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金庸欽點名製作人張紀中 坦然面對港人《西遊記》評論

2014-05-05

由歷史教師蛻變為中國第一電視製片人、外號「張大鬍子」的張紀中,在內地赫赫有名。從1999年《笑傲江湖》開始,他已經陸續拍了《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神鵰俠侶》、《鹿鼎記》等多部金庸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就數量而言,他是拍金庸小說最多的一個,也是金庸最信任和欽點的電視製作人。

他不僅掀起了國內武俠熱潮,還一手捧紅了黃曉明、劉亦菲等新人。張紀中有份參與的新版《西遊記》,今晚開始在無綫翡翠台播出,劇集未出街已引起話題。先別論收視成績,每部戲背後都有無數的故事,張紀中以總製片人身份,從原著文本、畫面、選角講到外界輿論及對當今電視劇的看法,實實在在地分享幕後製作人心聲。

《西遊記》故事多年來不斷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及動畫,包括早期邵氏電影的岳華版本、在內地備受推崇的周星馳版、玩盡3D電腦特技的甄子丹版、破格搞笑的張衛健電視版等,不同版本各有特點,早就深入民心,一拍再拍,不怕悶?

「內地早於1986年便拍了六小齡童版(六小齡童為內地著名演員,在央視拍的《西遊記》飾演孫悟空)的《西遊記》,在當時的條件下已拍得不錯。那個時代,人們的觀念和認知都停留在戲劇層面和過去的說書人方式。」他希望能夠忠於吳承恩原著,把魔幻世界真實呈現給觀眾。他說原著中的唐僧修為與道行很高:「為什麼面對妖怪會流淚?他不是怕,而是認為他們應該改過自新,做個好人,不能把他的慈悲為懷變成膽小如鼠。」另一個例子是沙僧,很多人覺得他傻氣,但他本是威武的天神,愛美並有潔癖。他又指出,過去的演員都努力將孫悟空演成「人裝猴」。但孫悟空本來就是猴子,努力去做人,所以應是學習人走路、人的情感,故今次孫悟空的造型有別於以往。

開拍前,張紀中嚴厲要求每人都要看原著小說,再看劇本討論。所有演員要提早到劇組,練體能,了解中國文化。以往他為了保障電視劇的品質,會起用內地一線男星,胡軍、黃曉明都是他的御用演員,這次一反過往做法起用名氣不大但自小習武的吳樾擔演主角孫悟空。

「本來跟小伙子不熟,後來在一個節目中看見他做主持,表現活潑。《西遊記》開拍前,我已看了二十五個演員,因拍戲時間長,又要吊威也,需要具備良好體能,吳樾是武打冠軍,角色正需要這類人。」

他對吳樾說:「不要六小齡童,不要周星馳,不要《大鬧天宮》裏的孫悟空。」因為未摸索到風格,吳樾為這部片哭了多次,每天拍十六小時,一度辛苦到想自殺,徐錦江也拍到抑鬱,可見演員的壓力有多大。為了減低製作成本,張紀中更客串太上老君一角,不收分毫,把滿臉鬍鬚刮去,方便上妝。

提起張紀中,不得不提其過去人生經歷。他本是山區偏遠煤礦區的老師:「六七十年代文革時,只有樣辦戲,沒有電視劇,連電視都沒有。我沒有大學畢業,邊學習邊做教師,從中國歷史到世界歷史,把書上歷代王朝變成故事。學生喜歡我,說我不是說課,而是說故事。那些東西,包括朝代歷史、建築等,都影響日後我拍攝的電視劇。」

Image description •張紀中認為,《西遊記》的魅力在於豐富想像力,人物刻畫各具特色,加上宗教、人性及歷史哲理,即使流傳數百年,人們依然百看不厭。

笑對外界評論

八十年代開始接觸金庸小說。「開放以後有盜版書,第一本看的是《笑倣江湖》,久久不能忘記,那年代沒有正版,惟有買他的一些盜版書。看到香港拍金庸電視劇,想到自己有機會拍嗎?」

直至1999年,金庸以象徵式1元版權費將《笑傲江湖》交由央視改編,開始了與張紀中的緣分。後來江蘇電視台與金庸簽下了《天龍八部》的拍攝版權,金庸專誠去信電視台,希望由張紀中製作。「他對我很信任,因我跟他很對脾氣。有不滿的地方會說出來。」他們成為很好的朋友,每次訪港他都會拜會金庸,但這次來港他還聽到有關其作品的聲音。

《西遊記》的演員陣容除了徐錦江,主演的吳樾、馮紹峰等演員,香港觀眾甚少看到他們的演出,劇集未播已被網民狠狠批評無綫黃金時段播內地劇,擺明趕客。本地有雜誌曾將《西遊記》的角色造型與西方電影人物比較,包括孫悟空十足星戰Chewbacca造型、X-men的鐳射眼在劇中出現等。

訪問時記者遞上有關內容,張紀中認真細閱後說:「這班人很聰明,他們可能看很多電影,很會挑這些事情。」他承認部分造型相似,也看過《星球大戰》,但創作時沒聯想到這些電影。「(菩提老祖化身甘道夫)這種造型,中國很多神仙都是這樣白眉毛長長的,哈哈。《西遊記》小說中有兩道金光的描述,跟X-men的激光是不一樣的。」對於香港網民的批評,他以沒有公平不公平作回應。

