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應有權知道繁殖犬隻人士資料、幼犬的成長環境及父母犬所得到的照料。
正因如此,香港作為一個先進城市,必須盡快制訂及實施完善的制度,以保障這些純種犬隻的福利。一套完善的制度必須涵蓋多個元素,包括設有最低標準,並清楚訂明繁殖業界人士必須肩負的責任;此外,其他配套系統也須完備,包括為照顧動物的業界人士提供培訓、管治機構須具備充足資源進行監管及執法、消費者須具備充足的知識讓他們能夠作出適當及負責任的消費決定。
漁農自然護理署於2012年底推出加強監管犬隻售賣方案,內容涵蓋繁殖及銷售層面,經過兩年多的討論,這套全面的方案相信能改善犬隻繁殖及售賣情況。漁護署倡議的方案將從事大型、商業性繁殖行為,需要設置特定處所及環境的業界納入為乙類繁殖者牌照持有人;而非從事商業性繁殖,將犬隻視為寵物及家庭成員,對個別犬種情有獨鍾的人士,將被納入為「業餘/住家繁殖者」類別。
監管涵蓋繁殖銷售
大家可能懷疑是否應該容許繁殖犬隻,現實是不少人熱愛狗隻,希望生活上有他們作伴。但是,香港寵物業界並不需要「工業化」的操作,將大量純種犬隻困在細小的環境,「工業化」地不斷繁殖。犬隻是我們的伴侶,他們熱愛社交互動,與我們一起生活,是家庭的一分子,給予我們不計回報的愛,享受與主人散步的時光及與他們的人類朋友互動一番。
漁護署倡議的雙牌照制度容許持有甲類繁殖牌照人士以「業餘繁殖者」身份飼養不多於四頭狗隻(視乎住所大小而定),而這些狗隻必須與主人同住,非困養,即可自由自在地在家居環境下隨意走動。每名甲類繁殖牌照持有人,及每個用於業餘繁殖的住所均只會獲發一個牌照,現時倡議的制度要求所有售賣的犬隻必須來自持牌繁殖者。
透過發牌制度監管業餘/住家繁殖者,能保障寵物的住所情況、以及禁止無牌售賣狗隻。相比起以往全無法例規管、漏洞處處的大型繁殖運作,每年售賣過千頭狗隻給本地寵物店及直接售賣給狗主,但仍以「住家繁殖」身份自居的情況來得有效, 顯而易見,規管是有急切需要的。
但是,我們仍須確保新修訂的法例中,「業餘/住家繁殖者」牌照的內容及法律框架完善,避免日後商業繁殖者濫用制度。因此,「業餘/住家繁殖者」牌照必須遵守(一)每人及每個處所只獲發一個牌照;(二)犬隻必須與主人同住在家居環境下,及(三)犬隻上限為四頭母犬。
新法例助寵物權益
透過發牌制度監管業餘或住家繁殖者,能保障寵物的住所情況,以及禁止無牌售賣狗隻。
目前,不道德的商業繁殖者偽裝成為業餘或住家繁殖者,在一個或多個遠離居所的單位內飼養數十甚至數百頭犬隻,但對犬隻只提供最基本、不合乎標準的照顧,並且置犬隻健康於不顧。繁殖者往往只聘用一人照顧這數十、甚至數百頭犬隻,繁殖者鮮有直接參與照顧犬隻,而當犬隻得不到適當照顧,照顧者干犯虐待動物罪名,繁殖者亦往往能避免刑責,逍遙法外。不少繁殖者為免引人注意,更有可能將犬隻聲帶剪掉,減低吠叫聲。
當新法例實施後,不願意依循「業餘/住家繁殖」要求的繁殖者,可以考慮申請乙類繁殖者牌照,以商業模式運作,遵守乙類繁殖者牌照的規限。為確保牌照系統能有效運作及保障動物,用作繁殖的處所將會定期巡查,並將透過業界守則及附加條款以監管犬隻繁殖及售賣商,這些前所未有的監管措施將能有效管理犬隻售賣業運作。
除此以外,一眾愛犬人士亦肩負起重要任務,要確保寵物犬的福利能大大提升,寵物業界必須提高透明度,以及改變本港愛犬人士的消費模式。消費者應有權知道繁殖犬隻人士資料、幼犬的成長環境及父母犬所得到的照料。此外,本地消費者亦應多走一步,主動要求到訪繁殖場,親自視察母犬及幼犬狀況,確保不會支持虐待動物的業界人士。
法例及相關的改善對本港犬隻非常重要。愛護動物協會將會從動物福利角度,爭取對用於繁殖用途父母犬及幼犬的保障;我們亦期望政府能盡快將雙牌照制度完成法例修訂,即透過發牌對商業性繁殖及「業餘/住家繁殖」作出不同要求,將本港的犬隻繁殖業由無法例監管提升至與全球優質動物福利看齊。
當佳節即將來臨,請考慮到數千頭無家等待領養的動物。如希望在佳節假期內帶頭小動物回家,請三思,考慮以領養代替購買。
候安娜醫生
愛護動物協會福利部副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