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有一種鄉愁叫雲吞麵

2014-07-23

Image description 人在旅途上,按捺不住鄉愁,去當地唐人街就是為了一碗飯或雲吞麵。

周末晚上一班朋友酒敍,其中一位友人剛從馬來西亞公幹回來,嚷着要吃雲吞麵。「每次從外地回港,總要吃過雲吞麵才有回家的感覺。」他滿懷感觸的說,其實他只是離港三天。另一位常在海外工作的朋友說:「即使你能說一口外語,衣着和言行都很西化,腸胃總是騙不了人。」

人在異鄉,總是對家鄉的食物倍感思念,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最常聽到朋友從外地返港第一句就是身處外地「無啖好食」!廣東人習慣吃米飯,在歐美等地最難忍受「無米飯落肚」,尤其在德國:飲食選擇少,德國麵包多纖維,曾有朋友因為不習慣當地的飲食而被迫放棄留學。

筆者當年在澳洲留學就是因為想念廣東菜的味道,自己下廚,漸漸發展成事業。舊一代留學生出國時總是備有一個電飯煲,我也不例外。住在宿舍,爐具和住在同一層的宿友共用,縱觀世界各地的留學生,亞洲人對吃比較着迷,如中、韓學生愛親自動手煮家鄉菜,外國學生則只求飽肚。墨爾本有各式亞洲食材,甚至比香港更多選擇:四川碑縣豆瓣醬、山西陳醋、各式韓國泡菜一應供存,要煮一頓正宗的並不困難。最初只靠一個電飯煲煮些簡單菜式,如番茄牛肉飯。後來和同學分租一間屋,有自己的廚房,亦買了江獻珠女士撰寫的古法粵菜新譜,此書收錄「特級校對」陳夢因著作「食經」的文章並由江女士寫成食譜。漸漸地學會不同的菜式,對廣東菜及廣東文化加深認識。海南雞飯、柱侯牛肉都是家中常見菜式,在澳洲待了五年,吃慣了當地優質食材,加上在墨爾本吃慣越南牛肉河,回港後反過來有點懷念那些澳洲味道。

每人都有自己的口味,看詹宏志的訪問,他發現單是康師傅全國性加地區性口味便有七十多種,估計加上其他品牌至少也有七八百種口味!食物跟我們的個人身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中國各地的食制有很多不同版本,即使相隔一條街亦會出現同一菜式,不同製法的情況。早年因各種原因離鄉別井的人沒有我這麼幸運,他們只能利用貧乏的資源來滿足對家鄉的思念。王宣一說牛肉麵是台灣從1949至解放後的年代產物。台灣高雄岡山空軍眷村的四川籍老兵,以成都菜「小碗紅湯牛肉」改良而成,以慰思鄉之苦。當時肉是很珍貴的東西,有人加豆瓣醬、辣椒等,把美好的想像投放在一小碗麵裏,牛肉麵是鄉愁的產物。

飲食文化集合了人的記憶和感情,人生總有一兩道叫人懷念的菜,對大部分香港人來說,能解鄉愁的就是一碗雲吞麵或皮蛋廋肉粥。

說到飲食歷程,最近我有著作「晉情料理」出版,更於7月20日在書展有一場「現代飲食 吃在當下」分享會,到時再與大家談談飲食。

(文:劉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