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以社區為實驗室 以循環設計 改變舊區、改變生態

2023-12-11

Image description 香港設計中心業務發展及項目總監林美華(Sam),亦擔任CityProg策展人的重要角色,為 CityProg 2023帶來「Game Changers 設計創變者」為主題的超過100個與設計有關的活動。

「設計唔關我事㗎!」、「改變世界咁遠唔關我事㗎!」類似以上的說話,大家又有否講過或聽見?「設計」給人的感覺很遙遠,但其實所有人造的產品或服務都經過設計,但這個影響所有人的重要一環卻在傳統上只有幾位設計師的參與。一年一度的大型設計節「設計營商周城區活動」(CityProg)今年就以「GameChangers設計創變者」,一方面從設計與城市、與商業、及與品味三大範疇推動「推動循環設計(circulardesign)力量」和「表揚本地設計創變者」,第二方面就從一系列活動中帶出一個keymessage:人人都可以參與設計,亦如香港設計中心業務發展及項目總監林美華、同時亦是CityProg策展人(Sam)帶出一個重點,「設計不是萬能,它不會替我們解決所有問題,但設計是一個很好的工具,至少令大家可以動手去做、用手去思考,以行動開始作出改變。」

TEXT BY JAZ KONG

PHOTO BY BEN TAM (PORTRAIT) EVENT PHOTOS COURTESY OF HKDC CITYPROG

Image description 今年CityProg以「Game Changers設計創變者」為主題,以「推動循環設計力量」和「表揚本地設計創變者」探索設計與未來。

Circular design vs sustainable design? 以往有留意《優雅生活》的文章,都不難發現自去年以來開始見到「循環」這個字,循環經濟、循環設計,跟可持續發展的設計又有什麼分別?兩者不是都是跟環保有關嗎?原來重點在於兩大方面:一,是設計師的責任;二,是「零廢棄」(zerowaste)這個概念。

為什麼講環保、講經濟、當然還有環保經濟的時候要特別着重於設計?根據由CircularDesign倡議者ElaineButler成立的CircularDesignInstitute指出,循環經濟的架構裏面,設計不但對架構的成效有莫大關係,更重要的是一件產品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之中,有80%產生在生產階段。簡單舉例說,大家可能比較熟悉的可持續設計的產品生命是線性(linear)的,由材料到設計到生產到使用,最終這條線會完結,產品會落入堆填區,即使可能產品已經過特別的設計去延續生命;但循環設計的產品周期是一個又一個的圓環,即使產品已完成它的使命,產品以及入面的不同部分仍然可以以「材料」的身份去設計、去創造出新產品,再引用IKEA為此推出的一個短片,說「until one day, they are needed some whereelse, bysomeoneelse, assomething else entirely」,從而達至零廢棄。先講一個打破大家一向對「環保」的認識的例子,為了今年的CityProg,Sam跟來自不同國家的團體交流,「sustainable design經常會講的回收(recyclying)或升級改造(upcycling),但今年去到荷蘭交流時,就學到一個很衝擊性的概念——他們做了很多研究,指『回收』及『升級改造』不是最環保的措施,因為在過程中需要用到很多能源,亦有materialloss,當中會製造廢棄物或者要重新增加物料,又會增加碳排放(carbon footprint);完成一大堆程序之後,碳排放不會比你重新製造一件新產品要少很多。」但顧及香港堆填區的容量以及環境影響,回收仍然是需要的,加上來年實行的垃圾徵費,大家更加要奉行CityProg推倡的5R:Refuse、Reduce、Reuse、Repurpose、Recycle,當然,一切就是從「拒絕」開始,refuse消費、拒絕不必要的產品,再以不同方式源頭減廢,最後才是回收。

好的設計產品會讓大家都想買,但消費主義及商業化並不是設計師的問題,那麼設計師的責任是什麼?「設計師的責任對於循環設計是相當重要的,因為設計師在一開始的產品conceptualizatoin的時候已經要考慮其endproduct,當產品沒有用的時候可以如何處理?可持續設計未必會思考到零廢棄,除了環保,也可能會考慮人道生產、環保指引等。因此,循環設計與物料的創新、與氣候變化有更大的連繫。很多人以為設計師會以創意開始,但其實在設計一件產品或一個服務時,要先去了解整個用者的servicecycle,靈感反而來自物料本身,如何透過設計讓物料不斷可以使用而做到零廢棄。作為設計師的責任就是走多一步,透過消費、產品、服務去為大家帶來更美好的生活之餘又要解決到更大的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

社會實驗室

往往講到「設計」,不少人都會覺得很專業、很fancy、屬於很「型」的人而跟自己沒有關係。CityProg今年以「Game Changers設計創變者」為主題,正因為Sam認為「設計不是萬能,亦不是因為有人讀了設計才稱得上為『設計師』。CityProg想邀請公眾、甚至乎是遊客成為game changers,要大家都有實際行動才可以改變到這個遊戲。設計講得比較多的是設計思維,是一個creative mindset,CityProg的使命就是令大家都有這個設計思維,所以才有大量的公眾活動,推動大家都在自己的專業範疇裏解決一些社會問題,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幫忙為氣候問題出一分力,又或者一位學生、家庭主婦覺得自己太『普通』又幫不上忙,但我們就是希望以設計作為一個催化劑,透過設計這個工具、透過裝備所有人都擁有設計思維,有機會一起動手解決一些事情。」但Sam亦強調,單靠創意是不行的,設計師亦要pragmatic,功能與美感兼顧,才可以在有限的資源下造出跳出框架的設計或服務,而非創意與工藝斷層。

