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Coco Avant Chanel 巴黎直擊Matthieu Blazy首個CHANEL時裝展

2025-10-24

Image description 第一個造型的硬剪西裝,為Matthieu Blazy的型格CHANEL道路定調。

由Matthieu Blazy設計的CHANEL 2026春夏成衣時裝展,被視為十年來最為意義深遠的一次舵手更替——《優雅生活》巴黎直擊報導。

TEXT BY CHRISTOPHER LAI

Image description 方頭雙色高跟鞋和「經時間洗禮」的翻蓋手袋都是配飾亮點。

CHANEL第三章

100年前,Coco Chanel是以簡約主義清洗了舊時代對女性束縛,在她去世後10年品牌停滯,Karl Lagerfeld以一種大破大立的方式,選擇性地挪用了CHANEL的部份基因,放大和誇張化成為流行文化。這一套符碼美學行之有效近40年,並在Lagerfeld去世後由Virginie Viard延續。雖然在商業上依然令人滿意,但這套設計方法亦日漸顯得停滯,評論界(包括專業記者還是網上業餘)感到疲倦。在這個時裝界大換血時刻,CHANEL邀來往績好評的Matthieu Blazy,並給予他高度自由創作。第一場時裝展的impact,我們十月初在巴黎大宮殿(Grand Palais)已目睹:一個充滿力量和新鮮感的CHANEL系列在新宇宙間爆發,為這季時尚大重啟寫下感嘆號作結。

大宮殿裡的宇宙

10月6日黃昏時份,走進巴黎大宮殿。半空中懸掛了太陽系模型,靈感來自Matthieu Blazy童年時在天文館參觀感受到的震撼,而這個夢幻的天橋背景也為觀眾帶來了震撼——當Karl Lagerfeld的宇宙不斷膨脹後帶來了一次宇宙大爆炸,形成新的CHANEL宇宙。

第一個造型是一套下擺被剪短的披口西裝,捋起衫袖內裡露出縮小的雙C標誌,下身以Sagging方式輕輕露出羅紋針織,配以經典雙色高跟鞋,十分幹練。而令人注目的亮點,是經典的翻蓋手袋加入金屬線,使之像經過歲月洗禮,有了強烈的使用痕跡。耳環上的山茶花不再是熟悉的外型,變得更為尖刺狀的變種。從設計的語言學看,Blazy首個造型已經顛覆了原有的CHANEL「正襟危坐」的刻板印象,帶點raw的瀟灑時髦其實更貼近Coco Chanel的初心。

Image description 低調克制的細節令CHANEL重新擁有生活感。

系列的第一個章節,是關於Chanel女士建立時尚帝國的初心——Blazy在刻意迴響影像資料並細讀她的故事後認為「CHANEL的世界與愛不可分,那劃時代的現代時尚象徵源自於一段愛情故事。」品牌核心的男裝風格,從借幫助她建立事業的情人Boy Capel的恤衫及長褲來穿開始。那恤衫是法國老牌恤衫製造商Charvet的出品,天橋上也成為焦點:Charvet與CHANEL共同打造,線條比例依循傳統男裝恤衫剪裁,衫腳縫上鏈條更為垂墜,衫上縫上了舊式Chanel商標,非常簡約非常有型,配搭長裙的風格可讓穿者在日夜場合之間輕鬆穿梭。

如前所述,如今我們對CHANEL的「板正端莊」認知,極大程度上由Karl Lagerfeld形塑。他提取了Chanel女士在71歲復出後的作品tweed外套發揚光大,並不斷將之華麗化。Blazy在第26個造型才開始對tweed改造,在更輕巧和帶有光澤的tweed外套上以山茶花點綴衫擺和袖口,那些微型CC商標的不規則貝母鈕扣尤其令人喜愛——CHANEL外套的鈕扣從來都像珠寶一樣漂亮,但如此低調的詮釋實在多了一份年輕的活力。

來到第二章,Blazy繼續為CHANEL沉重的框架脫離符號桎梏。在Coco Chanel發跡的年代,她以打破陳腐的上流社會著裝規矩和對身體束縛的設計聞名。她為20世紀的女性帶來了身體自由和不必費力的時髦;隨時間流逝CHANEL如今演變成某一種高高在上的社會標籤:富裕而有品味,經典甚至過於穩陣。Blazy認為Chanel女士更注重日常生活的美學,再次高舉這種精神:起皺的山茶花圖案與針織真絲套裝、將裙子直接懸掛於毛衣下擺的一件頭、用串珠扮成tweed套裝的掩眼法、帶有簡潔黑白線條優雅真絲針織……充滿了Blazy的實驗色彩,亦令CHANEL再次effortless,從status symbol解放出來,是一份精英女性的自主宣言。

Image description 最後一個造型由模特兒Awar Odhiang演繹,由Lesage工藝坊製作的羽毛裙隨步伐翻飛舞動,她尚未走完,全場掌聲已響起。

普世美學價值

CHANEL擁有普世性、全球吸引力。所有人都認為自己最懂得「何為CHANEL」,但Matthieu Blazy偏偏挑戰這些假設。如今,時裝設計師已經無像Chanel女士的年代般擁有改變世界視野的力量;甚至,難以透過更換設計師就能為業績帶來奇蹟的動力。然而,Blazy仍然有能力感動到了眾多業內人士。時裝展第三章的各種款式,驟眼看也許不是你最熟悉那個「全副武裝」的「淑女」,但其實只是放鬆了剪裁比例(更多圓肩線和輕薄的襯裙,不再像Karl Lagerfeld般方正和厚重),質地、用色和圖案更自由奔放,但它仍然很「Chanel」(是人格Chanel不是標籤CHANEL),可堪玩味的細節,例如巴洛克風格珍珠、玻璃球及琺瑯鏈條有了更藝術化的表達,令「CHANEL」六個字母再次有了生氣。

Image description 不再方正的CHANEL四袋外套

這場時裝展將當下最終極的時尚問題帶上枱面:CHANEL希望塑造怎樣的女性形象?外界在時裝展後一致感受到Matthieu Blazy極大力地更新了原來的符號系統,換上一個更現代更有型更精致的女性面貌。從時裝屋的歷史上看,Blazy展開的「第三章」甚有回歸Chanel原初的摩登精神的況味。Lagerfeld將tweed套裝、雙C標誌等符號變成全球流行文化圖騰,繼任者Viard將之柔化,但對評論界而言顯得重複、安全而略顯保守——這就是筆者深深佩服CHANEL的原因——本來大可繼續安逸複印Lagerfeld的華貴形象,但CHANEL決意將目光投向未來,起用新世代之中最具思想深度的才子之一Matthieu Blazy,並嘗試進取的改革——可以想像到如此的改革,必然帶來爭論,但至少品牌展露出擁抱變革和創意的決心。

「這場騷會朝很多方向走。我需要測試想法,也容許犯錯。它不必完美——畢竟是第一場騷,只是一個提案。」Matthieu Blazy在接受《VOGUE》訪問時說。今次,只是CHANEL在21世紀的起點,還待它展現出更多的可能性。

Image description 與Charvet合作的恤衫,以「tissu et technique」(織物與技法)獲聯合標籤致謝,Chanel的手寫體借自1910年代早期品牌標籤,亦用作單字圖案。襯衫配上珍珠袖扣,邊緣縫上流暢夾克式的鏈條(加重衣物貼合身形),並以精細棉質製作。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