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優雅生活》(LifeStyle Journal)於2008年創刊,今年剛踏入10周年。
一直以來,我們致力追求情感、智慧、美麗,對一切源自心靈滿足的渴求亦從未停止。對我們來說,為讀者探求滋潤我們的心情、心智、心靈的事情,至關重要。慶幸的是,我們總會遇上同路人。由冼倩文(Sin Sin Man)創立的Sin Sin Fine Art與藝術在醫院合作的「心窗」(Reach for HeArt)今年同樣走向10周年。「心窗」旨在為長期病患住院長者提供畫畫工作坊,透過色彩治療,舒緩他們的心情。這項極具意義的計劃一直有不少支持者,香港時尚界領導人物Joyce Ma正是其一。藉着跟長期病患住院長者開心去玩、去創作,為他們打開心窗,用愛心愛己愛人,你會發現你可幫助更多人,而在助人的過程當中,施予者可得到更大的快樂。
文:Joyce Mok 圖:Ringo Tang
打開「心窗」說亮話
Sin Sin Man最初開始「心窗」的計劃,是源於結織了「藝術在醫院」(Art in Hospital) 的創辦人鄭嬋琦(Grace),從Grace身上,她知道這個計劃很有意思,於是便想如何出一分力:「Grace創辦藝術在醫院時,他們找藝術家在醫院白濛濛的牆上繪畫,色彩繽紛的東西令他們快樂。老人家或小朋友或病友,他們住在醫院已經很不舒服,你還要望着白濛濛的牆,可能會覺得病上加病。剛開始時,有好多藝術家、畫家或義工,他們會去陪老人家小朋友開心畫畫,畫蝴蝶、花、綠野,將環境變成一個不那麼冰冷的地方。藝術在醫院的起點是想給住院病友一些開心時間舒緩,不要經常想着病,你看到美麗的東西人都會開心一點,所以我為何叫『心窗』,就是打開個心,一切會變得美麗。」
Sin Sin Man想到長者經常是被忽略了的一群,所以她便將「心窗」的服務對象定為長期病患住院長者:「每一個人都會老,當你老了的時候,你望見老人家你就會想,老人家好多都愛錫子女,他們都不想為子女帶來麻煩,但子女有時又不記得他們,不是不愛錫他們,只是有時候忘記了,或者自己有自己的生活,老人家也走過這條路,他也知道他年青時,也沒有太多時間給父母,但是這件事可否改變一下?當然每個人都很忙碌,每天要工作,不是說每天都要見父母,但可能一個電話或者一個短訊或者跟他們吃一餐飯,多一些關懷可能已經好開心。」
Sin Sin Man認為色彩有治癒的力量,所以便舉辦一些工作坊,讓長期住院長者畫畫,畫出好心情:「我們做的是去公立醫院跟老人家畫畫加點色彩,看見七彩繽紛的顏色,老人家好開心,他們當中有些可能未試過執筆畫畫,所以特別興奮。簡單說,可以當他們5、6歲的小朋友,跟他們玩耍。這對他們影響好大,或許勝過藥物治療,因為從中他們可得到滿足感。就像小朋友一樣,如果一天他玩得樂透,也會累透,當晚他會睡得特別舒服。」在Sin Sin Man眼中,老人家越老越返老頑童,跟小朋友或老人家玩,分別不大,可能教5歲的小朋友或教80歲的老人家,都是做一樣事情。
Sin Sin Man強調她是憑平常人的心態去做,也抗拒用藝術這個字眼去形容心窗的活動:「其實心窗就是給老人家一些活動,有什麼活動陪他們去玩,給他們愛心。我們又試過拿絲帶給他們一齊玩一齊紮結綁帶,玩這些簡單的遊戲或玩意,有什麼藝術,何謂之藝術呢?這是一個平常心態去做,不是什麼藝術,我覺得太過誇張。」
Sin Sin Man是一位創作全才,她也將自己的創意放在心窗的籌款活動上。除了每年在中國會舉辦籌活午宴,又為不同的藝術家搞作品展,將出售藝術品之部分收入撥捐「心窗」。2012年,Sin Sin Man又曾經揀選長者創作的精彩作品,製作一系列心意咭;甚至想到以繪畫作品來做朱古力的包裝紙,製作美麗又美味的朱古力來籌款。「每一年為他們籌款,所有的執行都是Grace的團隊去處理,我想令更多人知道有這組織的存在,我們的活動有什麼好處呢?希望大家可以幫我們傳播開去。香港人幫助香港人最直接及方便,而且每個人也會有老的一天。每個人年青的時候,以為年老離自己很遠,但其實時間過得很快,眨眼便到。」