CityProg過去六年都選址深水埗作為實驗室,做過place making、做過社區實驗,但Sam仍然對深水埗不離不棄,全因這個地區獨有的快速接受能力。「深水埗的variety很闊,有不同年齡階層、種族、收入水平,多樣性的居民本已是一個好的實驗室;加上一直以來深水埗的變化都很大,居民對改變的接受能力相對地高,不論是社會創新、多元共融、可持續發展什麼概念都好,都可以很快地做到實驗的prototype,嘗試後再發現雛型的問題再去解決,畢竟設計也不是一步到位的。深水埗是一個很好的social lab,重要的是,不論是紮根於此的小店、機構、還是街坊,大家都很願意一起去試。」適應能力高,又有創意之餘更樂於落手落腳做,例如有一件Sam希望解釋退休人士於公園「過日神」但社區家私不足夠的問題,就設計了一個活動,於欄杆中間加鐵鏈及平台,在深水埗就地取材找當區的材料,做到repurpose物料之餘又為當地居民解決問題,更默默地將設計思維帶入街坊的生活。雖然很快就被政府機構拆掉,但讓Sam覺得實驗成功的是後來再到訪深水埗公園,就見到居民自創的「升級版」,更容易安裝及拆卸之餘又大大提升了舒適度。「這些好聰明的民間智慧就是設計!」有時候聽到退休叔叔們自豪地跟街坊說「這就是我設計的!」,除了有社區參與之外亦提升了街坊的歸屬感。「CityProg希望在深水埗建立到一個pilotcase,以creativecluster建立起的模型亦是全球每個城市都有用的,不管是由下而上還是相反,又或者是兩者兼容,都希望可以實驗出一個屬於香港的模式。」

Image description 一口設計工作室連結多個紮根深水埗的社群及機構,將不同面貌的深水埗呈獻大家面前,例如遊走深水埗不同的文化歷史據點,又或者以深水埗找到的特色材料——例如皮革、布料等,跟參加者一起以創意參與設計及融入社區。

Culturaltourism新模式

除了深水埗及土瓜灣這兩個CityProg的「常客」之外,今年Sam更希望藉香港仔的新實驗去探索creative tourism,所以就設計了「舫港」活動,連同香港水上人文化協會及Bottom Up Communication Limited(香港仔)」帶領公眾和遊客從水上人的生活角度遊歷香港仔,以設計推動可持續創意文化旅遊,除了有「Citywalk城市漫步」體驗之外,更以傳統的旗幡造出cushion等產品,亦跟參加者一同漁民工具創意工作坊者以漁民常用的物料製作具延伸可能的創意產品,更聯同當地餐飲小店創出香港仔的「手信」,以香港仔的漁民文化及歷史講述當地的故事。「旅遊業是香港一大支柱,但疫情之後行業受到很大打擊,加上面對競爭,香港可以如何提升旅遊體驗?可以有什麼新方向?疫情之後,大家去旅行都尋求一些深度的體驗,以往的『食、玩、買』大部分都被網購所取代,最多去尖沙咀去山頂看看夜景,去主題樂園玩玩,但當外國都有這些的時候,香港又有什麼特色可以介紹給大家?」

Sam就舉辦說日本及台灣的文化旅遊都做得不錯,去到日本不同的鄉郊都會知道當地有什麼特產、有什麼文化特色,走的時候都總會買到當地限定的手信。「透過整合,CityProg帶大家體驗漁民文化,跟漁船船家接觸溝通,大家來到這裏就是被香港仔的故事包圍,了解水上人文化,即使是買手信買創意產品,整個package都是背後有故事的,手信亦不只是賣一些傳統的旗幡給遊客,不是老土的,而是有轉變、有設計、有repackaging,例如旗幡cushion亦可體現到香港人的精湛手工及時代轉變。做好香港仔的旅遊,其實亦代表着香港的成長,由小漁村發展成為國際大都會的故事。香港仔本身就是歷史與文化的混合體,好豐富的故事,以前小時候去香港即代表去香港仔,曾經有一段輝煌的時期;但世事往往是一個又一個的循環,沒有永恆,但如何令這些故事可以sustain下去,就是設計與旅遊業合作的機會。」設計成為了文化跟economicvalue的「中間人」,跟漁民、漁船、小店、機構一起開始這個旅程,但當然CityProg不是旅遊機構,不可以永遠一起做這個實驗,但透過不同的「re-」,redesign、repackage、rebranding等等,讓香港仔的旅遊業做到循環經濟,自己可以支撐自己,亦希望可以凝聚不同的stakeholders,做到一個成功的model就可以自己面對不同的難關。

「設計」與「設計師」無處不在,但它不是萬能,最有效的就是大家都具備設計思維,太Sam的一句「用雙手思考」,以創意讓自己、讓身處的社群脫離困境,甚至為改變世界出一分力。以後聽到別人說自己的力量太小、設計與他們無關,不妨告訴他們,設計滲入你生活每一部分,手提電話、食物、甚至是工作的行業,「設計關你事㗎!」

Image description 「舫港」活動連結了香港水上人文化協會及多個紮根香港仔的團體、設計師及小店,一起講述香港仔的傳統及故事之餘,亦展示了香港仔的現代面貌。


Image description


Image description


Image de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