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嘉道理保育專家羅益奎:海南長臂猿僅剩下27隻

2018-03-16

Image description 羅益奎童年時代已沉醉於大自然世界,長大後成為蝴蝶及長臂猿等方面專家。(吳楚勤攝)

有「人類最孤獨近親」之稱的海南長臂猿,目前數量只剩下27隻。

牠們的存亡,交託在中港保育專家的手上,其中一人為羅益奎。

他是香港嘉道理農場中國保育高級自然保育主任,多次前往海南霸王嶺保護區觀察牠們的生長情況、為牠們設立栽樹計劃等等。在叢林風餐露宿,他只希望這種由出生至死亡都寄居在樹上的生物,能頑強生存下去。

海南長臂猿曾被視為黑冠長臂猿的族群,但近年基因研究確認牠們可獨立成種。海南長臂猿、西黑冠長臂猿及東黑冠長臂猿的外觀分別,在於叫聲的不同和雌猿的黑毛位置——雌性海南長臂猿的黑毛僅集中在頭頂,雌性東黑冠長臂猿則伸延至背部,雌性西黑冠長臂猿則連腹面亦呈黑色。

羅益奎是香港人,他在2007年加入嘉道理農場中國保育組,此前他在漁護署擔任自然教育助理。

「海南長臂猿只生長在海南省,六十年代有2000隻之多。在九十年代,西方專家一度以為牠們已滅絕。」羅益奎道。

在2003年,嘉道理在當地做了一個大規模的調查(數十人上山點數),這時才發現海南省霸王嶺保護區範圍內有兩群共13隻長臂猿生存。保育工作此後沒間斷地進行,直至去年10月底的一次調查,牠們已回升至4群共27隻。

記者隨意用「剩番27隻」來形容這成績——即觸動他的神經!他大叫:「咩嘢叫做『剩番27隻』?已經多咗一倍啦!哈哈!如果講保育工作,我們令牠在10多年之間增加一倍,真是很難能可貴的!」

然而在「剩番27隻」之下,牠們無可避免地經常出現近親交配,是否會帶來基因缺陷呢?「有些人說,牠們功能性地已經絕種了,但難道我們什麼都不做?」他嘆謂。海南長臂猿是嘉道理中國保育組的「旗艦任務」,但羅益奎至一年多前才加入這個拯救行動。

一王兩后不爭寵
海南長臂猿有什麼習性?

Image description 海南長臂猿全球只剩下27隻,圖為母猿(左)及幼猿(右)。(受訪者圖片)

「牠們每天清晨都會發出叫聲。」嘉道理官網上載相關視頻,那叫聲聽起來像救護車發出的刺耳尖響。「這是牠們的社交工具,用來鞏固關係的。」羅益奎道。海南長臂猿的另一個特點是牠們終身在不停變色。初生的海南長臂猿是淺金色,半年後不論雌雄都會變成黑色,然後雌性在成熟後即約5至6歲變回金色,而雄性則保持黑色,在靈長類動物之中頗為罕見,「我們稱之為『雌雄異型』,即是雄雌在外表上有很大分別。」別的長臂猿大部分實行一夫一妻配偶制,海南長臂猿的「習俗」則是一夫兩妻制,子女在成年後必須離家另組家庭。

不過,海南長臂猿家庭不會上演大婆二奶爭風呷醋的鬧劇,她們多是和平共處,《溏心風暴》劇情反而可能在兩隻雌性見到一隻更英偉的雄性時出現,牠們會聯手把自己的「正印老公」踢走,「即是好像猴王,他有一群老婆,但當一隻更強壯或更年輕的猴王出現,原本的猴王就會被趕走。」

只親眼目睹3次
長臂猿終生在樹上生活,不論生育或交配皆在樹上進行。研究人員要調查牠們不容易,更不能打麻醉針令牠們昏迷再在其身上繫上監察器,原因只有一個:「如果打完針令牠們昏倒,從樹上跌下來,跌死一兩隻,邊個擔當得起呢?」他道,海南長臂猿已是《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之中位列「一級」的動物。在未有此名錄之前,海南長臂猿是獵人的目標。

「當地人說牠有藥用價值,將牠放在煲內煮熬。」他道。

海南長臂猿每胎只生一隻,每2至3年才生一胎,在大自然汰弱留強的法則下,難怪面臨絕種的威脅。暫時未有資料顯示牠們的壽命有多長,但「動物園飼養記錄顯示,其他長臂猿的壽命約為20至30年。」他道,「我們在霸王嶺記錄了一個『老太太』,牠因年邁的關係,動作很緩慢,非常方便追蹤觀察。有學者推斷牠失蹤時可能有44歲,但缺乏有力佐證。老太太老得由黃色又慢慢變回黑色。」失蹤,意味牠已去世。

