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紅粉雪花 極上拖羅

2015-07-21

Image description 吞拿魚的繁殖能力很強,一條50公斤重雌魚,每年可產卵500萬粒之多。

港人愛吃日本菜已是鐵一般事實,君不見大街小巷都是日式料理店的蹤影,當中一定少不了刺身,繼三文魚之外,吞拿魚絕對是大熱之選。對飲食有鑽研之士大都不愛赤身,指明要入口即溶的拖羅,即前魚腹位置,更講究魚的品種,最愛藍鰭吞拿魚,正如鮨穴總廚黃細傑(Eric)所言,和歌山勝甫為日本最大的吞拿魚產地,當地的藍鰭吞拿魚最為頂級,識食之士絕不會放過如此美妙的拖羅刺身。

不時有日本餐廳投得上百斤的吞拿魚,他們會為此舉行鮪魚清酒祭,如早前鮨穴亦為少見的101公斤和歌山本鮪舉行清酒祭,讓食客一見巨型吞拿魚的真身。話說多得港人將築地吞拿魚拍賣會的成交價一再創新高,魚的價格已不是日本人首要的考慮點,反而對質素更重視,亦會根據產地而推測魚的質素,「即使吞拿魚的價錢高昂,總有壽司店收購,他們視吞拿魚如黑松露般矜貴。」

關西水域脂肪高

Image description 日本東京築地魚市場新年拍賣有「日本一」之稱的藍鰭吞拿魚王,每年均是當地業界的焦點所在。

Image description 吞拿魚刺身前腹拖羅油脂分布均勻,幾乎入口即溶,赤身則口感十足。

吞拿魚品種眾多,包括藍鰭吞拿魚、長鰭吞拿魚、南方黑吞拿魚、黃鰭吞拿魚等,多數體形巨大,最大的體形長達3.5米,重達600至700公斤,而最小的品種只有3公斤重,主要分布在印度洋、 太平洋中部和大西洋中部,屬於熱帶——亞熱帶大洋性魚。

「巨型吞拿魚的油分較高,不過不一定美味,要視乎產區和季節, 一般為7月至10月的日本初夏。」查實魚身大小,對肉質的影響不大,只是魚身較大,油分會更高。眼前這條101公斤重吞拿魚,便是來自關西的和歌山,生於順流水域,魚味輕,脂肪高,而長成100公斤重需要兩年多時間,要知道油脂分布均勻的吞拿魚魚肉可索價每公斤4000多元。

現時以和歌山勝甫為日本最大的吞拿魚產地,當中的藍鰭吞拿魚為最頂級,基於產地水流關係,肉質充滿油香,散發細緻的魚香和獨特味道。普通種類如黃鰭的肉質較為堅硬,味道清淡,不會有藍鰭的特殊氣味和肉質,兩者價錢可以相差五至六成。至於質素較差的吞拿魚,肉較實淨,油香亦少。

8月產卵期最肥美

Image description 藍鰭吞拿魚以腹部的拖羅魚肉最為美味,油脂分布均勻,入口即溶。

Image description 葱吞拿魚腩薄脆以炸得香脆的米通加上明太子,配以帶點青檸香氣的吞拿魚腩,入口層次感豐富。

日本當地食店用的吞拿魚,多數來自南太平洋、印度洋地區,初夏開始便以日本吞拿魚為主,在每年7至9月的產量最多, 而8月正是吞拿魚準備產卵之時,魚肉特別肥美。「來自不同產區的吞拿魚,肉質味道自有分野,如九州西部的對馬、奄美等地方,水流較急,魚體較大,魚味較高,脂肪較少。位處海涮瀨戶內海入口,水流較慢,魚體長得較細,不過勝在脂肪較多。」

講起吞拿魚的不同部位,Eric最喜歡藍鰭吞拿魚,特別是前腹肉,如魚鮫拖羅。魚前腹位置便是常聽見的拖羅,腹位油香, 正是本地人愛食的部位,「質素上乘的前腹位拖羅比較肥美,入口即溶,魚香持久,食得滿口油香,以淺粉紅兼雪花紋路分布均勻的肉質為上乘之選,啞粉紅色和幾乎無雪花位的吞拿魚魚腩為下等貨色。背部位置即是赤身,口感如和牛般腍身。」

肥美的拖羅是不少食客的心頭好,相對之下,識食之士更對魚鮫位趨之若鶩,以一條60公斤吞拿魚為例,只可切出約20片刺身,很多時要整條魚買下才有機會拿到如此搶手的部位。「魚腹位作刺身之外,尾部可以鐵板燒,魚頭則煮湯或清蒸, 魚下巴可燒香來食,同樣惹味。」西餐多數採用低溫處理方式,將之變身為油浸吞拿魚,混入沙律醬便成為三文治熱門餡料之選。

Image description 混入牛油果的吞拿魚他他,增添了口感,同時將魚鮮突顯出來。

Image description 吞拿魚茶漬飯以火槍輕灼帶來焦香的吞拿魚,伴以香濃帶甘的茶漬飯同食,清雅怡神。

吞拿魚並不一定要原條買入,多數主打魚背肉和腩位,切成一份份,以5公斤為一份。「早些年本地的日本食店多數會入急凍吞拿魚,隨着滙率價格的變動,新鮮貨跟雪藏貨差不多,可能差一至兩成價錢。」不過急凍貨總有股雪氣,雖然食客大都食不出來,一般來說在-40度的環境下,可存可放一個月,而0度時則可放1至2天,他強調魚肉存放時要以吸水紙墊底,絕不能擠壓。

在烹調方面,如油脂高魚味輕的吞拿魚,可以熟成處理為刺身,「將魚放在1至4度約8小時至一天,用魚肉自身的酵素令肉質更柔軟,同時令魚味更為濃郁。」至於煮熟的話,首要注意魚肉不能過熟,免得嚡口,此時可用低溫或是油浸方式來烹調。

「吞拿魚是濃味的食材,不宜再跟其他濃味食材相撞,免得蓋過魚味和油香,浪費了。」吞拿魚跟京葱、山芋、
牛油果、鵪鶉蛋、蘿蔔蓉最為相配,Eric最喜歡將吞拿魚切碎,加入京葱、紫菜和芝麻撈均來食,美味又簡單。而在這次清酒祭,Eric特地以新鮮即劏的吞拿魚炮製出數款菜式,在刺身以外,更將之蘸炸漿化身為葱吞拿魚腩薄脆,或混入溫泉蛋變身成為吞拿魚他他,以及較平易近人的吞拿魚茶漬飯,驚喜是更請來清酒唎酒師為菜式作清酒配搭,將地道風味呈現。

撰文:余十八

攝影:陳縱宇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