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silhouette

粵劇新生代──專訪茶館新星劇團演員黃可柔

2021-11-10

Image description 多才多藝的黃可柔,希望通過不同類型演出推廣粵劇,現時她亦有教授小朋友,把這種傳統藝術傳承下去。

今時今日,立志想當網紅或者Youtuber的人,肯定比起想當粵劇演員的人多,然而在香港,仍有一些年輕人矢志投身粵劇界,想把這種傳統表演藝術推廣給更多觀眾。小時候已被戲曲吸引的黃可柔,從名字到外形都是文靜女生,一直以來卻反串生角,2019年加入西九文化區戲曲中⼼茶館新星劇團成為全職演員,探索粵劇未來的不同可能。

TEXT BY LY PHOTO BY BEN TAM(演出照片由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提供)

Image description 黃可柔穿上戲服,踏上台板,姿勢和造型皆功架十足。

嬌柔女生 專攻生角
人生的點點滴滴,終將會連結在一起。黃可柔小時候曾隨家人去戲棚看神功戲,自始深感興趣,她說:「那時並不懂得欣賞,純粹覺得戲棚外的花牌很漂亮。到中三左右,我考完八級鋼琴,想去學一樣新事物,中五時加入了坊間的曲藝社,中學畢業後再考入香港演藝學院,修讀戲曲藝術學士學位課程。」踏上全職粵劇演員之路並非順理成章,中學畢業後她曾收到台北藝術大學的錄取通知,比起去台灣修讀傳統音樂,她最終選擇留港學習粵劇。一如所有大學生,畢業前她曾感到迷惘,剛好那年西九戲曲中心招募茶館劇場演員,她報名面試,順利加入茶館新星劇團。「若果沒有成功入行,我可能會去教小朋友粵劇,也可能會繼續讀書,或從事藝術相關行業,因為我自小便相信自己做不來辦公室工作,不喜歡每天過一樣的生活。」

在粵劇界,女生反串不算罕見,現時身高1.68米的她,最初接觸粵劇時便因身高而被選上當生角,她說自己加入演藝學院後更加想演生角多於旦角,一來因為有型,二來是覺得自己不適合演花旦,「我試過畫花旦妝,但自問不是特別漂亮,因為實在太多很靚女的花旦,其次是我的手不夠細,造手不夠女性化。」她喜歡演生角的另一原因,是反串的難度較高,「我喜歡接受挑戰,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挑戰都是很重要的部分,否則會很沉悶,若果所有事情都能完全駕馭得來,便沒有進步空間,所以如果給我再選一次,我仍然會選生角。」

儘管最初誤打誤撞因身高而成為小生,可是她認為先天條件並非重要關鍵,「太高的花旦或太矮的生角會比較難找拍檔,不過身高也不是最大因素。生旦的樣貌條件亦相差不遠,反正可以靠化妝來改變輪廓。男女角的聲線會有分別,始終一個唱平喉,一個唱子喉,但只要肯練也能練得到。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願意嘗試不同事物,夠刻苦耐勞,所有人問我這行是否辛苦,我都一定回答辛苦,尤其是做髮型時,會覺得做任何一行都輕鬆過做戲,只是我心底裡知道自己是喜歡的。」

Image description 黃可柔對動作戲分情有獨鍾,希望將來能多演「文戲武做」的劇目。

累積經驗 檢討不足
粵劇文本與現代生活相距甚遠,閱歷未深的年輕演員要揣摩演繹,不無難度。黃可柔說:「作為粵劇演員,要願意在空餘時間去看相關東西,不止是粵劇,還有京劇、上海越劇,因為有些戲是從他們的戲移植過來的,要花時間去吸收。知識實在太多了,從造型穿搭,到什麼人適合唱什麼腔都是一門學問,前輩以前的走位是怎樣的,劇本不會寫低,要慢慢去了解。化妝也是手藝,要配合舞台燈光,例如茶館的燈光偏藍,所以粉底也要調節。」她形容表演講求經驗值,必須一邊裝備自己,一邊等待機會,並且珍惜實戰機遇,「茶館新星劇團現時每星期從周四至周日演出,我都站在舞台之上,做戲又好,唱歌又好,當司儀又好,舞台的感覺一定會較強,狀態會較佳。之前疫情期間不能演出,連排練場都不能去的時候,我覺得自己體力明顯差了,有些感覺在身體流失,現在每天有一次練習或者一場演出,狀態和信心會比較穩固。」