海南長臂猿的食糧主要為嫩葉及果實,「牠們間中也會偷吃鳥蛋和小動物。」他道。

羅益奎多次到霸王嶺考察,親眼見過海南長臂猿3次。

最令他感震撼的一次是,他跟一隻年輕長臂猿近距離互相對望,「我們之間距離僅5至10米,牠大概在兩層樓高的樹上。那次,牠望我的時候,眼神彷彿透露出一種好奇心。其實,牠們每當發現有陌生人在場,父母都先行撤退,然後留下一隻年輕的長臂猿來分散你的注意力。牠在樹上轉來轉去,兜一個圈又走回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海南長臂猿稀有的原因是什麼?

「人類是牠們稀少的主要原因,我們過度開墾森林——以往海南島出產很多木材,大概至九十年代初才停下來——當人類斬光樹木,牠們固然無樹寄居,亦無葉可吃。此外,牠們每朝喜歡大叫,在狩獵年代,其實是找死。」

海南長臂猿曾遍布海南島,但目前只剩下霸王嶺有牠們的身影,而牠們的活動範圍約13平方公里,非常之遼濶的森林。

現時專家如何保育海南長臂猿?

「我們向村民派發傳單,做宣傳教育工作。我們也在牠們的棲息地栽種果樹如野荔枝。數年前,海南島打風,當地發生山泥傾瀉,把牠們的棲息地分割開來,保育人員在當中綁繩子,令牠們繼續可在樹林之間穿越。我們也種了很多樹,但需時長成。」

蝴蝶命名謝恩人
在長臂猿以外,其實蝴蝶才是他的專長。多年前,他更出版過一本書,名為《郊野情報蝴蝶篇》。

Image description 他多次到海南五指山「撲蝶」,其中一次遇上驚險大雷雨。(受訪者圖片)

他發現一個新物種,名為塔麗灰蝶海南亞種(Talicada nyseus lami Lo, Li & Ding 2017),此事連新華網也有報道。「塔麗灰蝶很常見,但海南這品種的斑紋跟其他塔麗灰蝶不盡相同。牠的拉丁文,我用了lami這個字,其實Lam是我姑丈的姓氏,我在美國念大學的時候,寄居在姑媽和姑丈的家4年……」說着,他不禁有點眼濕濕道,「他們很照顧我,無佢哋就無我今日……」

Image description 2011年第一屆中國犀鳥保育研討會,羅益奎與國際犀鳥專家Poonswad(箭嘴)在廣西交流。(受訪者圖片)

何不用自己的姓氏,父母對他有更長久的養育之恩吧——

「好老土啫,咁咪即係紀念自己!」他仍是眼泛淚光,滿懷感激地道:「姑媽和姑丈無條件地照顧我4年,我還要間中頂吓嘴!」

Image description 他家中的蝴蝶標本室,藏有數千蝴蝶,多由他親手製作。(受訪者圖片)

他已婚,與太太育有一子,今年6歲。三口子沒有養貓狗,但他家中有飼養蝴蝶幼蟲,及家裏特闢一個房間為標本房,用來放置數千隻蝴蝶標本,標本絕大部分由他親手製作!

Image description 大學年代,他(箭嘴)寄居於姑丈與姑媽的家,他衷心感激他們。(受訪者圖片)

記者無緣參觀這個房間,但他拍了一幅照片傳來……

羅益奎早於年少時期已經陶醉於昆蟲世界,例如他喜歡「玩蟻」,會將紅蟻放入黑蟻群,又或者放置食物引蟻群出現,螞蟻通常一隻跟一隻形成一條「蟻龍」,然後他會在蟻路上加添氣味,擾亂「蟻龍」。

「你只要用手指捽一捽,留下人的氣味,已經可令牠們癲晒!牠們是靠氣味去進行活動的。」

小時候住在港島,柏架山的山林是他的遊樂場。羅父是生意人,「阿爸唔畀我玩呢啲嘢,見我『捉蟲』回家,見一隻扔一隻!哈哈!」媽媽則較支持他,「她做過一個網給我去撲蝶!」

Image description 小學年代的羅益奎,已對昆蟲充滿興趣,圖為戰利品:草蜢。(受訪者圖片)

羅益奎小檔案
職業:嘉道理中國保育高級自然保育主任
家庭:已婚,育有一子
學歷:美國麻省大學波士頓分校生物學院學士

文:譚淑美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