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疲倦的原因

2014-10-16

繁忙的都市生活,讓人覺得很疲倦,如果你也覺得很疲倦,有想過是什麼原因嗎?是什麼讓你這麼疲倦,精神不振呢?在中醫學裏面,也分為好幾個證型。

Image description 欲改善內在濕邪所引起的症狀, 必須停止進食生冷、油膩、難消化食物。

一:氣虛

如果經常覺得自己很疲倦,乏力,懶言而不欲說話,聲音低微,呼吸氣短,頭暈目眩,自汗出。走路稍遠,稍快則氣促、喘氣。或活動後以上症狀加重的話,為氣虛的表現。

氣虛證的形成多常由久病、重病或勞累過度,而使元氣耗損。也有可以是因為先天不足,後天飲食失調,而使元氣生成匱乏。也可以是因為年老體弱,臟腑機能衰退而元氣自衰所導致的。

若想改善氣虛的症狀,可以進食補氣的藥物,如人參、黃芪、黨參等。治療方面,可選四君子湯。患者也可以加增加體育鍛煉,多做帶氧運動提升氣的循行,改善症狀。

二:濕

濕可以分為外界環境氣候因素侵擾人體所引起的濕。也可以是體內水液運化失常而形成的,一種呈彌漫性狀態的物質。由濕邪所引起的證候,我們都稱為濕證。

濕所引起的除了疲倦外,肢體會感覺困重,沉墜,甚或痠痛。經常覺得自己昏昏欲睡,困倦不堪。也可以引起頭重,重如被外物包裹着、籠罩着。胸悶而胃脹不欲食,口膩而不渴,食欲下降,甚至噁心嘔吐。大便溏爛,小便渾濁。這些都是濕證引發的症狀。

濕可以是外來的因素所引起,如淋雨下水,居處潮濕等。一般稱之為外濕,症狀以肢體痠痛,也可以見於皮膚濕癢,出現皮膚過敏,風團,濕疹等症狀。濕症也可以是由於脾失健運,水液不能正常輸布而化為濕濁而引起的。

在現代來說,很多時候多度進食油膩、喝酒、冰淇淋、汽水、魚生片、凍甜品等,因為脾胃不能承受過多的油膩和生冷食物,不能好好的消化,因而影響了脾胃正常的功能運作,就會產生了「濕濁內生」。從而出現胃脹、少腹脹、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大便爛等症狀。

欲改善內在濕邪所引起的症狀,必須停止進食生冷、油膩、難消化的食物,如果脾胃脹痞感覺持續出現,可以先進食白粥,減輕腸胃的負擔,少食多餐,讓脾胃恢復狀態。平時可以煮薏苡仁麥仁粥作食療。治療上可以考慮以參苓白術散為主方。

三:腎陰虛

經常睡不好,或者難以入睡,又或者需要熬夜,缺乏休息,就會很容易產生腎陰虛證。因而日間會出現精神不振,疲倦,腰膝痠軟,眩暈耳鳴,牙齒鬆脫,牙肉痠痛,頭髮脫落,健忘,口乾舌燥,手腳心熱,手腳汗出,潮熱,盜汗(睡眠中無故汗出),午後顴紅,形體消瘦,小便黃少等症狀。

腎陰虛證除了缺乏休息所引起,也可因長期久病,或溫熱病後期,如長期的低熱發燒,則會耗損陰液。也可以是因為房事不節,情慾妄動,陰精內損皆能導致腎陰虛證的出現。

患者需要調節生活作息時間,安排合理的休息時間,節制房事,控制慾望,待腎氣的恢復。食療上,可以選美味的水果桑椹子,補養腎陰。治療上可以選知柏地黃丸。

在中醫學裏,《景岳全書》稱這些症候的病名叫做「虛損」。由於它是一種慢性的疲勞症候,西醫學稱為慢性疲勞綜合症。

文:嚴耀堅中醫師

香港中醫綜合中心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