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bi-Sabi : Further Thoughts》 By Leonard Koren Imperfect Publishing
Leonard Koren厲害的地方,是把Wabi和Sabi兩個字連在一起,造了Wabi-Sabi這個詞彙。如果你試圖翻查日本字典,你不會找到答案。或像我一樣每次到日本旅遊都會到書店打聽關於這個詞彙的一切,但店員不是摸不着頭腦,便是最多拿出有關日本茶道的書籍給我自行了解。
其實對於日本人來說,Wabi和Sabi是兩個意義差不多的字,都是源自日本經典古籍《萬言集》。兩個字的意思都是大概和荒蕪、孤寂或枯竭等有關,簡單的說,是以一種順應人類只是大自然一部分的謙卑態度,來做人處事。有趣的是,如果你懂得把它們兩個字分開來探索追查,反而會很快得到答案,因為都是和日本茶道歷史息息相關的。
然而Leonard Koren就是有慧根,懂得把這兩個字連在一起,更發揮出一整套解釋日本傳統審美觀的理論,當然,底因是他要試圖從西方的角度和價值觀去解釋事情,於是便不得不出師有名,先來製造一個嶄新的詞彙,一來能代表他想交代的事情,二來也可以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引起大家看個究竟的興趣。因為如果他只用一個單字Wabi或Sabi來詮釋的話,很快便被人以為他是在講述一個已經很多人知道(起碼字典裏已經有二字個別的解釋)的概念,Wabi或Sabi在許多討論日本茶道文化和美學時都會見到。
但在撰寫1994年出版的這本小書時,Leonard Koren卻有點先入為主,假設了大家都對Wabi-Sabi這個新字的源頭熟悉,沒有很詳細的交代兩個字的演變歷史,他是開宗明義單刀直入便在述說到底Wabi-Sabi和西方美學價值觀有何出入,主要拿現代主義設計哲學來做對比。雖然他是在英文世界裏創出了一個嶄新的美學概念,闡述早已在日本流傳積累了數百年的美學智慧(這本書的中文翻譯要到數年前才由台灣的出版社推出,亦算出奇的後知後覺),但日子久了,便開始有人要尋根,加上在踏入了21世紀網絡年代後,人們在面對充滿流動的生活趨勢下,便都開始懷疑Wabi-Sabi的理論根據。
於是Leonard Koren又再於二十年後出版延續篇,取名《Wabi-Sabi:Further Thoughts》,旨在交代Wabi和Sabi兩字的來龍去脈,與及分享他覺得Wabi-Sabi在面對數碼年代衝擊下如何依然能站穩陣腳。而他的結論是,Wabi-Sabi因為源於自然,所以始終如一,是不會受到世道變化所影響的。如果你對日本美學文化有興趣,兩本相隔二十年出版的小書都絕對值得研讀。作者是打開天窗說亮話的人,不會看得一頭霧水,反而定必有所啓迪。
文:黃源順 圖:Leo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