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李明佳醫生:胃痛的啟示

2017-08-14


以下是一個真實個案︰年近50歲的李先生(化名)經常胃痛,由於不甚劇烈痛楚,他自行購買胃藥服食來紓緩疼痛;情況持續半年,時好時壞,直至李先生發現大便變黑才入院就醫。我以內窺鏡為其檢查胃部時發現有胃潰瘍,胃內動脈血管出血十分嚴重;正常人血色素值應高於12g/dl,他的血色素值只有6g/dl,需要即時止血和輸血。其後再仔細檢驗潰瘍位置時,發現其邊緣凹凸不平,取樣本化驗後證實是胃癌,而且已擴散至肝臟,最後李先生不幸死亡。胃痛看似小事,但假若病人及早在胃痛初期已就醫,檢查發現有不尋常異狀,就不會延誤至癌症擴散。

撰文:李明佳醫生_腸胃肝臟科

Image description 日本人患胃癌比率偏高,醫學界認為可能跟其特定基因相關,所以日本有胃癌篩查規定。(法新社圖片)

上述個案雖然嚇人,但亦揭示了胃痛可大可小,不容忽視。很多市民習慣購買成藥服食以紓緩胃痛,但這只是治標不治本,未能針對成病的背後原因。胃痛是不同疾病的常見症狀,包括胃酸倒流、胃炎、消化性胃潰瘍及功能性胃痛(即患者經常感覺胃痛,但胃鏡檢查找不出原因)等,更嚴重的情況是胃癌。

當中也有並非胃病的情況,胰臟癌或膽石也會有類近胃痛的感覺,惟有透過電腦掃描或超聲波檢查才可確診。

據統計,歐美地區大概佔兩成人口有胃酸倒流,亞洲地區相對較少;惟近年有研究發現,當中可能有很多人出現症狀仍強忍未有求醫,實際所佔比例可能更多;在香港,胃酸倒流的情況亦十分普遍。

Image description 腸胃肝臟科李明佳醫生

胃液倒流致發炎

首先我們來看看胃和食道的構造:兩者連接之間,有一組名為下食道括約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的肌肉,功能就像是一道活門;正常狀況是關閉着來防止胃液或胃內食物逆流回食道,進食時才會暫時打開讓食物通過,或是飯後偶然會打開釋出胃氣。胃酸倒流病患者是由於括約肌功能出現異常,令其「打開」,讓胃液有機會逆流回食道而導至發炎;這有可能是因為患者的括約肌長期勞損而失效,變成一道不能關緊的門。

胃炎亦是十分普遍的胃病,由幽門螺旋菌所致。這種細菌生存於胃部及十二指腸內,不但是唯一能生存於胃酸內的細菌,且能誘發胃酸分泌、損害胃壁引致細胞變異,繼而引起消化性潰瘍和發炎。情況嚴重時甚至可引致胃癌,所以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已將幽門螺旋菌界定為第一類致癌物。

胃酸倒流和胃炎的病徵相似之處包括感覺胃部脹大而遭壓迫,以及食慾不振;胃酸倒流患者同時會有「火燒心」感覺,酸性胃液上湧至喉嚨而刺激了氣管,從而引發哮喘、咳嗽、喉嚨發炎等。胃酸倒流和胃炎的症狀相似但成因不同,不過患者可以同時有這兩種病症。大多數年輕患者都明白有胃痛便要找醫生診治,但部分年長人士則傾向自行服用胃藥,以致延誤求醫。

初期胃癌難察覺

初期胃癌的症狀和胃炎很相似,病況加深時會有嚴重暴瘦、嘔吐、胃出血的情況;胃出血的跡象包括大便變黑帶血、貧血症狀如常見疲倦和手腳冰冷等,這時胃部腫瘤可能已生長至相當大。胃癌與大腸癌的病徵看似相若,但大腸癌可伴隨下消化道症狀如便秘、腹瀉等,與胃癌不盡相同。胃癌死亡率偏高,是因為早期胃癌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往往延至第三或四期癌症才被發現。

日本人患胃癌比率偏高,醫學界認為可能跟其特定基因相關,所以日本有實施為未見胃病症狀人士的胃癌篩查規定。香港並無胃癌篩查,建議年過六十即使只有胃痛但未見其他症狀,都必須作胃鏡檢查。至於年紀較輕而常有胃痛的人士,即使痛楚未算嚴重,也應就醫檢查;儘管這可能是急性胃炎或其他疾病引起,但引起胃痛的病因眾多,及早確診及治療才可安心。

遇上胃痛,除了盡快找出病因來治療,亦可於日常生活作出預防及紓緩,包括少吃刺激食物如辛辣食物、酒及咖啡等,以及少吃酸性食物如番茄。朱古力的成分會促使食道括約肌放鬆,容易令胃氣湧上,也少吃為佳。由於身體會在我們慣性進食的時間分泌胃酸,所以應該飲食定時,不宜打亂。坊間謂喝牛奶可紓緩胃部不適,但效果短暫;加上牛奶含有乳糖(Lactose),成年人缺乏乳糖酶時就不能順利分解,容易產生肚瀉,因此喝牛奶並非人人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