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九型體質」分類法助中醫對症下藥

2014-01-02

Image description 「伸延閱讀」林家揚及羅昉《九型體格》總結傳統中醫學辨證理論,配合現代科學(量表),讓讀者更易了解「九型體質」分類。

人天生獨特體質,遺傳以外,也會受後天環境和生活習慣影響,不同體質反映個人身體狀況、特徵、以及五臟六腑運作是否正常;換句話說,五臟六腑的問題見諸不同的體質,而幾種體質可以同時存在一位病者身上。

因此,中醫師診治病人時就要格外小心, 針對體質對症下藥,否則會令病人的身體變差。

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琦教授研究出一套稱為「九型體質」的分類方法,把體質有系統地分成九種︰平和、氣虛、陽虛、陰虛、痰濕、濕熱、血瘀、氣鬱、特稟,再仔細描述不同體質人士的體形特徵、病徵、甚至情緒狀態,讓中醫師斷症時參考。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博士兼註冊中醫師黃韻婷表示,體質即是一種特性,一個人的特定體質會令他特別容易患上某一種病,所以判斷病人的體質有助預測他的病情趨向。她表示,由孕婦的胎教,以至各人自身的飲食習慣,這些先天和後天的因素都會影響體質的屬性。

黃韻婷解釋,除了正常的平和體質之外,其餘八種都代表不同的問題。 人有五臟六腑,不同臟腑相互影響,因此一個人可以有多於一種的體質,而寒與熱相反體質也可以同時出現。

Image description 中醫倡導「治未病」;在《黃帝內經》中有寫:「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助了解五臟六腑

這九種體質包括︰平和、氣虛、陽虛、陰虛、痰濕、濕熱、血瘀、氣鬱、特稟。黃韻婷解釋,它們可分成三組︰平和、虛(包括氣虛、陰虛、陽虛)、實(氣鬱、痰濕、濕熱、血瘀及特稟)。

首先,第一類是最理想、最健康的平和;平和體質的人身體健康,臉色及精神狀態皆好,胃口和大小二便正常,不易疲累也不易病。調查發現香港70%人皆屬平和體質;而第二類及第三類則分別是一虛一實。虛者共有三個體質,即是氣虛、陰虛及陽虛。黃韻婷指,香港約有20%人屬氣虛,即身體不強壯,講一兩句話已經覺得無氣,容易出汗,即使安靜地坐着也會冒汗,易有外感,舌頭的顏色較淡。

陰虛方面,就是指整個人都不夠水,經常覺得口渴,特別在晚上,彷彿喝多少水都不足夠,舌頭很乾,而且很容易覺得熱,夜晚睡覺時還會流冷汗。至於陽虛者,則指陽氣不足,臉色較白及身形較肥,冬天時的手腳偏冷。

第三類,亦即是實的方面,合共有五個體質,分別是氣鬱、痰濕、濕熱、血瘀及特稟。黃韻婷解釋,氣鬱即是身體內的氣運行不暢順,例如抑鬱症病人,總會突然唉聲嘆氣,覺得心口翳悶,西醫會覺得這是心理問題,但中醫則覺得這與身體內部健康有關。

香港人最常聽到的濕熱,其特徵主要是偏肥(但也有部分個案是偏瘦),而且特別多臉油及粉刺暗瘡,容易口乾口苦及疲累,「脷苔」則帶黃色及啡色;最後的特稟,就是指有些人特別容易敏感,例如是鼻敏感及哮喘等。

至於如何判斷一個人體質,黃韻婷就指香港一般採用中醫專家王琦所設計方法,即根據古典《黃帝內經》及相關文獻,先判定九種體質定義及其臨床表現等,然後再將臨床可量度或可觀察表徵,以量表的方法設計出九個分數值。舉例說,光的強弱本來不可量度,但醫生可透過一個人的瞳孔收縮程度,判斷他受光程度有多大,以此物理值來反映一個人的身體狀況。

醫師處方須小心

同樣地,中醫師也會設計問卷,將九種體質化為九把尺,量度每人分數。 若一個人在某個體質值得到特定分數,即等於他擁有該個體質;如他在多個體質上都有足夠分數,則他同時屬多個體質,醫師處方時須格外小心。

黃韻婷強調,王琦教授「九種體質」分類法非唯一標準,例如台灣就有蘇奕彰教授主張將人的體質分三種,而內地術語跟香港亦有分別。因此兩年前廣州、台灣及香港三地就體質流行病學分類,開展一項研究,以不同問卷測試不同的人,收集數據後再作仔細分析,務求令中醫的體質理論變得更為完善。

圖、文︰香港電台

香港中西醫結合學會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