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博客麥探員:從今天起只聽串流

麥探員 | 2016-11-23

Image description

半年前還在講買CD,如今竟然投向串流陣營,原因只有兩個,就是金錢與流動性。

上回提到CD店愈來愈少,如果能力許可的話,每個月都幫襯買一兩隻,算是積少少陰德,但長年慮月在聽Spotify或YouTube串流音樂,想要什麼有什麼,而且個人對音質的要求開始降低,不一定要CD或黑膠才滿足,轉聽串流只是時間問題。

另一個問題就是流動性,雖然我不是搭車也要音樂時刻伴隨的人,但近年開始駕駛生涯,開始時都從家中CD架挑十隻八隻放在車廂內,聽耐了卻有點悶,想聽點其他的,一是去買CD,二是將手機經藍牙駁入汽車音響,前者不是不想,而是嫌CD貴,二來到唱片店想買一張Genesis的《Duke》、Swing Out Sister精選或Rush舊碟,都不是那麼容易,當然,說穿了就是嫌麻煩。

聽串流不是沒有煩惱,那就是手機數據有限,筆者每月手機月費$238包2.5G數據,如果天天開車的話,並不夠用。你可能會問連Spotify 48元月費也慳嗎?這個值得商榷,一來我不要極致音質,二來離線下載也太麻煩了,如今開車前只要在電腦弄好Playlist,上車開藍牙便聽了,不過,壞處是Spotify免費用戶只可以隨機播放,如果你堅持要順序聽唱片曲目時,這就有點礙事。

說到這裏你可能會說,大叔,連一百蚊隻CD也不捨得買,你還有人性嗎?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我從初中買CD開始,到今年大概買了接近二千隻吧!我想我對得起整個音樂工業,如今人到中年,想省點錢留給下半生過活,也說得過去吧!

當然,我不是偷也不是搶,串流音樂是官方認可的,不是盜版。如果要計付出多少,那些90後一出世便聽MP3的人,一生人也未買超過一百隻碟,又算是什麼呢?

話題扯遠了,說來說去,又會提到串流公司究竟給多少版稅給唱片公司,唱片公司又給多少作曲家、樂隊,想說的是,如果嫌版稅少,大可以像Adele、Taylor Swift那樣不給作品串流公司播放,問題不就解決了嗎?這個聽串流不道德的課題,可以close file了。

Image description

Page One結業 HMV還會遠嗎?
串流話題說完,想講講買雜誌的經驗,還記得iPad未流行前,都會去Page One、HMV買《SLAM》、《Four Four Two》和《Mojo》,因為當時網媒和社交媒體並不像今天那麼發達,所以前兩本的深度訪問與體育界秘聞,還是值得買來一看,後來iPad用多了,上Zinio買便宜很多,不過,在iPad看雜誌挺麻煩,又放大又縮細,左捽右捽,最後就停止訂閱了。反而《Mojo》是一直也有買印刷版,但近年也是看封面才買,本來相安無事,怎知HMV不知何時開始不再賣《Mojo》,而Page One也結業,唯有到Zinio買吧!而且價錢便宜很多,電子版只是$35,相比起印刷版的90大洋,真是讓人爽YY。

那麼這個跟Page One結業有什麼關係?愈來愈少人買書、買雜誌,書店自然關門大吉,唱片市道亦跟書本市場很相似。那麼HMV這間還在轉型的唱片店,有沒有起死回生的能力呢?主觀意願當然希望HMV可以順利過渡,但現在每次入內都搞不清它是賣什麼,唱盤、黑膠、耳筒、零食、潮物、餐廳、電玩遊戲,什麼也賣,但最重要是音樂演出不怎麼吸引,銅鑼灣本應該做一間有聲有色的Live House,而不是給某些大唱片歌手在開宣傳派對,你賣的是音樂,自然要吸引新一代樂迷,當然我不是妄想你做到Hidden Agenda那樣,太獨立、太噪、人流太雜會影響形象嘛,這個我懂,但試想想如果HMV做到一個樂迷必到的現場表演聖地,唱片、零食什麼都會其門如市,底線是幕後推手有多愛音樂,多懂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