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炎夏倫敦藝術萬花筒

2019-08-29

炎夏裡,那裡能比倫敦舒爽?攝氏 20 度上下的天氣,大家能躺在草地上曬太陽。更佳的選擇是去倫敦看藝術,今年倫敦,大英博物館有日漫展、國家畫廊有達文西手稿展,精采程度,數之不盡。其中 Masterpiece London 在城中已舉行到第十屆,作為 Cross-collecting Art Fair ,它的展館不再擴大,聲譽日隆。今年香港的 Fine Art Asia (典雅藝博)跟 Masterpiece London 合作,前者六月參與了倫敦展出,後者十月四日將攜多間參展商來到香港展出。在風雨飄搖的日子裡,讓我們暫離紛爭,埋頭藝術裡。

TEXT & PHOTOGRAPHY BY 何兆彬

Image description Anthony James, 80" Icosahedron, 152.4 x 152.4 x 152.4 cm


Cross-collecting 跨收藏

最近十年,每到夏季,倫敦 The Royal Hospital Chelsea 的一片草地上,總有一個月會聳立起一座紅磚屋。它看似紅磚的外貌其實是臨時搭建的,它是混雜了古董、家具、藝術、珠寶、鐘錶及古書等收藏品的藝術博覽會 Masterpiece London (以下簡稱ML ),今年舉行到第十屆。

Image description Mastpiece London的定位,比一般藝術博覽會高。


Image description 所謂「跨收藏」,就是古董、家具、當代藝術等,什麼都有。

走進場內,你會發現 ML 比其他藝博裝修精美高尚,像當代藝術展展館一般都是白牆,但據知 ML 由搭建大型帳幕到開幕,籌辦就要 40 天。賣古董的展館裝潢精美如古董店,連地板都以深木紋地板特製,古色古香。有參展商會告訴記者,單單布展就花三四天,相較之下,香港的 Art Basel 全程也不過三四天。 ML 的傳統展品是古董類,但也有售銀器的 Koopman Rare Art ,他們展出一個 1738 年的純銀咖啡壺估價達 300 萬鎊;又有訂製珠寶、高級地氈、超過兩百年的古董家具 Steinitz ,賣古董地圖的 Daniel Crouch Rare Books ,甚至書店例如創立於 1969 年的 Peter Harrington ,專門售賣拍賣級數的頭版書,展館中玻璃櫃內有王爾德( Oscar Wild )簽名《不可兒嬉》( 1899,5萬鎊)、 Homer (荷馬)原版作品集(兩冊, 1488 年出版,售 25 萬鎊)、F.Scott Fitzgerald簽名版《大亨小傳》( 1925,75,000鎊),甚至有全套 Ian Flemming 簽名的 James Bond 小說連同親筆信件(由兩個藏家手中集齊一套,25萬鎊)。懂得欣賞,它們都不算貴。

Image description 古董、雕像場內隨處可見。



五年前獲邀到過 Masterpiece London 採訪過一次,它是一個 Cross-collecting Fair ,古董、家具、名畫、當代藝術,什麼都有。 Fine Art Asia 創辦人黑國強:「 ML 的前身是一個在酒店內做古董展,是很傳統的做法,它有 75 年歷史,但時代變遷下已追不上時代。加上當年英國經濟不大好,他們因為場地經營轉變,沒有辦法做下去。」窮則變,一班古董商集資,做出了第一屆 Masterpece London ,「我叫 ML 做進化版。第一屆他們仍是做古董, 當年有約十間參展商是做亞洲古董的,當中也有中國古董,但後來亞洲味越來越少。他們做很多叫 Post War(戰後藝術),又變回很英國味道,國外的參展商比較少。」

Image description Masterpiece London 外形像一所紅磚屋。


Image description 放置在門口的巨型置:Phylida Barlow “Untitled GIG” 2014, “Revolution in the Making: Abstract Scuplture by Women 1947-2016”



