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傢俬裝飾廠商總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暨梳化品牌茲曼尼創辦人之一唐慕貞小姐Jane
早前,香港傢俬裝飾廠商總會60周年,舉辦了「家具。港故事」公眾展覽,透過新舊家具的強烈對立,讓人勾起不少童年回憶之餘,也嚮往着未來的理想居所。
整個展覽分為兩大部分,展覽中心搭建了四個新舊場景,分別代表了懷舊和現代的家居和辦公室。而四個場景的周邊則擺放着很多嶄新的設計作品。「我們擺放了新舊家具對照,這些舊家具都是身邊朋友的收藏品,由60、70年代遺留下來的產物。我們希望告訴現今年青人,每一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家具正陪伴大家成長。很多人的家中都有上一代留下來的家具,代表着家的傳承,是根的所在。此外,四周擺放着獨立的design items,都是不同界別設計師的跨界創作,或是現今設計學生的作品,我們希望透過本地原創反映出將來家具的發展方向。」香港傢俬裝飾廠商總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唐慕貞小姐Jane,當日親身為我們講解整個展覽如何追溯過去,展望將來。
尋根.追本溯源
早前,香港傢俬裝飾廠商總會60周年,舉辦了「家具。港故事」公眾展覽,透過新舊家具的強烈對立,讓人勾起不少童年回憶之餘,也嚮往着未來的理想居所。
在四個場景之中,其中一個代表着6、70年代的居所,內裡放置了充滿時代特色的家具,包括那部看似充滿雪花畫面的黑白電視、啡色的階磚地板、棗紅色的漆皮梳化,以及彷彿會發出吱吱聲的木椅等。Jane笑言這張木椅是向她的老爺借來展出,年紀雖大,但保養得宜,非常珍貴。原來Jane除了是傢俬商會的一分子外,更是本地著名梳化品牌茲曼尼(Giormani)的創辦人之一,她與丈夫吳紹棠於1999年創立自家品牌,以提供「度身訂製」的家具服務闖出名堂,其夫的原創設計更屢獲國際殊榮,帶領品牌成功打入世界家具市場。經過十多年來的努力打拼,Jane發現家具市場的須求正不斷與時並進。「對家具來說,每二年會出現一個新潮流。六十年前家具市場只講求function,例如買一盞燈,只須要燈泡便可。我以梳化為例,當時只有富裕家庭才可負擔得起一張軟身梳化,一般家庭只有硬身椅子。後來,我們從粵語殘片可以發現,市場開始引入歐式梳化,無論物料或設計都偏向簡約風。隨着經濟起飛,人均收入提高,family size相對較細,而居住環境近五年也縮窄了不少,現在香港平均的居住面績大約只有四百五十呎。對家具的須求也明顯有所轉變,家具由大件變細件,實際功能不變,但物料要精細,好像布梳化要選取較優質的布料,繼而更要求皮梳化。舒適感、外觀設計和物料都有所提升,這都是我認為在過去六十年來的明顯分別。」
尋家.安身之所
茲曼尼與著名設計師劉小康的聯乘作品「Pony Chair」,靈感源自兒時把餐椅當作木馬「策騎」的童年回憶。
茲曼尼與本地時裝設計師Kenny Li合作的「KubeArt」,以「扭計骰(Magic Cube)」為設計概念,可自由拼湊出理想組合。若把這張梳化放置在家中,一家大細或親朋戚友必定玩得不亦樂乎。
這麼說來,我們的居住環境由大變小,家庭成員也由多變少,因此,家具市場也作出相應調整,貴精不貴多,除了講求優質物料外,實用性強的創意設計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早於六年前,茲曼尼已成立「Giormani HomeGallery」,與本地不同的創意產業跨界別合作,為梳化設計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Jane指:「由於我們推出全部原創產品,明白到很多好的作品會被抄襲,在欠缺資源的情況下,很難堅持創作。因此,當品牌踏入十周年,我們希望帶出creativity的重要性,推動原創發展,並宣揚家具也有原創、值得欣賞的訊息。」在是次展覽中,也可以欣賞到茲曼尼與城中著名設計師的聯乘作品,當中,最受一眾小朋友歡迎肯定是設計師劉小康的「Pony Chair」,設計靈感源自兒時把餐椅當作木馬「策騎」的童年回憶,只見小朋友被一張張造型可愛,色彩繽紛的馬仔吸引,大朋友則在一旁自鳴得意,回味着當年馳騁縱橫的英勇往事。而由本地時裝設計師Kenny Li設計的「KubeArt」,同樣帶來無限驚喜,以變化多端的「扭計骰(Magic Cube)」為設計概念,採用六面不同顏色的海綿立方體,自由拼湊出理想組合,若把這張梳化放置在家中,一家大細或親朋戚友必定玩得不亦樂乎。「『KubeArt』採用環保概念製作,這可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們也不敢肯定,只希望帶來多點不同元素,令大家對家具有另一番看法。」
文:Phoebe Wong 圖:Ben T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