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人物】綠色女俠彭凱恩:環保是生死問題

2017-06-23

彭凱恩本來是律師,去年全身而退投入環保活動。由生活做起,身上都穿二手衣服,朋友丟棄的她接收;洗髮膏用一種名為「惟真」的本地天然品牌;衞生巾是布製可循環再用;不吃自助餐;全屋傢俬皆二手,見梳化太舊了,不買新的,只換套,很艱辛才找到裁縫出手,還得花1300元人民幣;為免碳排放,她3年沒搭飛機,寧可到福建單車遊……

她在報章有個專欄,寫盡綠色生活瑣事。她和轉行做農夫的老公,合辦一個名為GoGreen的網站,正在營運一個「撲水」App,介紹全港飲水機位置,勸勉世人不要再買支裝水。

撰文:譚淑美

[email protected]

Image description 彭凱恩與丈夫的農場,現時當造作物有金黃色的粟米。(陳縱宇攝)

彭凱恩與丈夫的農場,位於上水漁農自然護理署大龍實驗農場附近,面積有3.5萬方呎。時值夏天,滿眼有當造的秋葵、茄子、粟米、青瓜、番薯苗及各式香草。「菜心和芥蘭在香港的夏天是不可能種出的,我們不種不合時令的作物。」她道。

陽光猛烈,溫度計顯示有41度,她不肯噴驅蚊力強的化學蚊劑,只塗點天然香茅油,穿上二手長袖恤衫,配一條麻布長褲,就開工了。記者不怕熱,但在這種溫度穿長袖衣服,肯定要中暑。她游說記者多次穿長袖衫,記者不肯,訪問期間,她啪啪數聲幫記者打蚊,她的手都沾了記者的血。

Image description 彭凱恩(中)自資設立「撲水」App,列出全港飲水機地點,並呼籲大眾不要再買支裝水。(受訪者圖片)

放棄高薪厚職

彭凱恩與丈夫未投入綠色工作前,都是坐在辦公室的專業人士。她是港大法律系畢業的,從事律師工作10多年,丈夫則是IT專才。每逢有人問她「放棄高薪厚職」之類的問題,就叫她生氣。她聽到記者的問題,臉容也隨之變色。

「吓?又放棄呀?不如咁講啦,大佬,我2000年畢業,做律師做到去年,唔係唔准我搵夠錢啩?我覺得好煩,在香港不做主流工作,就要不停同人解釋點解唔留喺中環做律師。我好辛苦!朋友甚至覺得我會餓死,他們擔心我到90歲時會很淒涼。」她在港沒有買樓,覺得不值。

記者解釋,這只是從實際角度出發,譬如有個年輕讀者看到這篇文章,想投身農務,彭凱恩覺得能否維生?看,近期樓價又頻頻破頂了。「維唔到生㗎!」她繼續氣憤道:「其實咩叫做夠呢?要住半山?坐飛機要坐商務客位?我全身二手衫,50蚊一件;3年沒有坐過飛機,我——可以過很樸素的生活!」話畢,她多次反省自己是否態度過激,送記者回程的路上,頻頻「補飛」道:「老公叫咗我唔好咁樣……」

農場收成除了供應給他們和家人外,還有送貨到赤柱與跑馬地共約20戶家庭,「客人主要在冬天光顧,夏天的菜,他們不喜歡。現時的農作物,主要是自給自足而已。」農地每年租金約為15000元。

她指,在香港做農民,最難是找地耕種,「地主若用石屎封地,變成貨倉,租金就倍升,現在要找農地談何容易。地主還不用擔心農民抗爭呢!」

他們出售的有機菜約為60元一斤,記者樓下街市普通菜價約10多元一斤。「這是價值觀問題,每天去Starbucks買杯嘢飲30蚊,大家又唔覺得貴?」她諷刺地道。她認為種植可以擴展至社區,如康文署轄下公園應多種可食用植物,「上次種雞屎 籐,有人摘,就有人報警,署方也許怕麻煩而不再種。但,英國有小鎮利用全鎮公園來種植可食用植物。香草易種,它們其實不應該躺在超級市場的膠盒內以20蚊2支出售。康文署有社區園圃計劃,有太多人申請,園圃位置卻不足。」不少人以為耕田浪漫,但彭凱恩勸大家肯吃苦才好做農民。「去年來了一場黑雨,農田瞬間變魚塘,蔬菜在一夜之間死掉了。」她說,農田水浸,是因附近有貨倉用石屎板蓋在河道上讓貨車通過,導致淤塞。有沒有賠償?「漁護署有風災賠償,可申索數千元。但你要親身遞表,仲要親身去攞錢喎,農夫的時間不是時間來的!因此,我們從來都沒有攞過。」

Image description 她3年沒有乘坐飛機,寧可在廣東省單車遊。(受訪者圖片)

最痛恨支裝水

講環保,她最痛恨的是支裝水。目前,她全副心機投入自資的「撲水」App, 讓市民可按圖索驥尋找附近的飲水機。

「香港不是第三世界,我們喝水不會有霍亂。有數據指出,樽裝水與水喉水的成本,相差2000倍。這是暴利生意!膠樽飲品在香港每年有數十億元銷售額,但環境成本卻沒人去理會。2015年,堆填區有約130噸膠樽,即每天有500萬個膠樽被丟棄……」她一口氣說。

