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占飛:Add oil!加油!

2018-11-22

「Add oil」(加油)被收入《牛津詞典》,詞源直指這是港式英文(Hong Kong English),日後學生在英語會話說這用詞,不可以再被扣分吧。雖然Add oil在英語民族中未獲廣泛使用,但既然已收入詞典,相信未來它會走入英語民間,如同另一句也可能由廣東話演變成的Long time no see一樣普及。

「Add oil」的起源,據講來自六十年代澳門賽車時觀眾會喊「加油」,原意真的是為汽車「加油」,慢慢演變成「打氣」之意。「Add oil」的正式英語為「Go for it!」或「Go on!」,但這兩者都是在比賽打氣時才說的話。中文的「加油」有更多用法,例如朋友心情低落,你可以跟對方說「加油」,但如果用英文「Go on!」去表達就不合適了,這時你可改用諸如「Chin Up」之類的鼓勵話語。

Image description 由廣東話的加油演變成的Add Oil,已正式收入《牛津詞典》。(資料圖片)

Long Time no see

不少廣東話或普通話用詞都已走入英語世界,成為約定俗成的用字。有趣的是,廣東話用字通常只是生活消閒,尤以飲食文化為主,普通話的範圍則牽涉到政治層面。以廣東話來說,例如上月本欄談及的白菜(Pak Choi)、點心(Dum Sum)、柑桔(Kumquat)、鑊(Wok)……通通已入歐美尋常百姓家。

「Long Time no see」是洋涇濱英語(Pidgin English)的佼佼者,據講此句源自香港的「很久不見」(也有說法是源自普通話),早於1900年出版的一本名為Thirty-One Years on the Plains and in the Mountains, Or, the Last Voice from the Plains. An Authentic Record of a Life Time of Hunting, Trapping, Scouting and Indian Fighting in the Far West的書(如此長的書名,不知是否被後人用來呃稿費),內文有如此一句「he said: 'Good mornin. Long time no see you.'」(編按:「Good mornin」原文照抄,是縮寫。)有指此句是由英國海軍聽到中國人的講法而成形,最早可追溯至1800年代後期。

衝出國際的廣東話還有叉燒(Char Siu)、燒味(Siu Mei)、大牌檔(Dai Pai Dong),一併於早年獲選入《牛津詞典》,但占飛作為美國影視發燒友,基本上沒有聽過外國人用這些詞彙,最多只是在香港生活的洋人會說這些字。Char siu因早有「Barbecue Pork」這個對英語人士更易記的字眼,因此它在未來應該不會成為日常英語。

普通話走入英語世界,最顯眼的是各式政治術語,例如洗腦(Brainwash),由美國記者Edward Hunter(後來加入美國中情局)帶進歐美世界。他的Brain-Washing in Red China(1951年)等多本相關著作就詳細講述中國式(或共產黨式,包括蘇聯和北韓)的洗腦過程。其中指出一批共約150名的美兵戰俘,在中國接受洗腦後,有20名離奇地決定留在中國。我們常在新聞聽到的「悔過書」便是洗腦方式之一,箇中奧妙是即使你不同意罪名,但由於親手寫了,你不會跟自己抵抗,潛意識慢慢相信自己親筆寫出來的事情。

英語中其實有另一個詞彙表達洗腦,就是控制思想(Mind Control),但是遠不及「Brainwash」生動,因此漸漸成為英美人民的日常用語。

Image description 由普通話走入英語世界的關係(Guanxi),用來描寫中國人的手段。(法新社圖片)

Guanxi與Network

此外,另一個由普通話走入英語世界的是關係(Guanxi),這也許不是洋人日常用字,卻是英語報紙常用來描寫中國人手段的字眼。縱使「關係」在中文仍可用作親戚關係的「關係」,即英語中的Relationship。但「Guanxi」在英文則只有一個用法,就是中國式人脈。

人脈在英文來說是Network,但Network不是負面字眼,因不論做生意或打工,有強勁人脈都是好事。「Guanxi」雖然不一定是負面,卻蓋上濃厚的見不得光的或受賄的陰霾。

占飛早幾年在上海北京公幹,親眼見到內地記者會的傳媒接待處放了大疊大疊的紅包。占飛好奇地拿了一個來看,入面放了300元人民幣(占飛百分百沒有收取這些紅包)。「Guanxi」靠金錢築路,放諸世界各地都是手段之一(例如送紀念品也要有成本),並無不可。但如此赤裸裸地奉上金錢的「Guanxi」伎倆,卻就真的只有中國。

當然,除了政治類用語,普通話也有不少國粹文化類用字闖進英語世界。譬如「道」(Tao)、「氣」(Qi)和「陰陽」(Yin Yang)。

撰文 : 占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