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克林大橋工程用了十六年時間興建,六百名工人同時工作,當中十二人因工喪命,1883年竣工時被稱為當時的世界第八大奇迹。
落機前先問自己,最想到的地方是哪一個?答案不是看守海峽的自由神像,也不是大猩猩騎過的帝國大廈,而是渴望在布魯克林大橋(Brooklyn Bridge)上輕鬆走一回。
紐約市主要由曼哈頓、布魯克林、皇后區、布朗克斯及史泰登島五個區域組成,電影常見到的紐約只是曼克頓。五個區域分別被東河及赫德遜河分隔,以前區域間的往來要靠渡輪,但隨着紐約市急速發展,較高效能的跨海大橋便相繼出現。
布魯克林大橋是老大哥,工程用了十六年時間、六百名工人同時工作及喪生十二條生命才能完成,在1883年竣工時更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迹,非常厲害。何解?因為在大橋動土的年代,它是全世界上最長、也是第一座使用鋼鐵製成的懸索橋樑,工程之浩大、構思的大膽,技術的新穎,在當時來說都是頂尖的,風頭可謂一時無兩。加上建築期間,兩名主設計師先後因工程喪生,更為大橋添上不少神秘色彩。大橋現在已成為紐約市天際線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橋上觀看曼哈頓,可說是全紐約最美的角度。
早餐有美食,還有人表演煮咖啡,可算perfect。
大橋連接曼哈頓的金融區及布魯克林區,最美的觀賞方法是由布魯克林開始。筆者的酒店恰巧在布區,一大早便乘地鐵到高街站(High Street),到大橋海傍的河畔餐廳(River Cafe)。餐廳的食物不算太特別,但勝在位置靚絕,在大橋橋墩旁邊的臨海位置,清楚看盡橋的優美曲線,背景更是華麗的曼哈頓。我吃了個十多美元的早餐,配上一杯簡單的、無限添飲的美式咖啡作為賞橋序幕,以景觀來說可謂絕對超值。世界就是這樣不公平,同一條橋,望向曼哈頓與面對布魯克林是完全兩碼子的事。
吃飽後才施施然走到大橋在布魯克林的起點,十分鐘的路程後便看到巨大結實的橋底,石磚上大大地寫着「Welcome to Brooklyn Bridge」,側邊便是通往大橋的窄窄石梯。走上十多級的石梯時心裏難免有興奮的感覺。我不記得什麼時候認識它,可能是電影(發哥的《秋天的童話》肯定有份),可能是旅遊特輯,但一定記得的是它那織網式的吊索及石頭堆砌而成的橋墩,在在都令我着迷;步上梯級時我就像小粉絲待見偶像般雀躍,好像朝聖一般。
筆者一向喜歡城巿中的河,只因有水才有生命,才夠靈氣。若要站在海上看天,同時盡覽兩岸風景,就只有橋。走上橋面,不禁倒抽一口大氣。橋本身已是一百三十年歷史的建築古蹟,是寶物,平常跳跳紮的我,也不敢造次,步伐斯文下來。我當然不是擔心會踩爛大橋,只是面對着百多年歷史的珍貴文物,心底忽然湧起一陣溫柔的悸動,行為舉止也優雅起來。橋面最搶眼的是八十三米高、用大石塊結實地堆起來的哥德式橋塔;橫亙東河上的長長橋身,就由兩個橋塔妥當地壓在河上,感覺它們就是兩名挺起胸膛、站得筆直的中世紀士兵,聯袂守護着河口,橋身就是兩柄首尾相連的長矛,從橋塔上散射出來,吊起橋身的網狀鋼索也非常漂亮。
索網縱橫交錯
現代的吊橋,如三藩市金門橋甚至毗鄰的曼哈頓大橋,由於技術的改良,已經用上垂直吊索的方法,眼前這種散射式糾結出來的索網已不多見,被鋼索織成的網所包圍着的感覺更加有趣,支持着吊橋的鋼索像人體血管一樣縱橫交錯,張結有力,隨着我的移動,網眼也起着不同的變化,把曼哈頓的天空切成不同形狀的方塊,我們頓時變成了網中人。啊,迷失在網中時,也要小心橋面情況,木製步道的左邊是行人路,右邊是單車徑,千萬不要弄錯,因為當地人很喜歡在橋上踏單車,不小心的話很容易導致意外。鞋底在木製步道上行走時所敲出的咯咯聲,聽在耳裏也十分愜意。
大橋的顏色統一,橋面、鋼索、橋燈、橋塔都是灰啡色,古意盎然。橋上設有長椅,供旅客坐下來唞唞氣或發發呆,由於步道下是六線行車的車道,因此坐下來的時候仍感到微輕的震盪。一對對速度不均的腳在我眼前走過,從步韻你便會分辨到哪些是遊客、哪些是紐約人。在靠近曼克頓方向的其中一盞橋燈上,你還會找到由很多小鎖頭組成的有趣景致,每把鎖都寫上情侶的名字及愛的誓言,寓意把他們的愛鎖在布魯克林大橋上,矢志不渝,極之浪漫。
由於橋身離海面有四十多米,真的做到居高臨下來俯瞰曼哈頓海岸線的效果。正前方及左面是金融區,清楚看到重建中的世貿大樓、南街碼頭、花旗銀行、世界金融中心甚至自由神像等,景觀相當全面,毫無遮擋。筆者去的日子天氣相當晴朗,右手邊藍色的曼哈頓大橋後面,更可遠眺帝國大廈及克萊斯勒大廈。可惜我沒有時間,否則黃昏再來看看夕陽下染上金光的大橋,一定更美。
以往旅行也踏過不少橋,但都沒有這次教我讚嘆,叫我神往。歐洲的橋較短小,雖精采卻缺乏氣勢;亞洲的橋大多沒有行人通道。布橋則慷慨地讓我們與它一起分享這個絕美的位置,讓我體會到凌駕雲宵、空中漫步的機會。
一小時,我才從曼哈頓這邊走回地上,有點累及口渴嗎?轉個彎,橋下17號碼頭的咖啡正等着我。
在紐約還是以海運業務為經濟重心的黃金時期,南街碼頭(South Street Seaport)曾是紐約最繁忙的港口。港口上的商船來往不絕,碼頭上堆滿了棉花、羊毛、茶葉、魚獲等,曾是紐約黑幫爭霸的地盤,掙錢的地方。隨着大橋落成,船運式微,碼頭亦失去經濟功能,現時碼頭已變成休閒散步區,在福頓街(Fulton Street)的福頓市場,還完整地保留着十九世紀喬治亞時代的紅磚式的建築,從這裏的露天咖啡店看到的是以曼哈頓作背景的布魯克林大橋,橋的全貌形態攫在眼中,與橋上散步、置身其中時的感覺又截然不同。換上另一個角度賞橋,又是另一番風味。
(撰文、攝影︰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