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用幽默拆解孝道枷鎖 洪澄欣個展《The Skeletons in the Closet》

2025-07-30

Image description 洪澄欣的風格以強烈視覺語言與拼貼敘事着稱,並經常借用日常文化與民間故事進行再創作。

在一個夢幻糖果色調的世界裡,藏着家庭價值觀的沉重話題,這正是新生代藝術家洪澄欣(Fion)在其首個香港個展《The Skeletons in the Closet》中所構築的矛盾場景。展覽共展出24幅攝影拼貼作品,以誇張肢體語言與超現實拼貼風格重新演繹中國傳統《二十四孝》,在笑中帶淚的荒誕視覺敘事中,邀請觀眾重新審視「孝順」的意義。

text by miu lau

Image description 出生於1993年的洪澄欣,是香港少數同時兼具創作者、研究者與教育者身分的年輕藝術家。現為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的攝影講師,她亦曾在倫敦傳媒學院取得攝影碩士學位,作品屢次入選國際攝影節,如Photo London、哥本哈根攝影節、清邁攝影節等。

用拼貼解構傳統

這個以The Skeletons in the Closet為名的展覽,名稱本身已帶有暗示意味:那些被家庭壓抑、被道德掩蓋的複雜情感與社會期望,如今被搬上枱面,赤裸展現。Fion以建構攝影方式創作,從拍攝場景到人物肢體擺位、道具設計,以至最終的數碼拼貼處理,皆由她一手包辦,融合戲劇性、幽默感與批判視角,展現出一系列色彩斑斕卻令人不安的影像。「我希望觀眾在看到這些甜美畫面時,能感受到那種不協調感,為什麼這麼美的圖像背後,其實是在講那麼沉重的事情?」Fion如此解釋她的創作動機。

展覽的每一幅作品均對應一個《二十四孝》的典故,如《瞓冰捕魚獻繼母》、《蚊呀!咬我唔好咬阿爸》、《孝女爆Seed打老虎》等,皆經過現代語境的轉譯與重構。她不再單純歌頌孝道的崇高,而是提出質疑:「在當代社會中,孝順是否仍然等於犧牲自己?為何我們總被教育要無條件地順從、付出?」

Image description 洪澄欣認為藝術從來不是要取悅,而是引發討論與共鳴。

將家庭神話翻轉

Fion創作此系列的起點,是2016年祖母的離世。「那是我第一次直面家庭關係的終結,也讓我反思自己在家族中的角色。」經歷五年沉澱,於2021至2022年間完成這個系列,作品不僅是對文化傳統的再演繹,更是對自我身份與性別角色的深層探索。

作為女性創作者,她特別關注傳統家庭價值中對女性的壓抑與期望。從畫面中可以看到誇張服裝、懷舊佈景與道具設計,看似玩味,實則直指「理所當然」的倫理神話。她以當代女性視角重構那些被視為理想孝行的故事,將潛藏其中的道德控制攤在陽光下。至於展覽名稱也不無深意,「The Skeletons in the Closet」在英語裡意指隱而不談的家庭秘密,Fion借此探討家庭中那些「不能說的矛盾」、「不被討論的犧牲」,以及被習俗美化的痛苦。

Image description

拍照打卡也是反思

展覽除了24幅平面作品外,現場亦設有互動裝置。觀眾一踏入展場,便會被一張「橘子沙發」吸引——這是來自作品《六歲藏橙送阿媽》的延伸場景,改編自陸績懷橘奉親的故事。現場鼓勵觀眾坐上沙發拍照之餘,也發問:「你會不會也想偷偷藏一個橘子,帶回家給媽媽?」

另一件大型展品《試藥皇帝》則化身為貼滿牆身的場景,重塑漢文帝為母親嘗藥的傳說,以鮮明戲謔的語氣向觀眾提出另一個問題:「這種為長輩自我犧牲的價值觀,是否仍然是現代人的榜樣?」她強調:「我不是在否定孝道,而是希望我們可以重新定義它,不要再只是單向的忍讓或壓抑,而是相互理解與尊重。」

《The Skeletons in the Closet》不僅是Fion對「孝」的再定義,也是一場將私密經驗轉化為公共對話的藝術實踐。當代社會中,對家庭角色、性別期待與文化傳承的反思愈加急切,而她正以自身獨有的語言,邀請我們一同走進衣櫃,面對那些從未正視過的骷髏。

洪澄欣個人展覽《The Skeletons in the Closet》
地點:海港城美術館(海港城海洋中心二階207號舖)
展期:7月10日至8月3日
開放時間:11:00-22:00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