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poke,表面上是較高級的消費模式,大灑金錢的潛在真相,其實是一種心癮,對品質及度身訂制不能自拔的心癮。當你穿過一套按照個人身形縫製,貼服如第二層皮膚的西裝,再穿現成的ready-to-wear,身體最誠實,自然會感到那種分別。
訂過西裝,心癮再進一步,大概是時候訂製皮鞋了。既然要訂,就要訂最好,那就可能要幫襯擁有超過一百二十年bespoke歷史的Berluti。Berluti的皮鞋有幾好幾靚,大家到專門店望一望,一清二楚,他們的皮鞋,賣相總是較高貴,色水又總會吸引過人。其實,早在1895年成立之時,Berluti只專心製作bespoke皮鞋,這情況一直維持了七十年,直到六十年代,品牌第三代傳人Talbinio Berluti,才開始生產ready-to-wear系列,所以bespoke是品牌的根源。
Bespoke服務的獨特與矜貴,在於客人的全力參與。客人必須要有passion及耐性,因為做鞋過程漫長,不是付錢就可以即刻拿走,他們一定要投入,認真與鞋匠研究、溝通。因此,bespoke已超越商業,而是一種合作關係,這是bespoke最美麗之處。
曾經參觀過位於Berluti位於巴黎的bespoke皮鞋工作室,大開眼界,踏入工場,地方不算很大,大概二、三千呎,每個工序都有獨立房間或角落,每一處都非常整潔,出乎意料地寧靜,只有製鞋師打釘打木的聲音,沒有開收音機,大家都專注工作。一對皮鞋,製作主要分為三部分,鞋楦(last)、鞋面(upper)及鞋底(sole),做一對鞋楦要十小時,鞋面需要十至十五小時,而將不同部分縫合,大概要三十小時,所以一對bespoke皮鞋,平均需要做五十小時。
身在香港,要訂製皮鞋,每年有四次機會,因為shoemaker大概每三個月便會來港一次,接受客人預定及進行fitting。製鞋第一步,是由鞋匠仔細量度客人腳掌的尺寸,由於大多數人左右腳會出現些少偏差,可能是腳掌高度、斜度等都不一樣,所以鞋匠會很立體地收集一切數據,製鞋時施展一些秘技,令皮鞋在外觀上完全對稱,同時緊貼客人雙腳。完成度腳,便會踏入製鞋二部曲,亦是皮鞋是否貼服的最關鍵一環,即是做鞋楦。
眾多步驟裡,製作鞋楦的過程最artistic,有點像在雕塑。做鞋楦,要靠paroir,一個類似包公龍頭鍘的長刀工具,shoemaker會一手執刀,一手執木,手起刀落,小心翼翼地刨出最貼近客人腳掌形狀的木塊,刨好形狀後,再用木銼將鞋楦銼至平滑。
當完成量度雙腳、做好鞋楦之後,便會進行bespoke六部曲餘下四步,包括做紙樣、切皮,還會用普通皮革做一對prototype,供客試穿(fitting)。在fitting過程中,shoemaker會切開鞋頭及鞋跟部分,檢查有什麼部分需要作細微調整,然後再跟客人作最後諮詢,確定每部分的細微要求。回到工場,他們會根據fitting資料,修改鞋楦,然後才真正用客人指定皮革做鞋。關於這bespoke六部曲,有興趣的話,不妨到youtube的Berluti channel慢慢欣賞,拍得很有型。
貴為bespoke客人,可隨意挑選皮革,入門價是港幣六萬七千元,假如選擇鱷魚皮或其他珍禽異獸,甚至特別款式的皮鞋,價錢自然更上一層樓。假以時日,皮鞋開始殘舊,客人可以把皮鞋送到bespoke大本營,進行換底、打磨,甚至換色。
任何人手製作,發展到最高層次,便是工藝,品牌第四代傳人Olga Berluti曾說:「一對好皮鞋,是有靈魂的。」在Berluti工場內的十多位shoemaker,每位都是藝術家,大概可以一星期做一對鞋,連同其他步驟及鞋匠環遊世界會見客人的時間,bespoke皮鞋需要六至九個月時間,完全稱不上快。但,一對能夠陪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皮鞋,區區幾個月,值得等待。
文:Ben 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