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日本普立茲克獎建築師坂茂 顛覆精品酒店概念

2014年獲得普立茲克獎的日本建築師坂茂,一生都在研發突破性的建築方法。

酒店內Grand Room是一個相連花園的共享社交空間,客人可以在此交流及進行討論。

2020-03-06

曾於2014年獲得普立茲克獎的日本著名建築師坂茂,以紙管建築於災難中作救急扶危之用,其人道主義色彩聞名於世,這種突破性建築方法既環保又耐用,源於他在美國唸建築時受到Buckminster Fuller的圓頂建築模型啟發。

TEXT BY BILL KWOK PHOTOGRAPHY BY SHISHI-IWA HOUSE、REUTERS

坂茂一生都在追求創新的建築手法,難得的是去年精品度假酒店Shishi-Iwa邀請大師負責設計,其創辦人希望透過建築為人們提供富有創造力的環境,更強調酒店應增進人與大自然及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一套Social Hospitality的概念由此而生,坂茂主理建築生涯首個精品酒店項目,不單止尊重項目周邊環境,不砍一樹一木,更研發前所未有的建築手法,去減低對環境的影響,而且Shishi-Iwa的流線外型跟輕井澤的環境呼應,也貫徹了坂茂建築的有機本質及對木工工藝的執著。

Image description 日本著名建築師坂茂

社交與大自然共融的地方
在日本長野縣的山區度假勝地輕井澤,距離東京僅約一小時程,作為日本上流社會的熱門度假勝地,輕井澤以宜人的自然環境而聞名,也是眾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四處均是風景如畫的小村莊、壯麗的山脈和河川。

在這裡興建一座精品度假酒店,發展商HDH Capital Management的行政總裁Huy Hoang沒有選擇採用一般奢華度假酒店的做法,那些注重個人空間和堆砌高貴氛圍都不合用,改為引入Social Hospitality的理念,項目發展部主管Phillip Wang說:「Shishi-Iwa House以獨特的社交理念而設計,在客房中專注個人空間的同時,公共空間則強調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性。」酒店的意義再不是個人或家庭的容身之所,也不是「自閉式」獨佔奢華空間,而是藉着建築與室內設計的特性,去增加人與大自然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從而帶來生活的啟發性。

Image description Shishi-Iwa House精品度假酒店位處輕井澤寧靜密茂的樹林之中,建築的彎曲輪廓,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坂茂接受本刋訪問時,提及Social Hospitality時說:「酒店的規模有別於其它酒店,只有三棟獨立別墅及十間房間, 其位處寧靜密茂的樹林之中是先天優勢,再者,Shishi-Iwa House是我主理的首間精品酒店,希望增加賓客之間的溝通和互動,為此我們規劃不同的公共空間,去營造彼此聯繫的地方。」

Shishi-Iwa House的建築風格並不如坂茂過往的作品般誇張,好像龐比度梅斯分館的波浪形拱頂,或是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的標誌性編織形空心枕結構,反之坂茂充分利用木材,參照當地的自然地形而建造酒店,此做法既不影響輕井澤的優美環境,景色引入客房,讓客人更想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同時,這種建築與大自然共融的概念,亦源於坂茂年輕時曾經到芬蘭參觀Alva Aalto的建築,驚嘆大師結合環境和建築的共融想法,並設計出具雕塑性的建築。坂茂表示: 「我希望創造一個融合地點優美環境的設計概念。從建築到家具以至室內的細節,均是經過細心計劃,務求營造出與自然合一的和諧氣氛。結合室內與室外的空間,我們設計出開揚的客房和公共空間,置身其中彷如身處大自然, 放眼盡是綠意盎然的景致。選擇木材作為物料不但提升了酒店空間的連貫性,亦同時將極致溫暖的氛圍昇華。」

Image description 位於地下的客房與戶外私人花園相連,更容易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而床頭的設計亦可看到紙管的蹤影。

減少對環境影響的突破技術
對於一個熱愛以木材和紙為建築材料的建築師來說,在輕井澤樹林中進行工程,也不忘減低對環境的影響,坂茂採用了一種從未於酒店採用過的破格技術:以木質框架夾在事先製成的三合板之間,形成一系列模組化的結構框架,方便運輸到現場並裝嵌,以實現建築的彎曲輪廓,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由於上址有不少密茂的樹木,若果不能砍掉的話,酒店唯有在樹木之間興建,因此外形有點窄長,為此我們研發了一種從未在酒店建築用過的方法,預製好的結構框架運送到現場裝嵌,而屋頂的彎曲形狀亦跟周邊樹林和諧共融。」由於彎曲的建築外型,致使每一塊木材打造的形態都不一樣,因此坂茂還大力稱讚木工工匠的技藝。

回到Social Hospitality的題目上,由於酒店着重個人和社交互動體驗,展示了室內外空間充滿獨特人文氣息的空間連貫感。入住客人步入酒店時,將首先通過日本最大木框玻璃門,並在圖書室和接待室辦理入住手續。圖書室與室外花園相連,種植了多達250棵樹木,包括常青樹、櫻花及日本楓樹,隨着氣候變化為客人呈現季節更迭的迷人景色。Grand Room是一個相連花園的共享社交空間,客人可以在此交流及進行討論。毗鄰的Catering Kitchen餐廳設備齊全,可舉辦私人晚宴和專業宴會。

