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寧茵中醫師
從中醫角度,人體有強大自我調節及康復潛能,經絡穴位就是個天然的儲藥庫
要根治鼻敏感,關鍵是堅持有四個心:決心──去根治;耐心──去求醫;小心──致敏原;恆心──做運動。
中醫治療鼻敏感,除了治標,解除局部不適如鼻塞、打噴嚏、流鼻水外,最重要是調理好肺脾腎三個臟腑,以增強身體的正氣,令病邪與致敏原無法入侵,這就是中醫常說的「正氣內傳,邪不可幹」。
內服藥中,補肺氣的玉屏風散,以黃茋、防風、白朮三種中藥組成,可預防感冒及增強免疫力,適用於因肺氣虛引起的鼻敏感。對於肺脾兩虛患者,除了用黃茋、白朮之外,更配上其他的健脾中藥,如黨參、茯苓、薏仁、大棗等,即著名的參苓白術散,有健脾補肺功效。
「鵝不食草」治敏感
至於有腎虛問題的鼻敏感患者,補腎名方如左歸丸、金匱腎氣丸等,可以溫補腎陽,補益肺氣,固本培元,提升身體抗病能力。
有聽過「鵝不食草」這個有趣的中藥嗎?相傳有一個長流鼻涕的牧鵝童,發現每次鵝群經過某一塊草地時,不喜歡留下吃草,他好奇的摘了一株,聞了一陣,一股辛味令鼻子通了,鼻涕也不流,這就是中醫用來治鼻敏感的中藥「鵝不食草」。
從中醫角度,人體有強大的自我調節及康復潛能,經絡穴位就是一個天然的儲藥庫。通過針灸,按摩及天灸療法,經絡上的穴位受適當的刺激後,就可以啟動這個儲藥庫,而體現自身調節及康復的能力。
宣肺通竅固表止涕
迎香、上迎香、攢竹、上星、合谷、列缺是治療鼻敏感的穴位,既可以作針灸,平常也可以用指腹打圈按摩穴位,再在鼻樑上下搓按,每天兩次,每次三分鐘,以宣肺通竅,固表止涕,有助預防及改善鼻敏感和黑眼圈的症狀。
「天灸療法」,又稱為鼻敏感的天然疫苗,是中醫利用時間治療學,就是在夏天最悶熱(至陽)和冬天最冷(至陰)的日子,集經絡,穴位,藥物於一體的防病保健療法。
從7、8月開始的夏令三伏天,利用貼藥方法養陰,目的是冬病夏治;而一,二月施行的三九天,則用貼藥方法養陽,夏病冬治,陰陽共調,相輔相成,有溫陽益氣、補腎益肺、健脾散寒的功效。
除可提升身體的元氣之外,更可增加抗病能力;連續做三年的「夏養三伏,冬補三九」,可以改善過敏及虛弱的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