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認知障礙症照顧者 3大方法防「爆煲」

2016-11-04


在醫院工作,最主要的服務對象當然是病人,但是,住院病人及長期病患者的家人,亦是一個重要的服務受眾,因為他們在病人的治療過程中,往往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照顧病人可以是一件既勞心又勞力的事情,尤其是當病者年紀較輕、病情嚴重或病況只會愈來愈壞的情況下,照顧者常有心力交瘁的感覺。隨着人口老化,愈來愈多家庭都需面對照顧長者的處境;而長者享高壽的人數愈多,患上認知障礙症的機會愈大,這個現象既成為社會民生方面亟需關注及計劃的項目,亦是很多普羅大眾正在面對的課題。

對認知障礙症病者的照顧者而言,若有良好的醫療服務,及足夠的社會設施和資源,當然最能得到實際的支持,但照顧者的精神健康往往亦是一個重要環節,不容忽視。

文:馮淑敏博士

Image description 照顧者關心長期病患者的生活之餘,也要關顧自己的身心健康。肯定自己、適當放鬆,才可以繼續與患者同行。

抑鬱比例高

當病者的身體和自理能力逐漸衰退或已完全依賴其他人照顧時,照顧者的工作便愈來愈沉重,所承受的精神壓力也持續存在。因此,照顧者或會感到很「困身」,時常都要守候在病者身邊,自己的私人時間全被佔據,難以處理個人事務,社交活動也受到影響。沮喪、無助、傷心、憤怒等各種負面情緒都會出現。香港老人科醫學會年前的一項調查發現,照顧者的心情普遍感到矛盾,一方面不忍心將病者送到安老院,另一方面又因本身承受巨大的身心壓力,常有獨力難支的感覺。報告綜合了外國的數據,發現這些照顧者患抑鬱症的比例高達六成,比末期肺癌患者患抑鬱症的比率還要高,而他們衰老的速度更比普通人高出4倍。為了應付繁重的照顧工作,照顧者需要注意以下情況:

一、調整心態

照顧者必須明白患者的病情既不會改善或好起來,亦要接受有些難題並不能完全獲得解決,照顧目標是延緩病者腦退化的速度,協助他們盡量繼續過正常生活,也盡量提高或維持生活質素。

照顧者亦要對自己合理一些,病者的行為有時或欠理想,會直接影響你的情緒,但要明白病者的情緒和行為並非完全自控,不必太過在意。也要接受自己的「無能」和偶爾的處理失當,因為在長期的照顧過程中,這絕對是意料之內的。

二、關顧自己

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試想想,假如你和你的年幼子女一起坐飛機,在遇上氣流時飛機上下左右搖動,作為照顧者,你應怎麼辦?答案是先繫好自己的安全帶,然後再替子女繫上他們的安全帶。其實,所有照顧者都應明白,假如自己的身心亦欠健康,又怎能妥善地照顧別人?所以,照顧者應關心自己的需要,了解自己的局限。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均衡飲食、足夠休息和適當運動,避免過分操勞,亦要維持最低限度的社交和休閒時間,以平衡自己的心態。

三、壓力處理

要適當及適時地為心靈「減磅」,例如:(1)從一開始就讓所有家人參與照顧的工作,這樣可以令他們更能明白照顧工作的艱巨,體諒照顧者的辛勞和困難,更可在彼此有透徹的理解下達成共識,協議分擔工作,避免因出現糾紛而加重照顧者負擔;(2)善用社會資源,例如考慮尋求社區日間暫託服務,爭取片刻的輕鬆或喘息空間,有助減低照顧工作的辛勞;(3)向信賴的人傾訴心聲,或參加認知障礙症家屬支援小組,透過與同路人彼此分享經驗,減低因照顧病者而帶來的焦慮與壓力。

同路人打氣

此外,照顧者認同自己所付出的努力是很重要的。嘗試從照顧過程中獲取滿足感,畢竟能夠不放棄、堅持順應天命而盡力為之的宗旨,以一己的付出換來摯愛最理想的關顧,自己應感到安心和寬慰,而且能夠讓病者得到家人的悉心照顧,偶爾享受到快樂時光,已可以令他們在人生旅途的終點站感到溫馨和人間有情。

因我媽媽也患有這個病,所以我特別能夠體會照顧者的感受。照顧認知障礙症病者的過程,其實並非絕對的負面,我在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的照顧者聚會裏,也聽到一些正面的經驗分享。我自從分享了我和家人照顧我媽的經驗後,經常收到同窗和朋友以電郵、短訊等形式慰問我和替我打氣,不同部門的同事們都在碰面時慰問我和我媽,這些問候着實溫暖我的心,令我不會感到孤單,也替我加油,肯定了自己的努力是正確的。

我也向媽媽轉達這些祝福語,儘管她的認知能力有限,但每次她聽到別人的問候時,都會點頭微笑,這些表現對我來說已經很好,也令我寬慰。雖然我的生活方式因照顧媽媽而有所改變,每天的時間主要放在工作和家庭上,但仍然會堅持每周做運動的習慣,也盡量出席同學和朋友的聚會,因為我知道自己也需要正常的社交和娛樂。

當感到稍為疲憊時,便會安排放假一天休息充電, 相信這些做法在照顧路途上十分有用和重要,各位照顧者共勉之!

養和醫院臨床醫療心理學中心副主任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