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生活語言裡,中文與英文看似各自獨立,卻因為文化交流,時常交織出奇妙的火花。當語言成為創作的材料,它便能跳出語法和字母的框架,變成一種視覺藝術。國際知名藝術家徐冰多年來探索文字的可能性,這次,他把代表作《英文方塊字書法》帶到香港社區,邀請大眾以另一種角度重新體驗語言的趣味與力量。
TEXT BY MIU LAU
展覽場地油街玻璃屋採用通透設計,途人能透過玻璃窺見「課室」內的情景。
油街實現藝術空間由9月29日起至明年1月11日舉辦「想東想西──英文方塊字書法移動教室」展覽,將北角的玻璃屋展廳改造成一所「課室」。配合特別編製的教科書,觀眾不僅能夠學習和書寫「香港版」英文方塊字書法,還能透過動手參與,親身體驗文字如何跨越文化界線,產生全新趣味。展覽早前於香港藝術館展出,此番移師油街,進一步走進社區,讓更多人近距離接觸這項別具巧思的藝術計劃。
徐冰是當代藝術界中享譽國際的名字,他的創作常以語言和文化為核心。《英文方塊字書法》將西方字母以毛筆筆觸寫成方塊形態,乍看之下像是漢字,細看卻能辨認出英文詞語,既陌生又熟悉。今年,他更以香港日常為素材,創作出「香港特別版」,把俗語、諺語和港式食物融入其中,讓學習過程充滿在地風味。
油街玻璃屋一樓的英文方塊字書法教室
展覽場地油街玻璃屋採用通透設計,途人能透過玻璃窺見「課室」內的情景,既增添好奇,也吸引大家走進來探索。反之,身處展廳的觀眾亦能看見室外景致,使藝術與社區保持緊密聯繫,營造互動交流的氛圍。
展覽不止於觀賞,更著重參與。觀眾可以透過毛筆和習字帖練習「香港版」英文方塊字,或在互動程式中自由組合字母,創作屬於自己的作品。除了課堂式體驗,油街亦安排了印章雕刻和扇面設計工作坊,從不同角度延伸學習,讓參與者在輕鬆氛圍中發掘文字的趣味。
油街實現藝術空間舉行國際知名藝術家徐冰「想東想西──英文方塊字書法移動教室」展覽
「想東想西──英文方塊字書法移動教室」既是一個展覽,也是一場實驗。它將學習與創作結合,拉近藝術與公眾的距離,提醒我們語言並非僅用來溝通,還能化為藝術表達的一部分,為日常生活添上新的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