,「道德空間」(Moral Dimension)指的是什麼? 「我們相信我們及我們的世界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我們的前人犧牲得來的。我們需要人類、非宗教及非政治治的系統,這樣我們才能生活、去愛,及進步。」

回到七十年代,Gilbert & George剛出道時,作品曾被認為是大逆不道,具衝擊性,十分反叛。你們認為Gilbert & George的成功,跟這種「政治不正確性」有多大關係?你們當年憤怒嗎?不滿社會嗎?還是說你們在對抗一些什麼?「我們從來不意識到自己是政治不正確的, 但我們確信自己在政治上是正確的。我們從來不『反對任何事物』,更多的是我們『為了任何事』而存在。我們從來?因為在藝術社交世界裡享受到自由而感到高興。我們不正常,我們也不奇怪,但我們是同時又怪又正常。」

Image description GILBERT & GEORGE, VOTE BEARD, 2016, mixed media, 74.8 x 88.98 inches, 190 x 226 cm © Gilbert & George. Courtesy the artists and Lehmann Maupin, New York and Hong Kong and Seoul.

那個年頭,他們初搬到東倫敦,也曾面對過世界的不公,被叫作「死基佬」(faggots and poofs)、會被人威嚇「我會將茶淋在你面上」,看着社會的演變, 後來轉變是怎樣發生的?「我們喜歡改變,我們也相信所有改變都是進步,雖然短期來說它似乎並不如此。我們曾經被被打(beaten up) ,現在是聊?來(chatted up),這是一種進步。」今天,Gilbert & George覺得世界已進步良多,他們今天形容世界為「烏托邦」(Utopia),會形容「西方世界尤其成功」(the western world is an even greater success)。亞洲沒那麼幸運,香港人親歷在2014年的雨傘運動並不成功,你們怎看東方世界?他們答得巧妙:「東方及藝術,是同義於王爾德(Oscar Wilde)形容『三藩市的妓寨』一樣:『月光觸摸花兒,花兒愛月亮。』(The moonlight touches the flowers - the flowers love the moon.)」G&G 這答案可圈可點,它緣自Matthew Sturgis的王爾德傳記《Oscar: A Life》中記載王爾德曾貶低中國藝術,評其缺乏美感,直至有一天到訪三藩市的唐人街,所見一事一物無不甚美,甚至在當中一所妓寨之中,也見到上述那對「月亮」對聯。

Image description GILBERT & GEORGE, BEARDNEST, 2016, mixed media, 59.45 x 74.8 inches, 151 x 190 cm © Gilbert & George. Courtesy the artists and Lehmann Maupin, New York and Hong Kong and Seoul.

王爾德也說過:「有自由、書本、花兒及月亮,誰不會高興了?」(With freedom, books, flowers, and the moon, who could not be happy?)長居倫敦的Gilbert & George,四樣都享受到。

跟觀眾牽手前進
激進、說話大膽、又身處他們認為的烏托邦世代──Gilbert & George眼中,理想的世界是怎樣的?「我們在現在及這裡已達成了『理想』了。多欣賞、別投訴──這是不愉快的。我們已經很幸運了。」

我們看見一個人的成功,似乎都忘記了他們經歷及掙扎,世人認識Gilbert & George時他們已成名了。今天大家?說他們是英國國寶,但關於他們的展覽──常有報道英國民眾排長龍隊入場參觀,2007年的回顧展,他們是唯一能引來人潮填滿Tate Modern藝術館的在世畫家, 自己又怎樣解釋成功?「人們來我們的展覽,因為他們知道我們是跟他們『同一程度』。我們跟看展覽的觀眾,手牽手一起前進。你想想這樣有多浪漫?」

Image description 2012年首次來港,替White Cube做首展。(資料圖片)

七十多歲,仍不言倦。創作超過五十年,到了今天,是什麼推動Gilbert & George繼續創作?「我們只是繼續去創作繪晝,因為我們想勝利及被愛。我們是不是也跟所有人都一樣?」

《Gilbert & George THE BEARD PICTURES》
即日起至3月16日
立木畫廊(香港中環畢打街12號畢打行407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