對於黑國強這個做古董出身,後來又創辦自己藝博的香港人來說, ML 的成功,是在於它 Cross(混雜)的風格,什麼都有,用他的語言,就是收藏 Lifestyle 化,「 Lifestyle 化也就是年輕化,這是趨勢。紐約也好,法國也一樣, 像法國有很多經典古董展,本來他們有很多雙年展,但你不改內容,想聲音做大,結果變成了單年展,而古董的材料又追不上,做法並不實際。」他說,以往逛古董店的都是上年紀的人,古董店也墨守成規,但時代已變。 Masterpiece 將藝術收藏品混合展出,古董仍然是主打,全個藝博有一陣獨特的古典氣息,雖然展銷的有遠至埃及及古羅馬的古董,由歐洲古典油畫到當代藝術, 但整體富有一陣高尚的歐洲風格。它越辦越成功,對他來說有很多經驗可以吸收。

Image description Masterpiece London 主席 Philip Hewat-Jaboor



取消藝術門檻

在展場中穿梭蝴蝶一般的,是藝博主席 Philip Hewat- Jaboor 。 ML 由當年四個朋友合作創辦, Philip 不在其中,但由第一屆始創期就受邀加入,他連續任主席已到了第六屆,「 Masterpiece London 取消了所有的藝術門檻。有人說:我只收藏當代藝術、我只收藏家具、我只收藏什麼,全部廢話!這樣說太狹隘了。我並不是說, 我們是當代世界和傳統藝術世界的平衡,而是說這兩個世界,從來不應該分開來看。看藝術,不應該看它是在那一年被創作,而是看它的設計質素,它的工藝水平( Craftmanship )、它的物料。它是昨天造好,跟十七世紀造好或4,500年前造好,對我來說都沒有分別。我看的只是美感。」

當全世界都在流行如 Art Basel 般的當代藝術展,專攻一瓣,為何「跨界」展出不同種類的藝術品會有好成績? 他說:「展品方面,我們想儘量展出品越闊越好,我們讓人們到來看藝術品、來學習、來收藏。在這點上,我們是非常獨特的,展出的藝術由遠東、到美國、意大利、英國,有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藝術品,即使是我自己,一生都在尋找藝術品,到今天我仍然每天都好奇:哦,這是什麼啊?」
「我有朋友集中收藏當代藝術,他們現在開始找更早的作品,也在同時收藏家具和雕塑,這樣多刺激!我也認識一些畫廊,會常有不熟悉當代藝術的客人來到,客人想了解多一點,但感到畏懼,因為找不到切入點,不知從何入手。我們想拆下所有門檻,而這樣去看藝術作品,是快樂得多啊。」

Image description



看藝術品的三個字

在歐洲辦藝展,跟在香港很不同,首先是它的日期長短, 展期由 6 月 25 日 – 7 月 1 日,足足一星期,每天由早上 11 到晚上 7 – 9 時不等,比起香港Art Basel等四天長得多。黑國強: 「他們仍沿用傳統做法,展期長、展時長,當中有很多開幕典禮,連 Party 也有幾個,我在八十年代見到的藝術展已是這樣。它不像香港全部只有幾天,其實他們由搭建都搭兩星期!香港人談效益嘛,我初來也不習慣,像中國人, 三分鐘就談好一單 deal !不會再回頭殺價的。」

Image description Koopman Rare Art 的鎮店之寶: 1738 年由大師 Rococo Paul de Lamerie 製作的純銀銀咖啡壺,估價約 300 萬鎊。

也許是展期展長, Philip 說藝展一大特色,就是「觀眾很喜歡重來,看很多次。看完一次,又一次,再一次。不像其他藝展,看過一次就不見了。」ML的董事總經理 Lucie Kitchener 說:「大家都來好幾次的,因為可以看的東西很多,而且夏天來倫敦渡假的人很多,大家會停留一段日子。很多藝博,你去之前大概都知道自己在找什麼, 但 Masterpiece 不同。你來找畫作,但又會碰到不同的東西。」
Philip自己也是狂熱的收藏家,舉辦 ML ,自己率先購物。他拿出手機,讓我看他剛收購的一塊石頭,「看藝術品我有三個字是我相信的:美( Beauty )、品味( Taste )、學術性( Scholarship ),這是收藏、鑑賞的基礎。」

Image description AGNEWS Gallery 專攻歐洲古典人像油畫。


黑國強:未驚過!

