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江詩丹頓La Quête du Temps座鐘 A Quest Beyond Watchmaking 突破製錶疆域

2025-09-19

Image description

今年是江詩丹頓270周年,回溯江詩丹頓270年的製錶臻途,禮贊精湛匠藝傳承,江詩丹頓隆重呈獻獻禮之作:La Quête du Temps座鐘。這件天文時鐘傑作融匯高級製錶技藝與珍罕藝術工藝,將精準可靠的計時性能與靈動鮮活的動偶裝置相結合,以前所未見的獨到巧思,讚頌人類的非凡才智、探索熱情與蓬勃創意。

TEXT BY LAWRENCE YU
PHOTO COURTESY OF VACHERON CONSTANTIN

Image description

Image description Technical Innovations And Developments技術創新與研發成果︰La Quête du Temps座鐘的機械裝置共具備6,293個部件,其中時鐘裝置融匯23項複雜功能,並控制着一個由158個凸輪構成的動偶驅動裝置。作品擁有15項專利申請,包含7項鐘錶的專利申請。

全新時計中佇立着栩栩如生的天文學家機械動偶,以優雅而生動的姿態指示時光流轉,並指引觀者探索宇宙的壯麗與神秘,以及變幻莫測的天文現象,人類正是基於對這些複雜現象的觀測來度量時間。

自古以來,人類便對深邃無垠的星空滿懷嚮往,熱衷於觀測日月星辰的天象變化及在蒼穹中的運行軌跡。基於這些觀測,人們依據日出日落、月相盈虧和四季更迭的自然規律來規範日常生活節奏,由此誕生了「時間」的觀念。最終,在這些天文週期的啟發下,鐘錶工匠們打造出精巧的時計作品,通過極富創意的機械方式,呈現時光的韻律。自1755年品牌創立以來,對浩渺宇宙的科學觀測及天文現象的深度探尋,便一直貫穿於江詩丹頓的時計創作之中。全新時計中的天文學家動偶形象正是品牌製錶精神的生動化身,以機械之舞演繹着時間的流轉。

La Quête du Temps座鐘以獨具匠心的造型和設計內涵,致敬歷史上的奇珍(marvels)創作風潮。當時除了實用性能外,這些作品的設計初衷更多是為了引起人們的好奇與驚歎。18世紀,隨着人們對於自然哲學(現代科學的前身)的興趣特別熱衷,先鋒技術的展示蔚然成風,儼然成為一種共同創作的娛樂方式。作為其中最精巧複雜的作品,這些奇珍佳作不僅凝聚了科技發展的最新成果,亦代表着藝術與美學的巔峰。啟蒙運動時期,歐洲掀起奇珍收藏熱潮,江詩丹頓正是誕生於這一時代背景之下。

Image description

A collaborative approach 協作成就卓越

La Quête du Temps座鐘的誕生仰賴於各方師匠的齊心協作,並且突破各自領域的界限。自創立以來,江詩丹頓一直積極探索新穎巧思,亦樂於在創作中採取多方協作的模式。這一方式延續了製錶史上「établissage (分工協作)」的傳統,即不同專長的製錶工匠各司其職,共同打造出時計作品。18至19世紀,這樣的專業工坊在日內瓦被統稱為「La Fabrique (製造工坊)」。

在La Quête du Temps座鐘的創作中,江詩丹頓召集多個內部團隊,傾盡各自專長,共同完成技術與美學層面的研發設計,並研製出精妙的鐘錶複雜功能。動偶裝置則由世界頂尖機械動偶大師François Junod親自打造,並攜手瑞士高級時鐘製造商L'Épée 1839,製作出時鐘機芯及座鐘外殼。此外,江詩丹頓更委託日內瓦天文台(GenevaObservatory)的天文學家,從專業角度確保時計顯示的天文曆法資訊精確無誤;最後,時計交由技藝嫻熟的藝術大師,賦予這件傑作精美的細節裝飾。

