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及早發現心房顫動 有助減低患者中風風險

2022-01-24

Image description 心臟科專科醫生李少隆表示,新一代抗凝血藥能有效減低因心房顫動而引起的中風風險。

心房顫動是常見的心律不正問題,據統計,香港或有多於0.77% 的人口為心房顫動患者,情況相當普遍,當中65 歲以上人士有高達7% 機會患有心房顫動,80 歲以上人士更有高達10% 機會患有心房顫動,可見年紀愈大,患上心房顫動的機會愈高。有研究指出,心房顫動是中風主要病因之一,接近四分之一的缺血性中風個案由心房顫動引起,情況不容忽視。心臟科專科醫生李少隆表示,及早發現心房顫動,並處方抗凝血藥,有效減低因心房顫動引致的中風風險。

心臟科專科醫生李少隆指出,心房顫動有別於其他心臟疾病,它主要是心跳頻率出現不規律的問題,令血液滯留於心房左心耳,導致血塊形成,若血塊流到腦血管時,便有機會造成嚴重的缺血性中風。本地統計數據顯示,1999 至2014 年間,由心房顫動所引致的中風上升超過2.5 倍,可見當中的嚴重性。

部分心房顫動患者會有心悸、胸口翳悶、頭暈、氣促、容易疲倦等症狀,但卻有不少心房顫動患者並沒有出現任何病徵,較為幸運的是在身體檢查時無意中發現,李少隆醫生指出,由於年齡是心房顫動其中一項高危因素,因此建議長者及早接受醫生檢查。醫生可簡單地透過把脈來檢查心跳頻率是否規律,如發現心跳不規則跳動,可以進一步接受心電圖檢查,以診斷是否患上心房顫動。

評估病人中風風險

萬一真的確診心房顫動,除了其他相關治療外,醫生亦會評估病人的中風風險,以CHA2DS2–VASc 評分表(見圖表)來作檢定。李少隆醫生表示,評分表會列出各項中風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曾經中風或其他血管疾病等,具備相關因素會加一至二分,分數越高,中風機會便越大,例如如果有9 分的話,就代表一年內中風的機會高達15.2%;若然女性患者有兩分或以上,男性患者有一分或以上,就開始要考慮服用抗凝血藥來減低中風風險。

傳統做法會採用華法林(Warfarin)作為抗凝血藥物,但藥效會受中西成藥、保健產品及綠葉蔬菜等食物影響,而且有較高的出血風險,病人或每兩三星期便要定期抽血檢查凝血指數,然後調校劑量,服用起來較為不便。李少隆醫生指出,新一代抗凝血藥(NOACNovelOral Anticoagulant) 較少與食物有相互作用,亦不需經常驗血和調校劑量,最重要是較華法林更有效預防心房顫動引起的中風,顱內出血風險也較華法林低,腸道出血風險則與華法林相若或更低,因此,除少數特殊情況必須使用華法林外,國際指引也推薦房顫患者優先考慮服用新一代抗凝血藥。

Image description

及早發現服藥治療

雖然新型抗凝血藥的效用較佳,副作用亦相對較少,不過李少隆醫生指出,間中亦有病人抗拒服藥。例如之前就有位病人,五十歲時診斷患有間歇性心房顫動,CHA2DS2–VASc 評分只有一分,病人覺得風險不大而不願意服用抗凝血藥,後來因為其他原因接受了心臟電腦掃描檢查,發現左心耳已有血塊形成,病人最終願意接受醫生建議,接受了抗凝血藥的治療,從而減低了中風的風險。

李少隆醫生提醒抗凝血藥需長期服用,即使沒有出現其他症狀,停藥有機會令血塊少於四十八小時內形成,增加中風風險,故此一般情況下並不建議自行停藥。他指出心房顫動患者服用抗凝血藥後,可以過正常生活,甚至繼續做運動,適量運動對心臟健康有正面影響,只要避免做具撞擊性的運動以防受傷便可。李醫生最後亦提醒,抗凝血藥的適切性及副作用,因應個別病人的病歷,或會有所不同,病者考慮時,應先諮詢醫生意見。

(資料由客戶提供)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