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俄國巴甫洛夫研究狗隻消化系統對食物反應,為此他獲得了諾貝爾獎。但他在動物身上所作出的各種試驗及手術研究,在今天會因殘酷而被禁止。無奈,醫學發展也有賴過去一些「殘忍」的研究。
文:侯鈞翔醫生
當年法國神經學家Duchene便找來一批流浪漢及乞丐參與他的研究。透用不同的電流通過人的面部,從而找出肌肉與表情的關係。Duchene的研究發現,面部肌肉是唯一找到肌肉末梢直接植根於皮膚層的,因此電流可透過皮膚控制肌肉。也透過這些實驗找到不同表情的控制肌肉群。同時也發現肌肉與正面表情和負面表情如哀傷、憤怒的關係。
動物愈進化,情感愈豐富,面部的表情愈複雜。動物的面部肌肉大都同生存有關。例如馬牛羊要靠嘴去啜取食物,所以下唇方肌相當發達;人類方面最大的功能大概是接吻;鱷魚的咀嚼肌因要捕食而成動物之冠,但人類只用它去消化食物。這些對面部表情及肌肉的研究,是美學研究與面部表情關係的基礎。肉毒桿菌素(BTX)屬於神經肽分子,注射入肌肉後,與保護的載體蛋白分離,滲入神經肌肉接頭,把SNAP-25蛋白分解,從而抑制Acetylcholine對肌肉活動的刺激,引致短暫局部肌肉癱瘓,3個月後重生復元。這便是BTX改善動態皺紋及表情的原理。
進化論作者達爾文留意到人類表情與內心的關係,把這個肌肉活動與心理的互動現象串連起來:「The free expression by outward signs of an emotion intensifies it... skeletal muscle feedback from facial expressions plays a causal role in regulating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behavior.」這個劃時代的Facial Feedback Hypothesis理論,到本世紀終於透過神經傳遞和分子反應科技得到證實,為大腦的可塑性neuroplasticity提供基礎。
作者為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