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藝術家Cj Hendry
走進香港ifc商場一樓中庭,猶如誤闖一場盛夏狂歡。巨型花朵漂浮於池面、粉紅旋轉滑梯延伸天際,滿地的色彩與笑聲交錯,這正是來自紐約藝術家Cj Hendry帶來的沉浸式藝術展覽《Summer Pool Party》。這場以她2024年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沙漠舉辦的《Public Pool》為靈感的展覽,首次移師亞洲,以本地觀眾為對象重新設計,結合藝術與玩樂,在商場空間中打造出一座充滿感官刺激的藝術泳池樂園。
text by miu lau
「我喜歡泳池,因為它總是跟快樂有關。它讓人聯想到自由、童年與盛夏假期的記憶,」Cj Hendry在訪問中這樣說道。這位現居紐約的藝術家,並非傳統藝術學院出身,卻憑藉過人的毅力與對創作的執迷,逐步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藝術之路,她從單色超寫實畫作起步,發展至今天大型色彩裝置與沉浸式展覽,作品風格歷經轉變,卻始終緊扣「渴望」、「感官」與「當代物質文化」三個核心。
Cj Hendry的創作歷程可謂一段「自學成藝」的奇蹟。她坦言自己並非天資型選手,也沒有正式的藝術教育背景,一切只源於一份「畫到停不下來」的執着。「我辭掉工作,搬進車庫裡專心畫畫。沒有什麼浪漫或光鮮,是混亂又恐懼的,但我知道那是我想走的路。」
她最初以黑白單色筆觸描繪奢侈品細節,其後逐步加入色彩實驗,並拓展至立體裝置及沉浸式空間,觀眾不再只是凝視作品,而是可以走進作品之中,在場景裡奔跑、滑動、拍照,甚至放聲大笑。「我不覺得自己是創意型藝術家,我是用邏輯建立系統,像是設計流程、時間表、Excel表格,這些都讓我感覺自由。」她說。
泳池是集體回憶
談到這次的展覽靈感,她不假思索地說:「泳池象徵快樂。」不論是澳洲成長時常見的後園泳池,還是她親手打造的拉斯維加斯沙漠泳池展覽,泳池於她而言既是集體回憶,也是情感投射。「泳池有一種超現實的美感,它們是四四方方的藍色方格,裝滿水,突兀地存在於城市、沙漠或人們的回憶裡。」
她形容泳池是「時間暫停的空間」,能讓人在日常生活的節奏中短暫逃離,沉浸在純粹的感受裡。也正因如此,當香港ifc商場邀請她將《Public Pool》帶來亞洲,她立刻決定將這份快樂的感覺植入城市心臟地帶。
不同於拉斯維加斯展覽中一望無際的沙漠背景,香港的空間有限且人流密集,Cj與團隊特別為本地空間設計出四個互動打卡裝置,分別為「夢幻旋轉滑梯」、「夏日花花池」、「Smile & Snap照相館」與「Welcome Bar」,每個裝置皆揉合視覺、觸感與互動性,讓觀眾從「參觀者」變成「參與者」。
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夏日花花池」,場內鋪滿巨型充氣花朵,仿如在池水中綻放的奇異花園。她說︰「我們希望人們可以自由地在其中玩耍,翻滾、擺拍、跳動。藝術不是高高在上,應該是可以觸摸、可以歡笑的。」而滑梯頂部的一朵粉紅大花,則成為眾多自拍照中的主角。
至於「Smile & Snap照相館」,則由更衣室淋浴間改造而成,馬賽克磚牆與夏日道具營造出富玩味的懷舊空間,觀眾可即場拍照並獲贈實體相片。而每逢周末出現的「Welcome Bar」則讓人於熱浪中感受一口冰涼氣泡飲,為整個體驗畫龍點睛。
遊走藝術與娛樂之間
Cj Hendry的展覽一向不走傳統畫廊路線,而是採取自辦、策劃與沉浸式體驗為主,過往曾有觀眾不惜遠赴沙漠,只為親身感受她的作品。「如果有人願意在40度高溫中排隊數小時,我一定要確保這段體驗值得。」她語氣真誠。
對於有人批評她的作品太「娛樂化」、太「打卡」,她則笑言:「藝術與娛樂不該是對立面。娛樂也可以是深層的藝術。只要創作背後有誠意、有用心,哪怕它很好玩,它仍然是藝術。」她強調自己的出發點始終是情感與連結,不論觀眾是為藝術而來,還是為自拍而來,「只要他們笑了、感動了,那就值得了。」
身處社交媒體主導的時代,藝術作品與「打卡」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密。Cj坦然承認:「這是我們所處的世界。人們渴望感覺某些東西,同時也渴望記錄它。」她不打算批判這種現象,反而選擇與之共舞,她的藝術就是讓人看得懂、玩得開心、拍得漂亮。
香港 ifc商場「Summer Pool Party」藝術裝置
日期:即日至8月24日
時間:10:30-22:00
地點:香港 ifc商場一樓中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