說到心窗的未來發展,Sin Sin Man認為是隨心意的事情:「做人盡力而為,我亦沒有什麼特別要求或期望。我覺得未有這個行為的時候,這件事是零的,現在有總好過沒有,我當然希望如果有好多人贊同這件事,願意去支持,因為我們不是要很多東西,我們很簡單,最簡單是最好玩的,我們每一課堂,每一次的導師/畫畫老師,同病友一起玩的時候,可能一課有20、30個病人,他們要買道具,如畫架、油、acrylic、筆等,有幾個導師協助老人家調色等,這些經費要籌錢,如果更多人知,有心人可以透過Sin Sin Fine Art捐助,抬頭寫Art in hospital,我們可以將你的善款捐助予這計劃。我覺得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現在從我的立場及職責而言,我提出這計劃,希望每年拍片去解釋計劃的內容,有時說話很抽象及難明,如果看片段,就會來得直接,老人家也會講幾句給大家知道他們的快樂,就算不認識老人家,但你見到人開心都會開心,他們是需要幫助的一群。」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Sin Sin Man身邊都是充滿愛心的朋友,所以每次需要幫忙,大家總是一呼百應,這包括香港時尚界領導人物Joyce Ma。
有情生活有心人
成立十年的心窗在默默耕耘,Sin Sin Man希望可以透過行動感動大家慢慢打開大家的心窗,「可以給更多人知道只是做少少事情便可以改變這世界,老人家會開心,你自己也開心,因為你做好事,你見到人開心,其實施比受更有福,你有能力付出自己一分力,你便去做吧!」跟Sin Sin Man懷着同樣信念的,有她的摯友Joyce Ma。
他倆雖然彼此認識不是很長時間,但就份外投契,彼此也欣賞大家的才華,惺惺相惜,「我們都是近十年八載有這個緣份,但是有緣人一見面講兩句便知道,大家便感受到,無需多言。我沒想過會有幸認識她,我只是一直都欣賞她,亦未期望會認識她,但認識之後,變成一個知音的朋友。她是一個經驗豐富的人,一看便知我是誰,而且她亦知道我在做什麼,知道我的苦處。我跟她好有緣,她好了解我,因為她是過來人,她經常話好鍾意我雙眼看到的東西,她都知道我好辛苦,她常常說我在做沒人做的事情,所以經常給很多energy,好支持我。」
Sin Sin Man認為是上天對她的眷顧,給她機會認識Joyce Ma。在她眼中,Joyce Ma既有智慧,亦有一顆美麗的心:「我相信大家都認識Joyce,她是我們香港人的榮幸,為香港的時裝、美學貢獻良多。由頭到尾,她都好注重儀表,好注重美,她是愛美的人。她在60、70年代,將很多時裝帶入香港,在此之前,香港沒有時尚。她是一個legend(傳奇),大恩人,幫我們很多忙。
我想大家認識她的一面,都是因為她是香港的時裝界鉅子,但她是什麼人物呢?
當我認識她的時候,我最欣賞就是她對事情的好奇心,她到現在也是很好學。對每一樣事物,她憑着審美的目光去看每一樣事物,這是她與生俱來的,好像有時我們都會給她教訓,『食東西不要食得太快,enjoy一下啦,要咀嚼多少口才吞。』這是儀態,我也認同,我們整班人都會給她教訓,但我們很開心給她教訓。我們會反省,『對呀,為什麼我們食得這麼快。』這會對身體不好,影響消化。雖然這是小事,但她教會我們很多東西,她走了這麼多路,看了這麼多美麗的東西,她有一顆美麗的心,好像我跟她說,『我現在在搞心窗。』她說:『咁好呀,好呀,我都支持你的。』她覺得對的事情,便會去做。
她最精采的是,她現在70多歲,還有一顆天真的心。我覺得有很多人未老先衰,像未係唔郁得便已好像唔郁得,或者未係病就話就來病,未死又驚就來死,好像這個世界已停頓,其實不是的,看多一點新事物,或者做多一點新事物,你永遠都是停留在學習階段,你的心境永遠都是小朋友。當你去到年長的時候,你會想我有什麼可以學,可以做,要不斷尋覓,看書、旅遊又看新事物,要不斷學習,才可以保持天真之心。」
看心窗的video,見到Sin Sin Man跟Joyce Ma都講到很開心,怎樣才何保持開心的心境呢?「我每天都在學習,我也有不開心,不開心的時候就盡量快些過去,人一定有不開心的時候,只不過怎樣去處理,不開心是自討苦吃。如果討了苦吃,就不要怨人。」
創作釋放正能量
Sin Sin Man是我認識的創作人中,作品最多元化的一位。她從做Textile開始,於1984年開展了個人服裝及配飾設計事業,與及形象包裝顧問工作。及後,她又涉獵家居擺設、攝影、陶瓷、藝術創作,甚至唱曲也懂。1998年,她於中環安蘭街一棟1930年代興建的老房子開設了Sin Sin Atelier店舖及工作室。喜歡周遊列國的她尤其鍾愛亞洲地方,對峇里更是瘋狂,影響了她於2003年決定開設Sin Sin Fine Art,透過畫廊空間把印尼藝術引進香港,兼營東南亞及亞洲其他國家的藝術品。2006年搬遷至上環西街,其後更在峇里興建了三座別墅式酒店Sin Sin Villa。
