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梁惠棠醫生:醫生,我個病有冇得醫?

2018-01-05

我行醫多年期間,最多病人問我的問題是:「我個病有冇得醫?」因為我的病人都是患上癌症,問這個問題當然可以理解。要回答實在不容易,答案也不是那麼簡單!我的答案通常都是:「個病是要醫!」這個答案其實有點不對題,但在我心目中,所有病都要醫,但最終能達到什麼治療效果,因病情不同而因人而異。要醫是因為治療能幫助病人,即使只是紓緩症狀也是治療一種。

Image description

一般人講「有得醫」的意思,是把病根治,不會復發,生存機會和常人無異,即英文的cure(治癒),但常識告訴我們,只有早期的癌症才有機會治癒,晚期的癌症一般都不能治癒,屬於incurable,所有的治療方法屬於紓緩性(或稱姑息,Palliative)。其實無論是治癒性或紓緩性的治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給病者提供一個最有效的治療方案,使病人有機會達到最長的存活期,或提供最高的根治機會,同時也確保病人能擁有一定的生活質素,我認為這才是一個負責任的醫生所應做的。當然醫生不是萬能,不能保證所有治療的目標都達到,但醫生會盡力用他們的知識和訓練所得,為病人作出最好的治療計劃。所以我認為所有的病都要醫,意思是醫生要按病情作根治性或紓緩性的治療,就算不能根治也可以延長壽命、紓緩症狀或改善生活質素。

過去20多年,癌症治療有各種的突破,特別是在藥物治療方面,除了有相當有效的化療藥物外,近年也有新的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藥物出現,把根治和紓緩治療的界線模糊起來,即是說本來為晚期癌症作的紓緩治療,亦有可能因為治療效果良好而變成根治,又因為藥物治療是系統性的全身治療──若有效的話,連已經擴散的癌細胞都可以清除,所以小部分所謂晚期的癌症,都可以有治癒的機會。

大大延長存活期

回想十多年前剛在養和醫院工作,曾診治一個患上第四期肝癌的病人,因為他的癌症已擴散到肺部和淋巴,難以施行手術。當時還未有標靶藥物和免疫療法,我建議他接受混合化療,使用多種化療藥物控制病情,根據之前在大學時做的研究,約十分一的病人可以降期,即是由不能動手術切除變成沒有擴散的早期,病人經化療清除了擴散的癌症後再用手術切除殘餘的肝腫瘤,最終把病治好,今天依然健康,沒有復發。這種例子雖不常見,但足以證明紓緩的化療都有機會變成根治,晚期癌症病人亦有治癒的希望!

隨着近年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藥物出現,這些藥物多數治療晚期的癌症,例如不能動手術切除的肺癌、肝癌、腸癌和腎癌,都能大大延長病人的平均存活期,隨時達到兩三年甚至更長,最重要是新的療法比化療少副作用,病人生活質素也更佳。此外,標靶藥物配合化療混合治療更可以治癒部分病人,例如第四期的乳癌和腸癌,開始見到一些病人接受綜合治療(藥物加手術切除)後可把病根治,這些現象不是我初做醫生時能見到的!可見晚期癌症病人經治療後亦可以存活多年,並非一定「冇得醫」或「不應該醫」。

紓緩治療變根治

現代的醫學發展,除藥物外,其他領域也有長足發展。以外科手術發展為例,今天利用微創技術和機械人技術等方法,可以大大減少癌症手術後的創傷,並且能加快康復的速度,再加上其他如深切治療等的術後支援治療,都增加了癌症病人接受手術治療的機會。很多人可能覺得年長的病人若患上癌症都不應該進行手術,恐怕不能承受手術帶來的創傷,但對有經驗的外科醫生來說,病人能否接受手術,年齡並不是唯一考慮的因素,最重要的是病人的體質和主要器官的功能,更重要是手術帶來的好處是否多於風險。

最近有一位病人,他已經87歲,被診斷患上膽管癌,是肝癌的一種,雖然他的病沒有擴散去其他器官,但他的醫生認為他不能接受手術,原因是切除膽管癌是個大手術,恐怕病人不能承受,建議他接受紓緩治療。病人來我們醫院尋求意見,我們綜合治療隊伍經研究後,認為病人的整體狀況及主要器官功能也良好,經過進一步檢查之後,外科醫生的結論是病人可以進行肝臟切除手術,雖然風險會比一般手術高,但由於有可能把病根治,考慮到接受手術的好處比風險高,病人和家人都欣然接受這個決定,病人最後手術成功,現已痊癒,重返他以前生活。所以這又是另外一個好例子,由原本紓緩治療變為根治治療,所以年齡不再是唯一考慮治療的因素!

醫生總希望每一個病人都能夠把病根治,但事實上並不會時常如願。我們仍然有很多病人並不能把病醫好,但不代表他們不需要接受治療。當癌症進入晚期,不少抗癌治療都不適合的時候,身為醫生的我們更加需要處理好病人的症狀,特別是癌症所帶來的痛症,現代治療痛症方法有很多,並且相當有效,疼痛醫學科和紓緩醫學科的醫生,都可以用他們專長的方法減輕病人的痛苦,同時也需要其他專業的支援,包括物理治療、心理輔導和營養指導,都能夠改善晚期癌症病人的生活質素,所以儘管是晚期的癌症都需要治療和照顧!

記起十多年前在大學任教時,我經常在醫學生的課堂上解釋醫生的責任當然是要把病治好,英文是「To cure」,但其實我們做醫生更重要的是去把病人照顧好,即「To care」,其實醫治(Cure)這個字是來自拉丁文cura,這個拉丁文也可解為關懷或照顧(Care),所以cure和care的意義有重疊的地方,醫生若能為病患者做到cure當然是最理想,但切勿忘記care也同樣重要!

撰文: 梁惠棠醫生_養和醫院內科腫瘤科名譽顧問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