「撲水」App目前收錄逾千個飲水機地點,原來運動場未必有飲水機。「高山劇場的硬地足球場,沒有飲水機,卻有汽水售賣機!」「撲水」App在6月底將有新版本推出,加入新功能包括列出是否有齊冷熱水供應、飲水機路線圖;用家亦可向她報料,如撲水地點、建議哪兒加設飲水機等。

她另一個興趣是,與友人合力搶救「神奇食品」。「神奇食品」的意思是食品只是過了最佳食用日期,而不代表腐壞。「有次,有間公司有批雪藏牛扒、帶子過了最佳食用日期。負責人告訴我們,急凍食物其實可以保留3年,但他們擔心客人不肯買,因此,一般會在包裝列明最佳食用日期是:年半。」最後,她做中間人,安排北區社區回收中心接收食物,分派給長者及低收入家庭。

「上周,又有批以噸計的橄欖油,過了最佳食用日期一年,朋友叫我同去搶救,我拿了幾支回家,老竇打開後說:很香。」這批橄欖油目前棲身在友人貨倉,將製成手工肥皂。

她認為只有立法才可以源頭減廢。第一是垃圾徵費;第二是《好撒瑪利亞人食品捐贈法案》,即若「過期食品」食壞人,都不能向捐贈者追討;第三是仿效法國,禁止大型超市銷毀未能出售的食物,它們必須要把食物捐出、餵飼動物或做堆肥。

Image description 人類每天製造大量垃圾,不少是膠樽。她說膠樽飲品在香港每年有數十億元銷售額,但環境成本卻沒人去理會。(受訪者圖片)

一天改變世界

環保是潮流,卻有不少虛偽的人與事,通通令她無名火起,如青協曾經有間Organic 21 Café,一度在菜式灑上有機藜麥,就吹噓自己成有機餐廳,遭她撰文大罵「強烈建議餐廳改名,將Organic一詞除掉。」根據OpenRice資料,這店後來真改名成為Fat Choy。

另外,常常有不少貨主打電話,叫他們來搶救剩食,卻不願送貨。「我們需要垃圾徵費,否則貨主會覺得把垃圾丟出街是沒有成本的!」

她更看不過眼一些環保會議。如今年4月,她在Facebook看到朋友參加國際氣候變化會議,場內拍得滿桌即棄餐具。沒有出席會議的她,忍不住向其中一個協辦單位主席發出電郵抗議,那位主席有回覆,說「親愛的凱恩,我們不能在一天之內改變世界……」然而,一覺醒來後,第二天場內的紙碟膠叉,離奇地換成瓷碟金屬叉子。

彭凱恩自言絕少出席這類環保會議,因為「人們通常在冷氣房坐一天,講完——feel good——嘩——我可以拯救地球——散會。」她說很多環團都自欺欺人,包括「有個拯救鯊魚的團體,因收了某支裝水供應商的捐款,場外派支裝水;另一個團體搞籌款,竟然整了一千幾百條塑膠手帶出來!」

Image description 彭凱恩與丈夫的農場,位於上水,面積有3.5萬方呎。(陳縱宇攝)

當然,有時也會遇上有心人。

如「一點粉紅」(Pink Dot)去年在西九文化區舉辦活動,雖然獲某飲品品牌贊助,卻提醒對方不要派發支裝水。「對方問我會否有飲水機出租,其實真係好搞笑,我邊度有飲水機?但為了協助他們,我在得到善長人翁贊助下,就取得3部飲水機。這些飲水機就好像公園見到的那些,只要駁通淡水,經過濾後就可飲用。」對於環境局又有何看法?整個訪問滿肚子牢騷的彭凱恩,臉色這時卻柔和起來,罕有地稱讚:「環境局好啲,佢哋有sense。」何以見得?「去年他們在公開大學有個論壇,有人派支裝水,我沒有去,但收到相片。我就把相片傳送給局長和政助。據說,局長去到之前,支裝水已經消失。」她說,間中跟局長黃錦星吃飯,難道有意請她入局?「唔好儍啦,入得去,要聽話㗎,又要收聲。」她俏皮地說。彭凱恩自認「經常得罪人」,她不怕開名罵人,除了上述餐廳,還罵過一間財務公司的廣告,那廣告說一個美女已碌爆卡,仍想瘋狂購物,這時財務公司現身打救云云。財務公司寫信要求她在網誌刪除文章,她當然不理會。她說,其在《明報》專欄的編輯也告訴她,某時裝品牌因被她點名,向該報表示「不高興」,但編輯為她擋駕,「你寫的是事實,不用擔心。」

記者也常做回收,也盡量做到源頭減廢,但相對彭凱恩,真是小巫見大巫。身體力行做環保,有時也挺累人的,對嗎?「嗯……有些網民常罵我們是『環保撚』,其實他們真是很無知。我曾經在北京居住,空氣差得令我得了哮喘病,後來花了9000元買入2部空氣淨化機才令我紓緩下來。環保是生死問題。」

Image description 在高溫下,她穿上長袖衣服工作,她說「習慣了」。(陳縱宇攝)

彭凱恩小檔案

年齡:40歲

學歷:港大法律系畢業

現職:GoGreen創辦人、「撲水」App創辦人、農夫

家庭狀況:已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