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全球地下水告急

2015-06-30


地球愈來愈不宜居了,美國太空總署(NASA)衞星數據顯示,地球地下水逾半呈紅色警示;另有科學家指出,從2004年蘇門答臘9級地震後,全球8級以上地震發生的次數比過去半世紀多了4倍以上;地球多災多難,世人該怎麼辦?

地球不斷暖化,極端氣候日趨顯著(比如本港在端午節當日,就錄得攝氏34.1度酷熱),全球乾旱地區不斷抽取地下水,情況日趨嚴峻,地下水端賴融雪和降雨,蓄積得費時數千年。

Image description 剛過去的端午節,香港錄得攝氏34.1度酷熱,龍舟健兒個個要淋龍舟水來消暑。

地震頻密期

世人的消耗量太大了,致使全球地下水急降──美國太空總署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衞星花了10年時間,追蹤2003年至2013年的地下水變化,方法很簡單,比如衞星偵測到何處的水源較多,何處的引力就會較大,那就會對衞星產生較強的拉力。

根據衞星觀測,全球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最大地下蓄水層(亦即人類最重要的淡水來源地)正面臨浩劫,根據《華盛頓郵報》報道,GRACE所提供的全球地下水記錄,乃歷來首個可細部估量的地球蓄水層,並且從中觀察有關變化而作出學術研究,儘管目前仍無法測量全球地下水的總含水量,但可測量各蓄水層位置,並以不同的顏色顯示(比如綠色代表蓄水量充足,紅色則代表乾涸)。

地球真是多災多難,在地下水告急的同時,全球據說步向地震頻密期,比如從2004年蘇門答臘9級大地震之後,全球8級以上地震發生的次數確實比過去半個世紀增多了4倍以上,儘管科學家還不清楚此等大地震究竟是隨機發生的,抑或是彼此存在着互聯的關係(主要原因在於有精密儀器記錄的地震歷史太短,只有100年左右而已),因此科學家迄今仍無法從中摸索出大地震的相應規律。

比如尼泊爾8級強震發生一星期前,約50位地震學家與社會科學家聚首加德滿都,他們早已預料到尼泊爾可能發生災難性強震。但問題是,地震真的可以預報嗎?據地震專家指,就當前技術而言,實現震前準確預報困難重重。

然而,每一次大地震爆發後,都會引發出關於地震活躍期的大辯論,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地球物理學家湯姆.帕森斯(Tom Parsons)指出:地球發生地震的頻率,有高有低,但當中的高低起伏,仍難以與隨機現象區分開來,所以,對於所謂的活躍期有多長,科學家目前無法做出評估。

說回地下水日趨枯涸,加州大學研究小組負責人傑伊.費明力提(Jay Famiglietti)對媒體表示,全球37個最大的地下水的蓄水層,有21個已經過了其可持續性臨界點。這21處的位置遍布印度、中國、美國和法國等多個國家,已經跨過了可持續性臨界點;他又指出,隨着世人對地下水愈來愈依賴,長期乾涸乃遲早的事。

Image description 地球不單缺水,還經常發生地震,尼泊爾4月發生8級地震,民房倒塌,不旋踵,早前沙巴又發生5.9級地震。

乾旱成大亂

就以美國加州地區為例,地下水使用量佔了耗水量四成,近逢加州大旱,地下水供水比率更提高至六成;專家估計,今年底前比率恐怕會達到百分之百,也就是說,加州所有用水皆為地下水,然而,管制地下水抽水的相關法令還未全面生效,試問遠「法」如何救「近」水?

據《2014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中國近三分之二的地下水和三分之一地面水污染嚴重,不宜直接接觸;目前地下水有九成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環保部門對118個城市連續監測資料顯示,約有64%的城市地下水列為嚴重污染;有近四成低於生活飲用水標準,也不適於水產養殖。

地下水提供了全球用水量的35%,而大部分含水層都集中於貧窮而人口密集的地區,諸如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及北非等,此等地區可供選擇的水源奇少,那就必然會造成社會不穩定,世界亦必因乾旱而大亂。

撰文 : 占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