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Dior女士的藝術

2017-12-14

一眨眼,已來到十二月,過去十一個多月,照樣密密參與了不少品牌活動,欣賞過很多時裝騷。自從時裝踏入光纖時代,大小活動好像越來越頻密,彷彿大家齊心合力,盡量填滿social media每一個空間。在虛擬的網絡世界,沒有足夠這回事。然而,看得越多,往往越容易忘記。一年過去,到現在還念念不忘的,我想起Chanel時裝騷的穿梭機,以及Dior七十周年展覽《Christian Dior, Designer of Dreams》。

這邊廂,展覽仍在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上演,同時間,品牌沒有一刻停下來,最新搞作是《Dior Lady Art #2》,邀請十位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範疇的藝術家,創作他們的Lady Dior。故事,就是這樣開始。

Image description

Image description

活動名稱出現#2,因為今年是追加二部曲,去年主要邀請英美藝術家,這次是藝術大同,陣容相對多元化,藝術家有老有嫩,有些已成名,有些漸露頭角,各有各玩。自問藝術知識嚴重貧乏,加上藝術家如恆河沙數,十位當中,沒有一位認識。換個角度看,這樣反而好,喜歡就是喜歡,沒感覺就是沒感覺,不牽涉名氣因素,這是欣賞藝術,以至任何創作,最赤裸純真的方式。

十位藝術家的二十個設計,其中有幾個一見鍾情,譬如美國前輩詩人John Giorno。作為詩人,文字是創作工具,所以他的作品,以slogan tee形式創作,即是slogan bag。他把兩句文字作品,印在幻彩色調上,一句是「You got to burn to shine」,另一句更過癮,「We gave a party for the gods and the gods all came」。不約而同,兩句都好像有點隱藏意義,八十歲的人生智慧,值得細味與思考。

Image description 美國前輩詩人John Giorno的作品,「You got to burn to shine」。

另一個我喜歡的作品,出自法國畫家Betty Mariani的女性畫像手袋,感覺有點藍色憂鬱,在圖畫配上些少刺繡裝飾,同時呈現她的畫風、Dior的手袋工藝。翻查一下Betty底細,她的instagram,只有五百followers,每個post平均不足一百like,按照現今網絡的泡沫標準,未必有市場價值。但,Dior是Dior,他們看人,不是求分數,而是根據才華,非常認同這種處理,對於俗世盲目求like的反智,當頭棒喝。

Image description 法國畫家Betty Mariani的女性畫像手袋。

眾多Lady Dior之中,大多以photoprint及刺繡等技術製作,少數動用大量硬件,包括韓國藝術家Lee Bul的作品。她沿用慣常的金屬及鏡子創作,設計了一個鋪滿幾何小鏡的手袋,帶點mirror ball的閃亮,亦有少少K-pop味。此外,來自中國的代表洪浩(Hong Hao),他利用招牌式的密集物件排列法,把數十粒鈕扣,以及好多好多七彩圓形小配件,密不透風地釘在黑色皮革之上,密集恐懼患者,慎入。當然,他只負責設計,縫製交由Dior Atelier的手袋工匠。

Image description 韓國藝術家Lee Bul的作品,有沒有一點K-pop味?

Image description 來自中國的代表洪浩(Hong Hao)的作品。

看真一點,除了以上幾位,美國畫家Spencer Sweeney模仿童真的小學雞圖案,紐約Parsons設計學院畢業生Jamilla Okubo的非洲民族風小珠流蘇,都為Dior經典帶來前所未有的刺激。這系列Lady Dior手袋,將會在全球指定專門店限量發售,香港包括置地廣場、太古廣場及圓方店,定價由$44,500到$94,500,比普通版貴,假如以時裝藝術品角度,那就多了一份投資價值,說不定將來他們會大紅呢。

 

Image description 美國畫家Spencer Sweeney模仿童真的小學雞圖案。

Image description 紐約Parsons設計學院畢業生Jamilla Okubo的非洲民族風小珠流蘇。

文:Ben Wong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