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占飛:香港電影成績表

2020-02-13

日前,香港唯一的影評人組織──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公布其2019年大獎得主,提醒2019年的影壇又到檢視成績單的時候,而業界的香港電影金像獎第一輪評審投票,亦於昨日(1月22日)結束。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的大獎已踏入第26屆,每年都在年頭公布上年的香港電影成績表,礙於是影評人組織,自是跟金像獎各有不同準則,惟因是資歷深厚的組織,其結果對金像獎的投票有微妙的影響。

2019年是特別的一年,但有些香港影業的特徵卻是仍然明顯。觀乎評論學會的結果,最明顯的是,不少在年尾以特別放映形式會眾的電影都能榜上有名,尤其一眾新秀及獨立製作作品,都爭先恐後地以此形式放映。

數一數,名單內的《叔.叔》、《金都》、《幻愛》、《戲棚》都是未正式公映作品,只有周星馳的《新喜劇之王》和曾國祥《少年的你》曾作正式放映,這固然是主流電影和合拍片數目減少,新秀及本土獨立製作乘勢而起,在資源少而希望滿足金像獎的條件下(公映5場),先晉身該年度電影,繼而希望為其帶來提名甚至得獎機會,變相成了這類低成本製作的公映及宣傳策略。

Image description 楊曜愷《叔.叔》首度踏入本地老年同志的世界,寫夕暮之戀和晚年窘境,難怪拿下評論學會最佳電影。 (劇照)

「偷步」策略

這不是新鮮事物,前年黃進導演的《一念無明》及去年陳小娟的《淪落人》便是沿此路徑,在貼近電影金像獎頒獎的3月尾4月頭公映,結果雙雙成為金像獎的最佳新導演,影片享有長達4個月的宣傳期,亦能叫好叫座。

回看2019年,這現象愈來愈極端,上半年公映的電影只有18部,6月後社會愈趨動盪,7月至10月只有15部,最後兩個月卻有18部,且大部分都是同類的新秀作品,情況擁擠得可以。符合金像獎資格的新導演作品,計落亦有16部,包括上述黃綺琳的《金都》、周冠威《幻愛》及紀錄片卓翔導演的《戲棚》。

這種未正式公映卻已獲評論界肯定,甚至得到金像獎提名的「偷步」策略,最明顯的效果,賽果只會距離一般觀眾更遠,普羅觀眾未觀其戲卻早聽其名,是好是壞,實不得而知。

話說回頭,新秀和本土獨立製作的抬頭,自是因香港主流電影北上成合拍片後的自然結果,此消彼長,主流合拍片慢慢與本土獨立製作旗鼓相當。合拍片中,上半年周星馳的《新喜劇之王》最突出,寫演藝圈殘酷現象來烘托追夢之難,下半年則以曾國祥《少年的你》展示內地校園欺凌和高考壓力,寫少年慘綠青春的淒苦,編導演皆極為優異。然而,其餘合拍片仍是犯罪片天下,如《廉政風暴煙幕》、《P風暴》、《追龍II:賊王》、《掃毒2天地對決》、《催眠裁決》等,只是長期社會動盪後,這種警匪類型恐怕要另覓新方向才可再上路。

另一邊廂,新秀作品中,大都回歸社會現況甚至一些極難處理的題材,楊曜愷《叔.叔》便首度踏入本地老年同志的世界,寫夕暮之戀和晚年窘境,難怪拿下評論學會最佳電影,資深演員太保一反其雄赳老實形象演同志,首度拿下演藝生涯的首個男主角獎項。

《幻愛》寫思覺失調者面對愛情世界和社會歧視的迷惘,一切疑幻疑真;《金都》以太子金都商場為場景,寫香港適婚女生面對住屋和婚姻,以至與內地人假結婚問題;黃慶勳《麥路人》由「麥難民」的話題入手,寫香港下流人口的困苦;演員馬浚偉自導自演的《生前約死後》,由喪親之痛寫思覺失調之苦;趙羅尼《失蹤》以香港傳說的結界入手,寫城市人的價值混亂和迷失;卓翔的紀錄片《戲棚》拍攝周遊香港各地的神功戲,捕捉戲棚拆建循環的傳統。

Image description 《少年的你》展示內地校園欺凌和高考壓力,寫照少年慘綠青春的淒苦,編導演皆極為優異。(劇照)

自成一派

簡而言之,從《打擂台》而來的本土題材,經過《狂舞派》、《一念無明》、《點五步》、《淪落人》的沉澱後,到今年已自成一派,社會實況病患處境弱勢社群等,幾成新秀必選題材,年前《樹大招風》結合類型片,以商業片為目標──追求既有香港性格,同時雅俗共賞的做法,恐怕後繼者稀矣。

當然也有例外,今年的《大偵探福爾摩斯:逃獄大追捕》以本地著名的知識產業發展成本土動畫,本土動畫之路自《麥兜》後幾成絕響,今趟《大偵探》不只是全港式製作,還將膾炙人口的香港兒童圖書系列搬上銀幕,追求雅俗共賞,着重警世睿智,獨立思考,不僅是小朋友卡通般簡單,成為港片另一佳作。

評論學會大獎名單,合拍片與本土製作各有兼顧,回到2月初的金像獎提名揭曉,不知是何光景?

撰文:占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