Masterpiece London 早決定了今年將參與十月舉辦的 Fine Art Asia ,隨着香港社會氣氛變化,難以否認,會令人好奇藝術收藏界有怎樣的反應。記者每到一個展館,跟參展商談起來,都問他們是否有來香港參展意願,事件又有否影響部署。當中好幾位都說今年太急了,籌備不來,也許明年吧,當中有一位古董老闆直言:「我還要觀察一下,我想了解多一點香港跟中國的關係再作決定。」採訪時是六月尾,運動還沒出現較激烈場面。

受訪者其中一位,是決定來港展出的 AGNEWS Gallery 老闆 Anthony Crichton-Stuart 。 AGNEWS 歷史悠久, 1817 年創立,專攻人像,絕大部分都賣歐洲古典人像畫,也有小量人像攝影,它本是家族生意, 2013 年開始由 Anthony 接手,「我一直喜歡 Portrait (人像),之前我也做過 Portrait Show 。我來了 Masterpiece 第三年了,過去的經驗一直很好。這裡的人好,安排也不錯。其實每個 Fair 都有自己的味道,來這邊的人也許都不大喜歡 Big Fair 。」問他對於近日香港的社會情況,會有猶豫嗎?他沒遲疑就答:「我會去的,我已答應了,一定會出現。我還沒想過帶什麼過來,但傳統藝術是我擅長。」

Image description 高級珠寶品牌 Verdura/ Herz-Belperron 的手造耳環。(Ben Fisher Photography, Courtesy Masterpiece London)




問主席 Philip 有沒有關注香港情況,他自然答得較官腔: 「我們有留意,也知道這件事情,會一直密切留意。我不會擔心,歷史上,藝術世界都是很具復原力的。」我們找來經驗豐富、說話又坦白真誠的黑國強,從事古董界多年經歷經濟上的高峰低谷,他形容自己一入行就遇上 87 大股災,當年創辦 Fine Art Asia (前身是香港古董展HK International Art and Antique Fair )時竟然無人參與……

今年Masterpiece準備第一次來港,參與 Fine Art Asia 。 ML 將帶同多名參展商,在 Fine Art Asia 中設立一個展館,我們來談談香港的情形。「我無政治立場,我是土生土長香港人,我想香港好。其實,現在政治問題不大困擾到我。」黑國強淡淡定定的說。但也有報道指,市場一害怕,藏家就不購藏,部分甚至被嚇到將貴重物品遷到新加坡?「我會這樣看,市場一怕,先售出的一定是股票、房地產,不會是 Art 。收藏藝術未必賺錢,但它是最穩陣的。為什麼新加坡做了這麼多年,沒有 Art Basel 跟 Fine Art Asia ?好簡單,人、貨、錢的進出,有沒有比香港容易?若通過了逃犯條例,也許不好,但現在沒有嘛!」

Image description Fine Art Asia 創辦人黑國強

他說無論如何,他會放心,生意照做,「最近客人也在追我,大家都說快一點,快一點是指快一點買!西方人會問此問題,是由於不了解。我做了幾十年,真係唔知道個『驚』字。」黑生有經歷,又幽默,開始拿自己來開玩笑:「我姓黑,一入行( 1987 )股市就停了幾天。其實八九年(六四)對我影響也不大,當年的確是有人把貨運到外國,但也有人運回來,因為他們是真正的收藏家,喜歡藝術。到了 97-98 年,被玩殘了; 2001 也有影響,因為那一年標誌著美國經濟回落,特別是古董! 2008 金融海嘯,大家都擔心,怎知道當年拍賣成績得很好,那些金融機構才剛裁人,又要再聘人。

「我是香港人,怎會不撐香港?我又怎會話差?我驚乜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