Sin Sin Man最近一次在西街搞的活動以「Forward」為名,她就是一個主意多多,永遠向前的創作人,她無時無刻都在學習新事物,因為新事物會帶給她衝擊:「我在香港20多年都不停做新事物,我每一個展覽/活動,好像一模一樣,但換湯也換藥,跟我合作的每一個朋友,畫家、藝術家、音樂家、攝影家,不管他什麼家,主要是他們背後有一個很娓娓動聽的故事。每一次跟他們合作,我都學到很多東西,我覺得好開心。開心來自我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我不停的去學習,所以我不停開心。他們又很開心,因為跟我一起玩,我跟合作過的藝術家傾談,他們都說之後一定會參加。我們是create energy的人,藉着作品,或者行為,令人用不一樣的角度去看事物。因為我們好玩,我也希望你覺得好玩。」
好玩大過天,回想在20年前在安蘭街成立Sin Sin Atelier,也是沒有計算的行為:「由於衝動,因為很多時候是時機。我對於安蘭街18號這座大廈,一見到便醉生夢死,當時見到什麼都不顧,總之要在那裡先玩玩,因為我覺得那地方給予我很多衝擊,令到我很想做一些我認為『美』的東西,那地方與我很吻合,就算不放任何東西都很美,有些東西最簡單是最美。那棟大廈是1930年代興建,它的經歷讓你有無限的遐想,對香港人來說,還有這麼美麗的建築物存在,讓我有什麼都不顧,『總之先做一次』的衝動,是無懼無悔的情況下去做,所以做出來是最美的。」
安蘭街的Sin Sin Atelier,讓她認識到一班志同道合的人,或者應該說將目光相同的人都吸引在一起。最近,Sin Sin Man又重遇他們,讓她既開心又安慰:「近這兩三個月,我認識返好多朋友是我20年前在安蘭街時候認識的。那時候的氣氛,99年尾、2000年頭,剛過了97的時間,人的思維及背景及運作,即好像看齣戲的,當時的人怎生活,那時候是好得意的轉接期,剛過了97,當時有些人想走但又未完全離開,亦有好多人走了。我現在認識的那班人當時是20幾歲,20年後重遇,我覺得好精采,他們都變得成熟了。我都開心他們都成長了,依然開心依然是一個好獨立independent的人。安蘭街是一個聚集點,大家想法相近。
當時他們年紀輕,他們來安蘭街,也代表他們喜歡我喜歡的東西,否則他們不會來。其實早早的時候,已告訴他們不過他們未必知道,他們是喜歡這些東西才會被吸引過來,但他們之後怎發展,大家都是各自去發展自己的生命,工作結婚、生兒育女,結婚又離婚,人生正常路程。最近重新遇上他們真的很開心,因為每個人都各自精采。如果你20多歲也懂得去這些地方,也識得欣賞,你一直下去都是『美』的。」
Sin Sin Man一直隨心而行,自小到大都鍾意主動,興趣也多,喜歡「無中生有」,那她又怎看不同階段的創作歷程呢?時裝與藝術,在她的創作來說,有什麼不同的意義?「工作都是要有意思才去做,我覺得如果我做的事情可以啟發人,我是會去做的,能力上做到我可以afford到便去做,因為做出來你是覺得藝術跟時裝不同,時裝是come and go,藝術是一個思維上留下的遺跡,即是我的想法,哪樣事情是對的,一句statement。你見到好多大師走了,你會從他的作品,想起他的思維,他的訊息,對人生的看法,但設計是不同,設計會看這個會賣去什麼市場,什麼定價,要兼顧很多因素而去做,但藝術上是個人的思維、內涵,由內至外的,好像我是Sin Sin創辦人,我是Sin Sin Man,但為什麼我創辦這件事,為什麼留下來?這條路真是難行的,如果行得有意思,我便繼續,我覺得身為香港人,沒有什麼夠膽好真去講好真去做,欠缺了真,常常會怕人批評或怕人不喜歡而不敢去做,有些是因為生意而去做,大家當然要生活,我都想人要,我唯有要去做朱古力,這是設計上,有需要又好食又有益又vegan,但如果賣藝術對我來說比較難,我身為一個創作人,我不知什麼是藝術,我只是一個創作的人,將我的思維放在一件作品,這件作品也代表了我對某件事的看法及意念,但是要去賣這個意念,很困難。如果你說我鍾意你的作品,『我感覺到,我跟你有種關係』,其實像照鏡一樣,它有些地方吸引着你。」藝術作品要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人,同樣地,做人處世,要先愛己才能愛人。愛自己的Sin Sin Man,跟同路人,透過心窗,將愛的訊息宣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