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吃飯特別講究「趁熱」,尤其是喝湯,常有人會提醒你「趁熱喝」。其實,多喝太熱的湯和多喝太熱的水等,也是致癌因素。
近月,世界衞生組織(WHO)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就對咖啡、馬黛茶等沖成熱飲後,評估對多喝這類「高溫熱飲」者,是否較易致癌。結果讓人意外,研究結果表明,常飲用溫度在65℃以上的過熱飲品,可能引發食道癌,其原因在於高溫,而不在於飲品性質。簡言之,「喝的是否太燙」比「喝的是什麼」,對食道癌的形成更有關,故此,我們日常即使喝白開水,如其溫度高於65℃,也可成為引起食道癌等的「眾所不知因素」。
文:李思齊教授
此外,人們長泡茶喝,溫度可達80℃至90℃,更容易燙傷食道壁。這因食道壁是由嬌嫩和極薄的黏膜組成,只能耐受50℃至60℃溫度的食物。其實,「趁熱吃」、「趁熱飲」並不養生,尤其是長期急急忙忙食用過燙的食物,很不利於身體健康。因太燙的食物也是食道癌、胃癌的誘因之一。
易傷黏膜易致肥
從醫學角度而言,多吃燙食對健康也不利,原因如下:
一、易傷口腔黏膜
一般在公眾地方,吃到很燙的食物時,有些人為了儀態和禮貌,即時反應不是吐出來,而是很快地吞嚥下去,這會燙傷口腔內的黏膜和舌頭,燙傷黏膜後則容易造成口腔潰瘍,失去黏膜保護口腔的功能,長期吃燙食還會破壞舌頭表面的敏感味蕾,影響味覺神經傳導,使人的食慾減退,或導致比平常更愛吃味道濃烈的食物。太燙的食物也會損壞牙齒和牙齦,容易造成牙齦潰爛和過敏性牙病。
二、易傷食道黏膜
高溫燙食還會損傷人體食道黏膜,損傷的食道黏膜壞死後會形成假膜,脫落後成為潰瘍,這種潰瘍癒合後能形成瘢痕,造成食道狹窄,有可能會影響正常進食,還可能常覺胸骨後面疼痛和有灼熱感,有時還會出現吞嚥困難。如食道黏膜長期反覆地燙傷、修復,更會引起黏膜質的變化,進一步發展成腫瘤。如常喝「極燙」的飲料,有研究指出,還可能會令患癌症的風險提高4倍。
三、燙食易肥
熱食會增加人體熱能外,又因燙熱的食物能降低胃中脂肪酶的活性,故常吃和多吃燙食容易致肥。世衞建議,過熱的飲品應待涼一點才再喝。因口腔和食道表面覆蓋着柔軟的黏膜,其溫度多為36.5℃至37.2℃,故人們適宜的進食溫度應是10℃至40℃內。中醫指出食物的消化過程適宜在接近體溫的溫度下進行,因此,最合適的食物溫度是「不涼也不熱」。同樣,人們平常最好飲用溫水,水溫宜在18℃至40℃之間。即使寒冬喝水也不宜超過50℃。吃和體溫相近的食物就可延緩腸胃老化,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