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文化節」的舞台上,阮兆輝以藝術總監的身份,帶領粤劇界老、中、青三代精英,為觀眾演出兩齣取材自《三國演義》的「古老戲」。
《三國演義》的烽火硝煙與英雄豪傑,數百年來在戲曲舞台上熠熠生輝。粤劇名伶阮兆輝擔任藝術總監,帶領老、中、青三代演員在「中華文化節」中,重現兩齣經典三國戲寶—《三氣周瑜》與《長坂坡》。這不僅是對歷史的重溫,更是對粤劇藝術的一次深刻致敬。前者是阮兆輝承襲師傅麥炳榮的古老版本,後者則是他於1996年修復的粤劇作品。透過這兩齣經典劇目,我們不僅能感受到粤劇古腔與傳統劇藝的懾人魅力,更能體會到阮兆輝對傳承傳統粤劇的堅持。
阮兆輝指《三氣周瑜》與《長坂坡》作為粤劇中的「古老戲」,在藝術上各具特色,而且難度頗高,對演員來說都是大挑戰。《三氣周瑜》深入刻劃了周瑜與孔明的智勇之爭,從起兵困城到連番鬥智,劇情緊湊,情節根據《三國演義》的原貌鋪陳。當中三場高潮迭起的戰事套用久違的經典排場,困城中周瑜與趙雲對峙更是關鍵戲碼。劇中不僅有文戲的細膩刻劃,更有武戲的熱血激昂,充分展現了粤劇表演的多元化。
《長坂坡》則以趙子龍單騎救主為核心,展現其忠肝義膽與不怒而威的氣場。此劇人物行當齊全,通過演員精湛的表演,將曹操、劉備、呂布等英雄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舞台上。《長坂坡》有氣勢磅礴武打場面,阮兆輝表示此劇不單挑戰演員體能極限,更考驗其功力與氣場的拿捏。
「古老戲」挑戰演員體能極限,難度頗高,對演員來說都是大挑戰。
阮兆輝於1993年成立「粤劇之家」,初衷是修復與保育古老戲。1996年,高山劇場重開之際,他為振興非「鴛鴦蝴蝶派」的粤劇,決定重新編寫《長坂坡》。他解釋道:「我不希望這些非情愛的戲碼在粤劇舞台消失,這類戲也有市場,只是逐漸被遺忘了。《長坂坡》是三國故事中的經典篇章,但粤劇版本已失傳多年,我參考了京劇版本的結構,保留故事主線,把重點放在演員功力和武戲上。此劇以趙子龍為主角,李龍擅長演趙子龍,與角色氣質相合,形成強烈舞台張力,我認為不要浪費了他和這古老戲,因此編寫了新版本的《長坂坡》。」
阮兆輝特意編寫《長坂坡》讓擅長演趙子龍的李龍擔任要角。
對阮兆輝而言,《三氣周瑜》不僅是一齣戲,更是他與師傅麥炳榮之間藝術傳承的紐帶。麥炳榮的《銅雀春深鎖二喬》(即《三氣周瑜》)是其成名作,阮兆輝曾親受師傅指導,學習了這一版本的精髓。他回憶道:「那是1960年的事了,最深刻是當中〈蘆花蕩〉這一場戲。」然而,粤劇版本《三氣周瑜》在近二十年瀕臨失傳,他深感責任重大,決心復興這一劇目。他說:「近年許多人傾向於製作一些比較軟性的周瑜戲,例如《艷曲醉周郎》,以周瑜和小喬的調情戲為主。當中小喬教周瑜行兵,古代軍事家怎會如此!完全違背那個時代的價值觀。我的《三氣周瑜》版本強調劇情的合理性與時代背景的真實性,忠於《三國演義》原著的精神,保留了困城見趙雲等關鍵情節,展現了周瑜作為儒將的氣度與智謀。這版本現在已經很少人演了,我很想再做一次,因為這幾乎是廣東最古老的版本。」這種對傳統的執着,使他的《三氣周瑜》版本成為獨特且珍貴的藝術遺產。
此次演出匯集了粤劇界老、中、青三代精英,這不僅是對傳統的致敬,更是對未來的展望。阮兆輝表示,此次演出旨在通過老一輩藝術家的經驗傳承,帶動年輕演員的成長,共同推動粤劇藝術的發展。他說:「傳承不是單向的,過程就如我從袋裏拿一些東西放在桌子上,對方會否收下或收到多少因人而異,不能勉強的。然而,我期望透過今次演出影響同業,讓更多同業感受到古老戲的魅力,他們將來或許會再鑽研古老戲甚至教導別人,這樣粤劇才能一直傳承下去。」
演出匯集了粤劇界老、中、青三代精英,包括粤劇名伶阮兆輝、李龍、尹飛燕、新進演員譚穎倫。
談到粤劇如何吸引新一代觀眾,阮兆輝強調粤劇的生命力在於保持其原汁原味,他坦言:「不是我們適應觀眾,是觀眾來適應粤劇。我堅持粤劇要以本來面目示人,如果為遷就觀眾而改低枱腳就枱圍,粤劇最正宗的精髓就會消失。」這份固執,不是排拒觀眾,而是對藝術本體的堅持,他認為只要用心演繹,粤劇的藝術感染力足以跨越世代,吸引新觀眾。
粤劇《三氣周瑜》、《長坂坡》
日期:7月26日至27日(星期六至日)
時間:晚上7時30分
地點:沙田大會堂演奏廳
票價:$480、$380、$280、$180
門票現於城市售票網發售
網址:https://bit.ly/3Ia0n9P
(資料由康文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