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歌舞團打造的「新國風」民族舞劇《李清照》,以現代視角和藝術形式呈現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曠世才情與跌宕人生,重新詮釋宋代藝術之美。劇中飾演李清照的演員周曉輝,以及飾演李清照第一任丈夫趙明誠的演員王佳俊越洋接受訪問時,不約而同提到舞劇第一次來港演出,「香港作為演藝的國際交流中心,觀眾一定看過眾多的國內外藝術作品,並帶着傳統底蘊與現代藝術這種多元視野來看待作品,相信《李清照》定必給香港觀眾們帶來一次不同的視覺盛宴,讓彼此之間的交流變得充滿新鮮感。」
宋代是中國美學發展的重要時期,追求簡潔純淨,強調圓融對稱、素雅和質感的純粹,而要體現宋代日常風貌,以及宋代文化的美學特質,探索李清照詩詞的文學意涵和精神氣質是方法之一。作為「中華文化節2025」壓軸舞台節目之一,《李清照》透過舞蹈藝術將膾炙人口的詩詞意境串聯起李清照人生的不同階段,挖掘她的內心世界,展現她的人生感悟和情感體驗。周曉輝坦承要在短短兩小時內跳出「千古第一女詞人」的一生是很難的,「她是一個有才情、率真、喜歡生活,卻又不世俗、聰明又感性,不拘於閨閣之中的女詞人,她的命運與時代波折僅僅相連,雖一次次陷入囹圄困境,卻沒有埋入沼澤之中,依然保持清醒與那份純潔,似玉一般清澈無暇。我想在兩個小時內講完李清照的故事是很難的,最重要的是認識她並理解她,才能進入她並體會她的所想、所思、所做。」
此劇的創作團隊選取「汝瓷」作為塑造李清照一生的關鍵意象,因汝瓷在燒製過程中由平坦光潔至開片後產生裂紋,恰如李清照的人生。其詞風以宋室南渡為界,從婉約到豪邁的轉變也體現在此劇的舞風中,通過古典舞的韻律與現代舞的創新融合,傳遞詩詞中的文學意蘊和家國情懷。王佳俊也認為把歷史劇放在舞台上重生在今天是有難度的,「因為不同的時代背景下,人的價值觀是相差很大的,所以接到劇的第一想法是尋找宋、了解宋、進入宋。因為宋朝的文化審美是很高的,從看畫也好,看詩也好,慢慢去感受。從歷史留下的點點滴滴足跡裡去尋找和想像自己的人物,最終找到屬於我所想表達的角色。」
李清照用她的詩詞細膩地描繪了自己的情感世界,而上海歌舞團則用舞蹈來詮釋她內心的風景,王佳俊認為最難的是如何找到這對靈魂伴侶,與其他作品的愛情故事不同之處。「說實話趙明誠與李清照的愛情故事沒有太多真實的歷史記載,最後還是在李清照《金石錄》後序中的文字間去感受趙明誠。趙明誠是一個相對性格更加普通的人,沒有什麼英雄色彩,他有懦弱的時候,有執著的時候,和我們現在的很多人很像,不完美有着許多的缺點。單就是這些性格『缺點』,讓我抓住了很多可以表現的機會,讓這個人物在有限的出場時間裡,表現出更多的屬於他自己的人物『魅力』,我希望站在他的歷史角度去把他的一生體現出來,把這個給了李清照半世蜜糖一世風霜的男人,表演得更加貼切真實。」
對於話劇或者音樂劇,有許多方式可以表達兩個人之間的感情,但對於沒有台詞的舞劇就是很難的考驗。王佳俊指出唯有靠舞步及道具,例如兩人在初相識時的雙人舞便巧用古典舞中的「小五花」表達二人的羞澀和試探,「『小五花』是個簡單舞蹈動作,兩人各出一手雙人共舞花時,然後兩個人更加捆綁在一起。妙處是讓兩個人誰都離不開誰,更加的心心相惜。但兩人貼在一起往往缺少表演的大空間,舞台上的兩隻手要想讓觀眾看得清楚,需要放棄身體其他更多的表達,免得搶了兩人心花怒放時手的表達,成了這個舞蹈的難處。因此雙人舞大多是有道具連接着我們,比如一本書,或者一把傘,通過道具將我們感情變化具像化。」
觀眾對李清照各有自己的理解,要令他們相信台上的演員就是李清照,周曉輝說一定要進入她的詩詞世界。「她的詩詞大部分與她的真實生活是緊密相連的,當中承載在時代巨變下個體的命運。我非常敬佩她寫的《漁家傲》,這是一首風格豪放、意境闊遠的詞,我在跳舞劇之前,經常會反復讀起的一首詩詞,在這首詞中我能感受到她內心的渴望以及追求,以及不安於社會對她安排的命運,她想掙脫拖,想突破束縛的心。」至於王佳俊則獨愛《如夢令.昨夜風疏雨驟》中「綠肥紅瘦」四個字,「僅僅這四個字,就讓我看到了一個敏感的多愁的少女,用最簡潔的四個字表達出了無限想像力的畫面。或許只有熱愛生活,熱愛生命,能從自己精神世界裡尋找到自我的人,才能寫出這麼有美感又生動的文字。」
(資料由康文署提供)
中華文化節2025:明月耀香江——上海歌舞團:舞劇《李清照》
日期:2025年9月26及27日
時間:晚上7時30分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票價:$220-$500
節目網站:https://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Programme/tc/dance/programs_1856.html
門票現於城市售票網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