Cultural Commitment 致敬深厚文化淵源

全新La Quête du Temps座鐘剛矚目亮相巴黎羅浮宮舉辦的展覽,作為核心展品展出(至11月12日),為江詩丹頓與羅浮宮的合作再譜濃彩篇章。羅浮宮博物館裝飾藝術部主任Olivier Gabet表示:「為了呼應江詩丹頓創作的動偶裝置,羅浮宮從豐厚典藏中臻選出多件珍貴傑作,禮讚自古以來人類對於複雜機械裝置和科學儀器的探索熱情。全新La Quête du Temps座鐘不僅令人聯想到精妙的Cordovan自動裝置和埃及水鐘,其中的多項元素亦是向17世紀渾天儀鐘或多面鐘的遙遠致意。跨越不同時代和文明,藝術工藝傳承的薪火從未熄滅。」除了江詩丹頓La Quête du Temps座鐘外,此次展覽還呈獻羅浮宮珍藏的12件傳奇傑作,包括江詩丹頓與羅浮宮緣起的「創世紀」天文座鐘。

Image description

Watchmaking innovations 鐘錶創新技術

全新時計中除了矚目的天文學家動偶外,還另外搭載一個配備發條機制的自動裝置——三維立體逆跳月球。這不僅是一個自成一體的自動裝置,更是一項全新的鐘錶複雜功能。江詩丹頓為此申請了鐘錶技術專利,另外6項專利申請技術中包括:時鐘機芯驅動系統,配備兩組以不同方式運行的擒縱輪系; 創新設計的兩段式動力儲存顯示機制,通過鐘面正面的兩個獨立區域,分段連貫顯示總計15天的動力儲存時長。

另一項創新技術應用於鐘面正面的24小時顯示,以及背面通過太陽圖案指示的月份、季節和黃道十二星座顯示。為確保美觀且讀時清晰,兩組顯示設計必須始終面向觀者。為此,24小時顯示盤上的太陽/月亮人臉圖案安裝於滾珠軸承系統上,且底部增加配重,以保持垂直狀態;背面的太陽圖案指示亦配備類似的安裝系統,確保在一整年繞鐘面旋轉一圈的過程中,中央的精雕人臉圖案始終呈垂直狀態面向觀者。

動偶驅動裝置的技術設計與創新,旨在確保其動作盡可能如真人般自然、連貫、流暢,以多平面立體形式呈現,且頭部能夠隨手部動作靈活轉動。整個運行過程還需保證完全靜音。豐富的姿態變化帶來了更艱鉅的挑戰:動偶不僅要指示12個小時刻度,每小時還需指示12個五分鐘間隔的分鐘刻度,總計需要完成144種不同動作。為此專門研發出包含158個凸輪的驅動裝置,通過機械時間記憶系統與時鐘裝置連接。此外還設計了音樂盒機制,可伴隨動偶的動作,演奏出由Woodkid創作的美妙旋律。


A three-part architecture 三合為一的時光樓閣

La Quête du Temps座鐘規模恢弘,由三個渾然一體的部分構成:穹頂、天文鐘、基座。
玻璃穹頂的設計,源自對於詩意景象的浪漫構想:一位天文學家佇立於繁星璀璨的蒼穹下。

The celestial dome星空穹頂

La Quête du Temps座鐘頂部的天文學家動偶形象彷彿矗立於浩渺宇宙的中央,頭頂的玻璃穹頂上飾有星空圖與金色太陽圖案。動偶的正前方,一輪三維立體月亮沿着半圓形平面軌道逆跳運轉;他的腳下以兩個相互嵌套的圓環代表晝夜顯示變化;左右兩側分別為弧形羅馬數字小時刻度和阿拉伯數字每5分鐘刻度區域。所有時標數字彷彿漂浮於空中,一改此前按序排列的常規佈局,以隨機順序呈現。玻璃穹頂上悉心描繪北半球的璀璨星空,並逐一勾勒出沿黃道(地球視角觀測的太陽運動軌道)平面分佈的星座圖案,包括獅子座、金牛座、雙子座、處女座和天秤座。此外還呈現了孩童仰望星空時最易辨識的三個星座—獵戶座、大熊座和小熊座,以詩意設計喚起童真遐想。穹頂上的星空圖精準再現了1755年9月17日上午10時日內瓦天空中的星座分佈——品牌的創始人Jean-Marc Vacheron正是在此時簽署了首份學徒契約,標誌着江詩丹頓品牌正式成立。

Image description 動偶可按序演繹三段精心編排的機械之舞,總時長為1分鐘30秒。這一功能可按需啟動,也可設定在未來24小時內的任意時刻自動啟動。伴隨這三段舞蹈的音樂由與品牌合作多年的音樂家兼藝術總監Woodkid特別譜寫。

