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BY JAZ KONG PHOTOGRAPHY BY L'ÉCOLE 珠寶藝術學院亞太區分校
是次展覽「黃金的藝術:三千年華夏珍藏展」是由Van Cleef and Arpels支持創立,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亞太區分校在香港主辦的第三場展覽,展出精選自夢蝶軒藏品的黃金飾物。夢蝶軒這些源遠流長的工藝傑作歷經三千年的傳承,呈現中國古代四種主要的金工技術——錘鍱與鏨刻、鑄造、珠化、金絲與纍絲。展覽帶領參觀者走訪中原、歐亞草原、蒙古及喜瑪拉雅地區,跨越商代至清朝,探索時至今天依然令人目眩神迷的黃金藝術。
錘鍱與鏨刻(Hammering and Chasing)(公元前16世紀至今)
錘鍱與鏨刻是歷史最為悠久的金屬加工工藝︒錘,即是錘打︑鍛打︒黃金易延展,是最適宜錘打塑型的金屬之一︒鍱,是將金屬錘打成薄片的意思。金器錘鍱成形後還可以加刻紋飾,即是所謂的鏨刻︒錘鍱與鏨刻組合起來的錘鏨法,則可以製作立體紋飾;而是次展覽中,錘鏨法製成的金飾可說是時代跨度最廣的,體現了這種原始工藝經久不衰的生命力︒
鑄造(Casting)(公元前11世紀至今)
鑄造即指將金屬加熱成液態後倒入預先製好的空腔範具中,待其冷卻凝固成器︒中國在東周時代多有使用鑄造法製作不同的金器,這與西方常用錘鏨法製器的傳統非常不同︒應是受到東周青銅製造業影響而流行的工藝傳統。漢代以後,隨著青銅器的逐漸衰落,鑄造的金飾便逐漸少見︒
金絲與纍絲(Gold Wire and Filigree)(公元前12世紀至今)
黃金由於其優異的延展性能,適宜被製作成絲;又由金絲開始,或掐或焊,或編或纍,衍生出不同的工藝和技法︒金絲製成後,又演化出各種裝飾技法,「纍絲」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所謂「纍絲」,是指將金絲掐捏出各種形狀,堆纍成平面或立體的造型後焊接固定。
珠化(Granulation)(公元前7世紀至今)
珠化,是指將金屬製成細珠,並焊接在器物上的技術︒通常製珠會利用液態黃金的表面張力能讓其自然成珠的原理,通過潑珠法︑吸珠法等製珠︒從目前所知的器物上看,這種技術的發源地可追溯到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數千年文化不足以數百字說清,除了「黃金的藝術:三千年華夏珍藏展」(The Art of Gold, 3000 Years of Chinese Treasures)展覽外,大家亦可參與L’ÉCOLE為是次展覽特設的兩個「展覽揭秘」課程,分別為「黃金的珍貴屬性」及「黃金工藝 ——從傳統到現代」,由寶石學家或珠寶匠帶領導賞、教授課堂及示範,讓參加者對黃金有更深入了解。
「黃金的藝術:三千年華夏珍藏展」
日期:即日起至2021年8月29日
地點: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亞太區分校
地址:香港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8號 K11 MUSEA五樓510A室
按此連結預約展覽導賞團:https://bit.ly/2O3kc78
按此連結了解更多展覽內容:https://bit.ly/39dyhGn
(註:為配合政府最新防疫安排,請各位留意 L'ÉCOLE 亞太區分校的網站或社交媒體上公布的入場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