Image description 酒店內的圖書館與花園融為一體,這些讓客人在不同季節都可以聚首一堂,增加溝通。

對此空間規劃,坂茂說:「每間客房的窗戶都經特別研究,讓室內與室外完美貫通,也讓社交空間與花園共融。而Grand Room的大型火爐,當客人打開大木框玻璃門看到的大型平台,以及圖書館與花園融為一體,這些讓客人在不同季節都可以聚首一堂,增加溝通。」

至於客房方面,Grand Room連接三個區域,每個區域分別設有三至四間客房及公共開放式廚房,並配備簡單烹飪及招待設施,方便客人一展廚藝、與其他旅客會面,或是與同行的家庭成員共享天倫。無論是雙人房或單人房,均配有私人浴室和辦公桌,並享有淺間山或翠綠花園的美景,寧靜祥和的氛圍渾然天成。位於地下的客房與戶外私人花園相連,而上層客房則設有私人露台,為客人最大限度地提供接近大自然的機會。

Image description 上層客房設有私人露台,置身其中彷如身處大自然,隨着氣候變化為客人呈現季節更迭的迷人景色。

所有室內設計細節和家具均由建築師坂茂設計和挑選。坂茂在客房和公共空間中運用了他聞名於世的木材和紙管元素,如Grand Room和餐廳的椅子及客房的床頭,都採用了紙管元素,並營造出獨特的和式室內氛圍。在Grand Room和圖書室,分別擺放他自行設計的家具和Alvar Aalto 設計的系列,其他訂製家具及照明燈具亦運用類似物料, 與室內空間色調溫暖的木材紋理和材質完美相配。

可持續建築的先驅:紙管建築
坂茂研究突破性的建築方法,並不止於精品酒店,在其建築生涯中,1986年研發的紙管建築方法,不單止拯救成千上萬的災難難民,還為他揚名立萬,同時他的人道主義立場,也證明建築不應該只為權貴和政府服務,建築的功能就是解決人類的問題,為大眾提供安身之所。

Image description 去年於米蘭家具展期間展出,由坂茂設計的龐比度中心梅斯分館時的暫時辦公室。

當坂茂於1994年向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提出自己研發成功的紙管收容所,隨後被接納採用,並於當年盧旺達種族屠殺時,為逃難的難民提供快速興建、成本低廉的住所。在此之前他研究過災難時的臨時建築,一般建築師都採用鋁材,但不少難民和組織都選擇賣掉鋁材,另外從樹林伐木興建難民營,坂茂認為這種做法太浪費,也對自然生態帶來影響,為何不採用由再造紙製成的紙管,既環保又堅固,兼防水防火,運輸成本又低,確實符合現今環保建築的準則。

Image description 暫時辦公室的內部結構,與Buckminster Fuller的圓頂建築模型有點異曲同工之妙。

其實最初讓坂茂想到用紙管做建築物,是唸建築時一次展覽上,他看到紙管只是用作承托展示架之用,但紙管的成本極低,可塑性高,1986年在東京籌辦Alva Aalto的展覽中,他想重塑大師聞名的彎曲木材設計,於是大膽嘗試用紙管製作,自此之後,盧旺達事件讓他更積極研發紙管建築,1995年神戶地震上大派用場,及於富士山以紙管製成度假屋,所為的不是享樂,而是為了取得日本政府的官方認可。坂茂更不時運用自己從其它項目賺取的利潤,補貼紙管建築的實驗,可見他的偉大之處。

Image description 紙管建築既堅固又耐用,更可防火防水,很適合作為暫時避難所之用。

坂茂被本刋問道當年是如何說服官員採納紙管建築時說:「1986年是我開始研究紙管建築,當時根本沒有人有興趣關心這個課題,因為環保、可持續性、生態平衡等都不是當年迫切面對的議題,加上不少人都認為紙管屬於次一級的物料,也不堅固,所以根本很難說服別人採用。相反,我自己卻堅持研發,因為紙管的屬於是可再生、可重用、不昂貴,在不同環境也可大派用場。」

坂茂曾經說過不少災難都是人為的,他所指的是地震時某些建築的地基不夠堅固,遇到震盪時便碎裂,所以他認為災民不是因天災而喪民,反而是人為疏忽所致,對於未來紙管建築在災難中所扮演的角色,他說:「其實不應着眼於建築是否用紙管造或是暫時性與否,我們應該研發建築時盡量耗用更少的資源和人力,那才可以快速興建避難居所。」

Image description 坂茂於1994年向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提出自己研發的紙管收容所,隨後被接納採用。

當初沒有人相信紙管建築會成功,但坂茂沒有理會別人的看法,一心去研發自己認為有突破的建築方法,同時,在唸建築時他去芬蘭親眼看到Alva Aalto的建築時,他明白有些建築,單單從書本去欣賞是不足夠的,要去親身體驗才可領略其獨特之處,所以他記語年輕一代的建築師,要帶來創新,必需要到處遊歷,累積不同生活體驗才會有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