高大魁梧,留有一頭雄獅鬚髮的張紀中,在金庸眼裏,是個性格豪爽、具俠客之氣的大人物,見慣大場面,如中國電視圈所言:「幾千萬元的電視劇,只有張紀中敢接。」他自豪地說:「最早的《三國演義》動輒幾千萬元,後來製作費愈來愈高,投資人相信我不會亂花錢。到今天為止,我還沒賠過一部戲呢!這些良好信譽,讓更多人願意給我投資。」

實現「兩個超凡」

新版《西遊記》斥逾1億元人民幣拍攝,張紀中用大量電腦特效描繪動作場面,全劇有一半以上都是特技,平均每集用三百個以上的特技鏡頭。劇組還聘請了電影《魔戒》的特效造型師助陣,每集製作成本高昂。「我拿《西遊記》到美國放映,美國電視同業說這樣的片,美國需要500萬美元一集,但我們30萬美元拍一集,想想我們的投資差別,別說500萬美金,如果有100萬美金,拍了固然好。」

張紀中製作的武俠電視劇,以獨特構思及絕美畫面見稱。他的目標是「兩個超凡」:超凡的想像力和表現力,選擇合適而且吸引的外景拍攝地尤其重要。《西遊記》走遍中國名山大川取景,其中不少世界文化遺產,包括孫悟空尋師學藝的舟山桃花島,屬國家4A級景區。另「偷吃人參果」和「真假孫悟空」兩場戲於中國著名道教聖地湖北武當山拍攝。

回想起八九十年代,台灣、香港的電視業發達,拍了很多金庸小說,近幾十年由中國大陸接棒。最大差別是台灣、香港大都是用廠景拍的。「現在的香港人都走去大陸拍戲,因為香港沒有景嘛!這是時代變遷,台灣地方小,電視台多,競爭強。開放以後大陸才出來競爭,如果早十年開放,中國大陸不會輸。」內地優勢是現場實景拍攝可提高真實度,而且不同地區政府人員都落力支持。「拍了好的風景,同時透過鏡頭,幫助他們做宣傳,提高當地的旅遊資源和人數,經濟發展好,餐飲、其他事業自然蓬勃。」

韓劇及美劇在中國大受歡迎,其中美劇《紙牌屋》(House of Cards)不但吸引到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前總統克林頓,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岐山和張紀中也有追看。「我看得較多的是美劇,如描述反恐、講國土安全的劇集,主要看編劇功夫,他們的製作水平非常高,表演更加不用說,都是影帝來演(《紙牌屋》有金像影帝Kevin Spacey),更重要的是製作費多的是。」

Image description •金庸小說對張紀中影響深遠,他常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勉勵自己和劇組人員。

重現正氣傳統

至於香港和韓國劇集,他說看得很少,張衛健的《西遊記》只看過幾眼,近期大熱的《來自星星的你》更未看過。張紀中之所以喜歡拍歷史、武俠片,落力把金庸的文字轉換為電視劇,是要把一種俠義之心帶給更多人。他常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自勉,認為電視劇應讓市場充滿正氣。「我的風格如一,保持正氣,不喜歡瞎說胡侃。」現代社會進步了,人們忽略傳統文化,《後宮甄嬛傳》、《步步驚心》等講宮廷鬥爭的劇集叫好叫座,耳濡目染,觀眾易把金錢和權力看得比一切重要,影響為人處世的作風。張紀中有感而發:「美國劇集永遠正氣在前,最終都是正義戰勝邪惡,這點很重要。胡說八道、宣揚拜金主義,扮酷穿得好、吃得好,這些生活有質量嗎?」

他說內地政府會干擾某類電視題材:「穿越的不拍。那些穿越時空戲,很多時顛覆歷史。金庸寫小說非常尊重歷史,如學者般深入研究。現代網絡小說的寫手根本不尊重這些東西,可以胡說八道,誤導年輕人,以為歷史就是這樣。又如拍抗日戰爭,把一場殘酷戰爭描繪成遊戲一樣,英勇的抗日鬥士打得厲害,把一個人撕成兩半,太誇張了,令年輕人以為打仗好玩,其實不是這樣,付上成千上萬生命贏得一場戰爭,他們怎麼死?有沒有考慮這種慘痛?」

無論是金庸武俠小說或《西遊記》這類民間傳奇,他認為任何一部都有重拍價值,因歷史悠久,獲廣泛讀者認同。當中論及的倫理、宗教、哲學意義深遠,讓人反思。他今年還會翻拍金庸的《書劍恩仇錄》和《俠客行》,希望把金庸作品拍得一乾二淨。至於《西遊記》在香港的反應如何,好不好看,則由觀眾評價。

撰文︰林艷虹

攝影︰郭錫榮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場地提供:香港九龍東皇冠假日酒店

Image description •張紀中剃掉大鬍子,於《西遊記》劇中扮演德高望重的太上老君。

Image description •張紀中版《西遊記》籌備四年,電腦特技由《魔戒》製作班底傾力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