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心房顫動可引致大中風 覆診應取決於病情而非疫情

2021-04-12

新冠肺炎疫情反覆不定,除改變了一般市民的生活習慣,亦打亂需要長期服藥的心房顫動患者的覆診時間表,對於病情和疫情的憂慮也令他們情緒受困擾。

正所謂「心病還需心藥醫」,為避免因心房顫動病情惡化而引致中風,心房顫動患者、患者家人應和醫生時刻保持緊密聯繫,關懷和支持就是最好的心藥,若病情不穩定,應及早求醫。同時,患者可按醫生建議選用新一代抗凝血藥,由於服用新藥不像傳統藥般,需定期驗血及調校藥物劑量,可減低因覆診而受病毒感染的風險。

Image description 心臟科專科陳麒尹醫生

65歲以上病發率一成 可引致中風
心臟科專科陳麒尹醫生指根據醫管局2017年資料顯示,全港約有70,000名心房顫動患者。另有2016年發表的醫學文獻指出,香港人的心房顫動病發率約0.77%,隨着人口老化,推算至2030年,病發率將增至1.1%。任何年齡層的人士都有機會患上心房顫動,但以長者更為普遍,現時本港65歲或以上的長者心房顫動的病發率約10%,病發率會隨年齡上升。

心房顫動是指心臟無法穩定且有規律地跳動,可引致中風。研究顯示,心房顫動患者出現中風的風險,較一般人高出四至五倍。當心房出現不規則跳動及未能有效地將血液泵出心房,血液有可能滯留並凝結成血塊,若血塊流向腦部並堵塞腦血管,便有機會形成缺血性中風。陳醫生指由心房顫動引致的中風屬大中風,較有可能帶來嚴重併發症,例如:半身不遂、永久殘障,死亡率風險較高,絕不容勿視。此外,若患者沒有好好管理心房顫動,心律長期跳得過快,有可能引發心臟衰竭。

Image description

新抗凝血藥 不用定期驗血和特別戒口
一旦確診患有心房顫動,醫生會為患者處方抗凝血藥,作用是稀釋血液,減低血液形成血塊的風險,消除中風的危機。抗凝血藥分為傳統藥物華法林(Warfarin)及新一代抗凝血藥(NOAC, Non–vitamin K antagonist Oral Anti-Coagulant)兩大類型,兩者藥理有別,前者主要透過抑制與維他命K相關的凝血蛋白,後者直接與凝血因子發生作用。陳醫生表示服用華法林的限制較多,「患者要嚴謹地戒口,保持穩定的維他命K攝取量,以避免影響抗凝血藥的功效。此外,華法林的藥效受多種中西藥影響,患者需頻密地驗血,以調校藥物的劑量,以確保血液內的藥物水平理想。新一代抗凝血藥的好處是效用不受食物和其他藥物影響,患者不用經常驗血,而且只須按醫生指示定期服用病人合適劑量,但要注意更換了人工金屬心瓣和中度至嚴重二尖瓣狹窄的患者並不適用新一代抗凝血藥。」

陳醫生續指由於服用新一代抗凝血藥不用定期驗血,加上劑量固定,在疫情爆發期間,無疑為心房顫動患者提供了覆診自由度。然而,他特別提醒由於部分患者可能不會出現任何症狀,有患者誤以為服藥後已康復而自行停藥,「心房顫動患者需長期用藥,以減低中風的風險。若患者病情穩定,與醫生溝通後,也可選擇只到診所配藥,減少因覆診而受病毒感染的風險,切忌自行減藥或停藥。不過,若患者心跳持續出現異常狀況,不宜拖延,應盡快求醫。」

多次取消覆診 險延誤治療
陳醫生以一名七十多歲的女病患者作例子,去年中新冠肺炎「第三波」爆發期間,她多次預約覆診後又取消,陳醫生感到疑惑,診所職員遂主動聯絡對方了解,「原來由於她的居所附近有多人確診,她感到很焦慮,心臟不規則跳動持續2至3小時,然後回復正常,幾日後又出現不規則心跳。兒子想帶她來覆診,她害怕外出,又擔心到診所求醫時被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所以多次取消預約。其後,疫情稍緩和,她終於現身覆診,便特別安排72小時連續心跳監測,第一二日報告也正常,戲劇性地直至第三日最後2至3小時才監測到心房顫動情況,於是立即為她開處方藥物治療。此外,告訴她及其家人覆診與否應取決於病情,不應因疫情而拒絕求診,叮囑他們要時刻跟醫護保持聯繫及跟進。」

抗疫貼士 購買便攜式心電量度裝置
雖然本地的新冠肺炎疫苗接種計劃已開始,疫情難料何時退。陳醫生建議心房顫動患者可添置可攜帶式的心電量度裝置,自行量度及記錄心跳脈搏,一旦觀察到心跳出現異常,便應求診。情緒波動也會導致心跳不規則,他指疫情反覆以及相關資訊太頻繁,令患者感到焦慮不安,心跳時快時慢,所以在做足防疫措施下,宜到戶外做運動,享受日光浴,即使無法外出,也可在家中做簡單的伸展,有助保持心境開朗。飲食習慣方面,陳醫生指一般會建議心房顫動患者少喝咖啡、汽水、朱古力等含咖啡因的食物,同時遵照「三低一高」的原則。

(資料由心臟科專科陳麒尹醫生提供)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