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譚莉英中醫師:腸胃炎

2019-08-01

近日天氣炎熱夾潮濕,偶一不慎便會引發腸胃炎,但很多時我們會把病毒性腸胃炎和細菌性(即食錯東西或食了不潔食物)腸胃炎混淆,以下便跟大家分享兩者分別。

病毒性腸胃炎症狀

常吐瀉,輕者一日1至3次,嚴重可達一日5次以上,更嚴重時甚至達10次以上,偶爾會伴隨發燒、腹痛、脹氣、倦怠及肌肉痠痛。

有時會以嘔吐為主,拉肚子為輔,嘔吐數次,拉肚子1次;有時則反過來,拉肚子較嚴重,嘔吐輕微;甚至有時嘔吐腹瀉只有1至2次,反而脹氣較嚴重,症狀上會有些變化。

Image description

急性腸胃炎常見種類

1.諾羅病毒:好發於成年人,通常在10月至4月之間,發生於較冷的月份,患者吐瀉症狀有時達一日5次以上,偶爾伴隨發燒、腹痛。

2.輪狀病毒:它是嬰幼兒腹瀉的單一主因,幾乎世界上每個5歲以下的小孩都曾感染過輪狀病毒至少一次,但是每一次感染後免疫力會逐漸增強,後續感染的影響就會減輕,因而成人很少受到其影響。輪狀病毒引起的急性腸胃炎吐瀉最少在5次以上,通常會達10次以上,常會發燒。

3.病毒性腸胃炎:通常吐瀉1至2次而已,伴隨頭痛、發燒、全身無力或關節痠痛,10歲以下的小孩較常見,當然,此病並非小孩專利,成年人亦會出現。大致以葛根湯加減(葛根、麻黃、桂枝、甘草、生薑大棗、芍藥)或桂枝湯加減(桂枝、白芍、生薑、大棗,炙草)調治,療效甚佳。在中醫來角度說,病在三陽皆有可能嘔吐,轉入三陰則會下痢。

4.細菌性腸胃炎:通常由於飲食不潔,如吃生蠔或變質的食物。嘔吐或肚瀉視乎吃入的細菌多少和個人體質差異而有所不同,或會伴隨發燒,內服中藥一般選擇中藥方劑理中湯(人參、白朮、炙草、乾薑)加減,大約2日即癒。

無論是哪一種腸胃炎,切忌盲目止瀉,從中醫角度來看,這是「閉門留寇」、「關門打狗」的行為,病毒或細菌在體內無法排除,反而會變成慢性的症候,此時治療就需要費一番工夫。

同一病症不同處方

中醫治病是以症狀和體質為主, 同樣的病毒或細菌感染,每個人在處方用藥上會有一些差異。除主證外,還是有許多兼證的,如脹氣、頭暈、腹痛、肛門重墜感或灼熱感,隨證把中藥加減,療效非常佳。很多患者不清楚,以為中醫只能看慢性病,那是因為藥不對證的關係,藥如果對證,幾乎都能應手而效,1至2日即癒,但是病起急速,未即時治療,拖延愈久,療程反而愈長,拖2至3日再治療,有時須治療1至2周,若拖一周以上,治療則可能拖至1至2個月,那是因為胃腸道已經受損。

平時保養

出門在外旅遊很容易水土不服, 或飲食不潔而出現上吐下瀉,留意以下提示就能減少疾病的發生。

1.環境太髒亂,不吃。

2.刺激性太大的食物不吃,如太辣太酸。

3.生冷的食物少吃或不吃。

4.未煮熟的食物少吃。

5.年紀大或胃腸功能差的人,少嘗試新的食物。

6.吃飯前須洗手。

7.不吃過量的食物。

急性腸胃炎飲食保養

1.不能吃太油。

2.不能吃甜食,如麵包、餅乾、蛋糕和汽水等。

3.不能吃酸的食物,如檸檬、菠蘿等。久瀉不止有時吃酸梅汁反而會止瀉。

4.不能吃難消化的食物,如糭子、米糕、湯圓、堅果等。

5.不能吃肉及高蛋白食物。

6.飲食清淡,以稀粥為主,可稍加海鹽,很快就會復元。

那是因為油和甜食會產生熱量, 會提供病原菌的能量,而胃腸道已傷,不宜吃難消化的食物增加腸胃道負擔,肉類和高蛋白食物基本上比較難消化,會增加腸胃的勞損和工作量。

作者為註冊中醫

[信 ● 健康] 腸胃病毒易混淆? 中醫護理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