The astronomical clock天文鐘

鐘面正面由四層鏡面水晶盤組成,以一系列弧形、曲線和同心圓造型呈現,佈局對稱,確保清晰易讀。在鐘面上半部分,12點鐘位置矚目設有超大尺寸的陀飛輪裝置,上方覆以放大鏡,便於觀察其精巧的內部構造,外部的陀飛輪框架呈現品牌馬耳他十字標識造型。錶盤下半部分設有24小時顯示圓形視窗,與陀飛輪形成巧妙的視覺平衡,外緣同樣鑲嵌一圈長階梯形切割鑽石。中央圓盤上鑲貼手工雕刻的太陽和月亮圖案立體浮雕,周邊採用手工機刻雕花旭日紋圖案裝飾。鐘面外緣的左右兩側各設有逆跳小時和分鐘顯示,內嵌水晶的寬形半圓視窗中分別以羅馬數字和阿拉伯數字標示小時和分鐘,與頂部玻璃穹頂下的時分刻度遙相呼應。

鐘面背面上細緻描繪了北半球的星空圖,實時呈現星座的運動軌跡,還可精準測量恆星日。比起以太陽作為參照來計算地球自轉,若地球相對於星空中的某一固定恆星為參照時,其自轉會有約4分鐘的差距:前者即一個日曆日(標準時)的時間,長度為24小時; 後者則是23小時56分鐘4秒。外緣環繞多個同心圓環,其中內圈以數字顯示月份,中圈標註季節、冬夏二至點和春秋二分點,外圈呈現占星學中黃道十二星座的代表形象。

Image description

Image description

Base 基座

天文鐘下方設有雙層底座,以青金石為背景,生動描繪太陽系群星閃耀的迷人景象。各大行星以瑰麗的弧面切割硬質裝飾寶石呈現,旁邊標註行星名稱,由珍珠貝母嵌片勾勒出字母輪廓。底座下方的八角形基座內設有驅動動偶功能的機械裝置。當動偶功能啟動時,悠揚樂音隨之奏響。基座外框以水晶、青金石和石英岩材質打造,裝飾精美幾何圖案,其中一側為太陽,另一側為月亮。

Image description


A source of inspiration for a new Métiers d’Art wristwatch
全新Mé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腕錶的靈感來源

 

「在江詩丹頓,每一次創作都始於自由無拘、飽含熱情的靈感探索,並始終秉承着品牌銳意創新的不懈追求,我們為此深感自豪。如今,歷經七年潛心研發、各方精誠合作,最終孕育出一件恢弘壯麗的機械藝術傑作,以前所未見的文化藝術創想,譜寫人類與宇宙的浪漫對話。與此同時,正如江詩丹頓一貫理念,此款傑作還啟發了一款獨一無二的Mé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腕錶傑作。」——江詩丹頓全球行政總裁Laurent Perves

Image description

江詩丹頓更以La Quête du Temps座鐘為靈感,呈獻全新Mé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Tribute to the Quest of Time腕錶,歷時三年研發完成。此款雙面腕錶全球限量發行20枚,搭載品牌全新的3670手動上鏈機芯,由512個零部件組成的精密微型機械,這一匠心傑作現融匯了4項專利申請。

Image description 以1920年代末問世的魔術手(Arms in the air)懷錶設計為啟發,新作中的動偶通過不同姿態的變化來指示時間。

Image description 新錶搭載全新3670手動上鏈機芯,歷經三年悉心研製而成,融匯4項專利申請, 通過將高頻性能與超長動力儲存融於一體的獨到構思,三個發條盒合共可為腕錶提供可長達6日的動力儲存。

Mé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Tribute to the Quest of Time腕錶配備雙面錶盤與雙逆跳功能,以人偶的手臂指示時間的變化。人偶所背靠之星空圖恰為江詩丹頓誕生之1755年的日內瓦夜空,搭載雙重逆跳動能顯示與精密月相及月齡的3D立體顯示。錶盤背面搭載了即時追蹤星體位置的天體圖及恆星日的指示。

Image description 全新時計的創作亦秉承了江詩丹頓在逆跳顯示領域的深厚積澱,這是品牌標誌性的機械製錶專長之一。凝聚品牌在天文複雜功能以及天體顯示領域的精湛造詣,機芯融匯萬年曆和日出日落顯示功能,並通過旋轉星空圖顯示恆星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