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Rick Lowe 藝術、社會雕塑的力量

2025-09-19

Image description The Harbour Fragment Series: Fragment 2, 2025

每天夏天一過,藝術界又進入每年最後衝刺的季節,年度壓軸的展覽、拍賣行的秋拍陸續上場。9月,Gagosian請到美國藝術家Rick Lowe來港舉行亞洲首展。Rick受風景繪畫訓練出身,經歷不同的學習和思考,後轉畫抽象作品。他最為人熟知的,是作品裡充滿社會及政治意識,而提到他的名字,必然會談到他將社區舊排屋,變身成美國黑人歷史、文化場所的排屋計劃(Project Row Houses)。他相信藝術能為世界帶來改變,但作品本身帶來的力量也有不足,於是他走到社區,進行「社會雕塑」。

在Rick來港出席展覽開幕典禮前,我們越洋訪問了他,談論其創作理念,他的社會行動,當然也談他來港展出的新作。

TEXT BY 何兆彬(相片由作品由 GAGOSIAN 提供)

Image description Rick Lowe(PHOTO BY DANIEL E. ZAMORA COURTESY THE ARTIST)

3.6米乘8.5米的香港

Rick說,來港舉辦首展前,他只曾來過香港一次,「距離那次旅行已經很久了。於是我決定查看Google地圖。地圖讓我着迷,也讓我想到可以創作一幅畫,像我對這個地方的記憶一樣支離破碎。於是,我決定以Google地圖為起點,創作了一幅約3.6米乘8.5米的大畫,並將其分割成九幅較小的畫作。這種做法既源於我支離破碎的記憶,也源於我想看看是否能讓每一個方格都成為獨立的畫作。畫作的上半明亮溫暖,下半部分色調較冷,畫作中央是藍色的維多利亞港。」今次個展,就叫Harbour Fragments(港灣碎影)。他說,自己一直在思考人類多麼支離破碎,「世界上所有美麗而支離破碎的事物也同時給我希望。也許,所有事物都是某種事物的碎片。」

談Rick Lowe,不能不談政治。他自己也形容早年作品為politically driven。問他怎會有此個傾向,他說:「我發現,作為一個敏感的人,在社會中生活不帶有某些政治關注是非常困難的。我的畫作直接源於我對社會身體、心理和情感健康的政治關注。我的畫作是對政治的一種較為間接的表達。」Rick:「我正在進行的《黑色華爾街之旅》(Black Wall Street Journey)則更為直接。它探討美國黑人的敘事,如何僅被負面所塑造,我試圖通過數據展示黑人美國人的成長與進步。」

Rick說,整個計劃,包含公共藝術作品創作,並與學術界及社區團體進行了連結及互動。目前,該項目正與社會研究者合作,收集和整理數據,「這些數據將以『股票行情顯示器』的形式呈現。目標是有朝一日,能將我們的數據方法發展和完善到一個程度,能夠在彭博頻道上找到展示空間和時間。彭博頻道顯示股票行情,以展示美國經濟的進展嘛。」

Image description The Harbour Fragment Series: Fragment 1, 2025

Rick Lowe1961年於阿拉巴馬州出生,家中12個孩子,他排行第八。他畢業於喬治亞州哥倫布州立大學,後搬到休士頓生活,也就是在休士頓,他一邊創作,一邊開展了最著名的排屋計劃(Project Row Houses)。

Rick解釋,今天的「黑色華爾街之旅」(Black Wall Street Journey)和當年的排屋計劃,都屬於探討黑人經濟永續性的項目。「雖然黑色華爾街之旅,旨在尋找更好地呈現黑人社區經濟成長的方式,而排屋計劃則直接意圖促進低收入黑人社區的永續發展。」

Mark Bradford鼓勵重拾繪畫

他說,項目的工作過程很有趣,他先探索特定低收入黑人社區,觀察其永續性,之後再尋找提升黑人整體成就與經濟成長的方法。「我們試圖在看待社區的方式中尋求平衡。沒有任何社區是全然負面,沒有任何正面的,也沒有任何社區是全然正面而沒有缺點。我在中間試圖尋求平衡,找出如何參與並支持當地社區的需求,同時讓人們了解並讚揚黑人付出的努力。」「排屋計劃」由藝術家主導,着重於解決社區的資金撤離問題,他們與社區及各行各業合作,重新取得財產以造福社區。而「黑色華爾街之旅」目前的工作主要是與數據專家合作。