她自問年資尚淺,仍有許多探索空間,每次接到新劇本或新角色,對她而言都是挑戰和樂趣,「每次有機會演出未試過的戲路、不擅長的人物、不熟悉的劇本,從最初練習,到慢慢熟悉,再加入一些小動作、小眼神,令角色更加立體,都令我很有成功感。」外形嬌柔的她對動作戲分情有獨鍾,希望將來能多演一些「文戲武做」的劇目,「讀書時期接觸得較多,近年反而較少,我想感受一下經歷了磨練之後,我能否做得更好。我最想重演《平貴別窰》,那是我三年級第一學期的戲,那時排到喊,真的喊,因為故事講述薛平貴降伏紅鬃馬,是很強勢的人物,很難演繹,最終雖然得到老師讚賞,但如今回看便知自己做得未夠好。另一套我想再演的是畢業作《斬經堂》,那次演出我覺得有點遺憾,故事是一個悲劇,我相信現在的自己能演得更好。回望以前演出,若果未能批評自己,自認為已有一百分是沒用的,演員必須要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

永無止境的學習過程
問到將來目標,黃可柔提到茶館新星劇團的藝術策劃及導演羅家英和排練指導鄭詠梅,她說道:「藝術很大、很廣,我花盡一生時間都未必能學得完,例如羅生和梅姐已經很有成就,擁有豐富經驗,至今卻仍然不斷學習,讓我知道自己沒有可以停步的一刻。我現在認識的新朋友,仍有不少人會驚訝原來有年輕人從事粵劇行業,不知道原來有年輕人在這個圈子努力,所以我的短期目標,是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給年輕人認識和接納的粵劇演員。」她指茶館劇場是一個粵劇入門的好地方,「常設節目『粵.樂.茶韻』包羅萬有,有唱歌、粵樂、折子戲演出,現時是一個傳統劇目配一個新編劇目,整個節目僅一個半小時,折子戲也不過是十多二十分鐘,又有中英文字幕和司儀講解,會比較容易理解。」

現時不少演出也加入粵劇元素,她曾參與中英劇團的舞台劇作品《初見》,演出一小段《香夭》作為戲中戲。「最近我又參與了粵劇相關的鮮浪潮電影,我相信這些都能提高粵劇的關注度。我覺得年輕粵劇演員除了在粵劇當中努力,也要多了解其他藝術形式,知道其他人為何會成功,為何會有較多觀眾,是劇本、宣傳還是什麼原因,去吸收學習,在自己的藝術和生活方面演繹出來。另外我也想透過crossover演出,接觸更多不認識粵劇的人。而且我不甘於自己生活中只有一件事,只要有人找我,時間和工作適合,我也會想去參與。」

Image description 台下的黃可柔,打扮與一般九十後女生無異,與台上造型大相逕庭。

如她所言,她的生活的確不止一件事,而且往往與粵劇相關,或能轉化成為當中的養分。除了考獲八級鋼琴,她亦考獲笛子九級和葫蘆絲九級,曾在校際比賽獲獎,中西樂知識為其學戲帶來幫助。另外,粵劇演員要自行預備戲服和飾物,因此她曾學習製作頭冠,親手造過兩個頭飾。「去年因疫情而停工大半年,期間我去參加了一個打翻騰的體育會,一方面鍛鍊身體,另方面也覺得對演出有幫助,至今已學了一年多,成為我的興趣之一。讀書時期我曾參與廉政大使計劃,替一套卡通配過音,錄完之後覺得很好玩,因為粵劇也需要用聲線去表達情感,所以我由七月起學了十個星期配音。我喜歡一直學習新事物,認識不同範疇的藝術形式,令自己生活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