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風靡全球,電影中的寨城原址已改建為九龍寨城公園,公園設計以江南園林為藍本,盡得叠山理水的傳統園林之美,營造出優雅寧靜的氛圍。
城市的魅力,往往來自歷史與當下交織而成的紋理。九龍城便是一個鮮明的例子。這片土地既承載着過去的厚重記憶,也孕育着新一代的生活方式與文化活力,近年來,隨着港鐵宋皇臺站啟用,以及啟德體育園落成,社區交通便利度與生活質感大大提升,加上愈來愈多特色小店和咖啡館進駐,九龍城逐漸成為備受矚目的時尚文化熱點,甚至被《Time Out》評選為「全球最型格社區2024」之一。
TEXT BY MIU LAU
為了讓更多人重新發現九龍城的深厚底蘊,新世界發展聯同文化企業「活現香港」攜手策劃了文化生活導賞團MUSE WALK。參加者在專人帶領下,遊走區內的大街小巷,細細體驗九龍城的文化層次與人文氣息。
獨特人文氣質
導賞團的行程由九龍寨城公園展開。這片昔日的寨城,曾經是無數傳奇故事的舞台,近年因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而再度走紅。如今,原址化身為江南園林式的公共公園,水石相映、亭台錯落,傳統園林的布局賦予這片土地一份靜謐之美。置身其中,遊人彷彿能從錯落的園林景致中,窺見往日繁華與今日安寧的交錯。
除了寨城,九龍城也與文人文化有密切關聯。昔日的「宋臺舊址」是文人雅士交流思想的場所,如今傳承為校園,書香氤氳。這種文化的延續,正是九龍城與其他社區的最大不同:在現代化的同時,仍保存着獨特的人文氣質。
潮州糖餅與糖塔製作技藝,於2014年獲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開店75載的潮州餅家貴嶼仔和記隆,正是潮式糕點與文化之代表。餅家售賣潮州糖餅、欖仁齋糕、桃粿、鼠麴粿等糕點,連同節日限定的糕點,種類超過百款,展現潮州飲食文化的精妙。
飲食文化故事
九龍城的文化故事,亦蘊藏在食物與飲茶習俗之中。導賞團其中一站是到訪開業超過七十五年的潮州餅家「貴嶼仔和記隆」。店舖以潮州糖餅和糖塔聞名,相關技藝更於2014年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琳瑯滿目的傳統糕點,從欖仁齋糕到節日限定的鼠麴粿,見證了潮州社群在香港紮根百年的飲食文化傳承。
另一處不可錯過的是茗香茶莊,這家於1963年創立的茶莊,延續着「前舖後工場」的格局,自家加工茶葉的傳統至今仍堅持。其炭火烘焙鐵觀音茶香氣濃郁,早年啟德機場仍在運作時,便是不少旅客指名購買的手信,象徵着香港人與世界交流的味道。
在九龍城的大街小巷,還有不少歷史悠久的名字。創於1904年的恭和堂,是區內最具代表性的涼茶館之一,其龜苓膏、紅棗茶和菊花茶,早已成為一代又一代街坊的共同記憶。踏入舊式店舖,舌尖上那份微苦帶甘的味道,正是歲月沉澱下來的韻味。
茗香茶莊成立於1963年,並在1973年進駐九龍城現址,及後一直維持「前舖後工場」的格局,是本地少數仍在堅持自家加工茶葉的傳統茶莊。其馳名的炭火烘焙鐵觀音,茶味甘醇獨特,在七八十年代啟德舊機場仍運作之時,更是旅客手信熱門之選。
活化歷史店舖
九龍城不僅僅停留在懷舊之中,導賞團亦安排參觀兩間經活化而成的咖啡店,讓參加者感受「舊瓶新酒」的趣味。南角咖啡店原是戰前唐樓,活化後保留了前身五金店的鐵藝與紅字招牌,充滿懷舊氣息。大和堂咖啡店則由八十年歷史的參茸藥行改建,店內仍可見百子櫃和木製長椅,昔日藥房的痕跡在咖啡香氣中悄然延續。這些空間既見證了九龍城的歷史,也展示了當代人如何與過去對話,從而營造出獨特的生活美學。
大和堂咖啡店由80年歷史的「大和堂蔘茸藥行」舊建築活化而成,保留了藥房的佈局,以原有的百子櫃、金漆牌匾、舊鐵閘、百葉窗、木製長椅等重新建構空間,將舊藥房變為型格cafe。
MUSE WALK導賞團的意義,不僅是一次旅遊體驗,更是一種社區文化再發現。參加者在短短兩小時內,將能穿越時空,從百年涼茶館到新潮咖啡店,從古老園林到現代地標,窺見九龍城的多重面貌。這趟旅程提醒我們,城市的蛻變並不代表過去被遺忘,而是在時間的流動中,不斷重塑、延續並賦予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