本來受風景畫訓練的他,後來怎麼會一再參與這些社會性的文化計劃?其中一個影響,來自行為藝術界標誌性人物,德國行為藝術家Joseph Beuys,「Joseph Beuys的社會雕塑概念對我影響巨大。他將社會雕塑定義為我們塑造和改造周遭世界的方式。他令我產生『排屋計劃』(Project Row Houses)的基礎概念。」Rick:「同樣對我的創作實踐至關重要的,是藝術家John Biggers,他的作品將南方黑人文化的某些元素與西非的關係聯繫起來。」

除了這兩位,他遇見並與許多藝術家合作過,對自己的藝術產生深遠影響,因此感到十分幸運。「從事社會雕塑之前,我還在創作具象繪畫和裝置藝術時,像Leon Golub這樣的藝術家對我有很大影響。之後,在從事社會雕塑超過20年,且未再繪畫的期間,Mark Bradford鼓勵我重拾繪畫。如果沒有他,我可能不會再畫畫了。」

Image description Rick Lowe 另一社會雕塑:雅典 Victoria Square Project,由 2016 年展開至今。

藝術不是魔法

開始社會雕塑時,他得到了麥克阿瑟基金會(MacArthur Foundation)的資助,讓他開展排屋計劃,「我非常幸運,基金會看到其價值,排屋計劃約在1993年成立,它對於被忽視的社區來說,它像個催化劑。這個項目最重要的原則之一,是將其視為更廣泛社區的一部分。很多時候,被忽視的社區孤立無援,缺乏機會成長。當一群藝術家在社區出現,承諾與社區並肩作戰,傳達社區的重要性。當處境被看見,它是簡單而強而有力的第一步。」

Rick說,自己之所以走上藝術路,一來是因為幼年貧窮,二是因為膚色,他是黑人。所以你相信藝術不只是表達,還可以解決社會上的現實問題?「解決現實世界問題有許多方法。作為一名藝術家,我相信創造力是應對挑戰的力量來源,而藝術是尋找創造力的地方。藝術家擁有自由去夢想、想像、玩耍和探索,你沒有任何限制,可以憑直覺、計算、科學等元素去創作,因為藝術幾乎沒有約束。」Rick:「藝術家明白,將看似不相關的資源結合,必然產生摩擦,從而映照出困難。」

Image description 排屋計劃(1993-2018)(©RICK LOWE STUDIO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GAGOSIAN)

他說,社會雕塑的理念,是如果人類要美化世界,每個人無論個人或專業上是什麼,都需要成為藝術家。「當我開始參與排屋計劃時,我們沒有財政資源,這對藝術項目來說並不是問題。但話說回來,我認為我必須稍退一步,不要把藝術視為解決問題的手段。藝術不是魔法,也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但因為藝術將遊戲和過程放在首位,它讓未被察覺的事物,顯現出可能性。」

藝術家為什麼不能創造解決方案?

Rick曾以為藝術家的天職就是點出這些社會問題,作品已有足夠強力的力量,作為黑人,他繪畫社會題材時,曾遇上一個青少年來挑戰,讓他在思考及行動上出現轉變,「雖然我許多作品被視為與黑人經驗相關,但它不一定是驅使我的動力。我的許多作品旨在理解並影響人類的狀況。當我創作關於貧窮、戰爭、暴力、警察暴行等主題畫作時,曾有一位對警察暴行作品特別感興趣的青少年,向我提出挑戰。他說,我展示的東西他每天都經歷,所以他根本不需要再看到這些。他說『如果藝術家有創造力,為什麼不能創造解決方案?』因為這件事,促使我轉向社會雕塑,因為我看到了創作既具詩意和象徵性,又有實際價值的作品。」

所以,你認為今天的藝術家有何社會角色?「在當今世界,藝術家有許多角色可以扮演。我特別感興趣的,是藝術家促進我們對彼此責任更深層覺察,一個催化劑的角色。這包括幫助我們看見自己和他人,並提供機會讓人們圍繞理念、活動而聚集,又或者提供情感和空間,讓大家進行反思和富創造性的行動。」今天你會怎定義藝術?「藝術一直是推動人類成長的力量。隨着時間,我學到藝術活動不僅不應該,也不應該只限於受專業訓練的藝術家。每個人都可以用某種方式運用創造力,每個人對美都有感知。兩者的結合,使得每個人在某種程度上都能成為藝術家!所以,對我來說,藝術已經從專屬於少數人,演變成為多數人所能共享。」

最後,很想知道Rick關注今天的什麼議題?「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時代。資訊和知識非常豐富,這是好事。但我擔心我們是否能夠善用知識和資訊,造福人類。因此我感興趣的是科學知識、數據、資訊之間的關係,以及我們如何更好地利用它們來造福人類。」

Rick Lowe Harbour Fragments
展期:9月11日 - 11月1日
地址:中環畢打街畢打行七樓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