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嶺南風範:趙少昂誕辰一百二十周年紀念展

2025-09-17

Image description

在中國近現代藝術史中,嶺南畫派以革新精神和融會中西的格局,開創出別樹一幟的繪畫語境。它既承繼傳統文人畫的氣韻,又敢於吸收西方繪畫的養分,形成了清新自然、雅俗共賞的風貌。趙少昂教授(1905-1998)正是其中的重要推手,他以花鳥畫最為著名,並致力推動藝術教育,影響深遠。今年適逢大師誕辰一百二十周年,香港文化博物館特別舉辦「嶺南風範:趙少昂誕辰一百二十周年紀念展」,讓觀眾重溫一代宗師的藝術人生。

TEXT BY MIU LAU

是次展覽精選120幅作品,涵蓋1930年代至1990年代的創作。展品不僅有趙少昂生前慷慨捐贈予文化博物館的代表作,還首次匯聚多間本地文博機構如香港藝術館、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及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的珍藏,以及私人藏家出借的作品,更有家人首次借出的齊白石、徐悲鴻等大師贈畫,尤顯珍貴。

策展團隊以「藝林友儕的交誼」、「師法自然的藝途」、「一生遊歷的足跡」三個主題貫穿展覽。觀眾可從中看到他如何在不同階段探索畫藝,既有花鳥、草蟲、走獸與山水,亦能窺見他在國際交流中的開拓精神。

Image description 趙少昂作品《芭蕉》

Image description 趙少昂作品《迷濛月色滿橫塘》

花鳥之美,獨步藝壇

趙少昂以花鳥畫聞名,其作品清新脫俗,既見寫生功底,又善於捕捉自然靈動。著名畫家徐悲鴻更曾盛讚「趙君花鳥為中國現代第一人」。展覽中特別展出《迷濛月色滿橫塘》,描繪冬夜荷塘的靜謐氛圍,淡墨勾勒出霜雪覆蓋的殘荷,而數隻小鳥蜷伏其間,讓寒塘多了一份溫潤生機。《霜光素羽》則以白孔雀為題,羽毛層次細膩,姿態高雅,幾近將孔雀的靈性躍然紙上。還有巨幅五聯屏《芭蕉》,以濃淡墨色勾勒蕉葉的破裂與殘敗,卻在其中安置一隻啼鳴小鳥,於蕭瑟中寄寓生機。這些作品不僅展示了他高超的筆墨造詣,也體現他對自然萬物的細膩觀照。

Image description 趙少昂作品《霜光素羽》

Image description 趙少昂作品《灕江煙雨》

1950年代起,趙少昂將嶺南畫派藝術帶到世界舞台,足跡遍及日本、東南亞、歐洲和北美。他在海外舉辦展覽、講學與示範,讓中國水墨的清新筆韻走出國門。展覽中亦展出他遊歷時的佳作,如描繪桂林象鼻山「水月洞煙雨」景致的《灕江煙雨》,營造出深遠的空間層次;以及在羅馬創作的《頹垣》,把君士坦丁凱旋門與鬥獸場並置於畫中,突破傳統山水僅表現林泉意趣的窠臼,將西方名勝納入國畫視野。

除了珍貴原作,展覽亦設有由香港藝術家蕭劍英設計的沉浸式多媒體展示區,靈感來自趙少昂的花鳥畫。觀眾步入展區,彷彿走進一個由花卉與鳥鳴構築的幻境,傳統水墨經由數碼化處理,轉化為流動影像,呈現出嶺南花境的絢爛詩意。這種跨時代的演繹,既呼應趙少昂提倡的「國畫現代化」,也讓當代觀眾以嶄新角度親近傳統。

Image description 趙少昂作品《頹垣》

博物館的深厚情誼

香港文化博物館與趙少昂的緣分可追溯至1995年,他在晚年將畢生重要作品捐贈予館方,促成「趙少昂藝術館」的成立。今日的文化博物館,已成為全球收藏趙少昂作品最完整的機構,也是研究其藝術的重要寶庫。

館方今次更配合展覽,舉辦一系列特備節目,包括由專家主持的公眾講座、親子寫生活動及導賞環節。例如「親親小白鷺」親子寫生樂,邀請趙少昂弟子羅志強與嶺南派第四代畫家羅令潔帶領參加者到城門河畔描繪白鷺;成人則可參與「寫意陶情」花鳥寫生活動,在自然間體驗文人雅趣。這些活動不僅讓觀眾欣賞大師的畫作,更能身體力行,體會嶺南畫派強調的寫生精神。

Image description 藝術家蕭劍英設計的沉浸式多媒體展示區

「嶺南風範」不僅是一場回顧展,更是一次文化的對話。透過展品與活動,觀眾可窺見趙少昂如何承繼師承高奇峰「國畫現代化」的宏志,並將其推展至國際舞台。他畢生不僅創作不輟,還致力教學育人,弟子遍布各地,使嶺南畫派成為二十世紀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流派之一。

從《迷濛月色滿橫塘》的靜謐,到《芭蕉》的雄渾,從灕江的煙雨到羅馬的遺跡,趙少昂以筆墨留下的不只是畫作,更是一份橫跨時代的藝術精神。當觀眾在展場中徐徐而行,所感受到的不僅是藝術的美感,也是嶺南風範的延續與流傳。

嶺南風範:趙少昂誕辰一百二十周年紀念展
展覽日期:2025.9.17–2026.2.23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一樓 趙少昂藝術館、專題展覽館三及四

Image description 趙少昂藝術館的「嶺南藝苑」畫室原貌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