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獸醫針灸學會註冊針灸醫師施凱曼表示,寵物針灸愈來愈普遍,用於針灸治療的寵物相對三年前更多三至四倍。
西醫治療寵物是一個趨勢,然而在香港這個中西文化交滙的地方,主人對於寵物針灸多持開放的態度,相對於台灣及亞洲多個國家更流行,東九龍動物醫院施醫生三年前開始每星期會為寵物作兩至三次的治療,現時幾乎每天也有人帶自己的寵物來診所針灸。
寵物針灸愈來愈流行,但是並非每種寵物適合針灸,細小的動物未必適合用此療法,如烏龜、倉鼠體積細小,難以觸及身體的穴位及明瞭當中的肌理的動物更難以施針。針灸對象都會以貓狗為主,外國也有為馬及牛等大型動物施針,特別是馬,因為牠們通常都會奔馳,關節容易勞損,針灸有助紓緩牠們關節的痛楚,令牠們可早日回復狀態。
香港人寵物以貓狗為主,自然治療也集中在牠們身上。以狗為例,一些小型狗隻如臘腸狗、西施、北京等,都容易有椎間盤移位問題,令牠們背部感到痛楚,若突出範圍在腰部,腳部也會軟弱無力,下半身走路時會搖搖晃晃,甚至癱瘓。
治療椎間盤移位
「我會先為牠評估病情,當然若病情嚴重則要為牠動手術作即時治理,如牠的病情輕微,則可以利用中西合璧,以藥物止痛或再加以針灸作治療,以減低狗隻的痛楚。若狗隻在動手術後痛楚,也可以針灸及艾灸作出治療,紓緩牠手術過後的不適,令牠們康復得更快。」
施醫生續說,曾為一隻約十一歲的狗治療,「狗狗本身有椎間盤移位疾病,就連企及行路也不能,主人曾為牠多次訪求其他獸醫,獸醫勸喻以磁力共振再加手術治療,然而主人希望以非入侵性治療方法醫治,後來到我處求醫,中醫有云『不通則痛』,只要保持身體通暢,內部得以平衡就有健康的體魄,最後我用上了兩次的針灸及多次的艾灸作出治療,結果狗狗不動手術也可走起來。當然這是個別例子以作參考,未必適合每隻患脊椎病的動物。」
與人類針灸同出一徹,針灸除了有治療的作用外,也可以通過保健強身。施醫生說:「一些慢性的身體毛病,如食欲不振、糖尿病、腎病也可以用針灸控制病情。」
為貓咪保腎
至於是什麼穴位,施醫生表示,由於專業認可的寵物針灸課程在西方就讀,獸醫課程中,大都以編碼輔以英文名詞作標註,與中文穴位的名詞大有不同。至於施針方面則不是單一以一個穴位施針便可得到立即療效,通常要視乎寵物狀況,針對刺激食欲、振奮精神、促進血液循環、保氣等不同的穴位施針,在相輔相成的情況下,才可達致最佳效果。
寵物活潑精靈,愛自由郁動,施針比較困難,但施醫生亦有法則減低寵物激動情緒。「我會問主人先了解寵物性格,有些寵物要主人在旁治療才安心,相反有些寵物要主人離開才會安定下來,有些貪食的寵物只要給牠食物便可成功分散注意乖乖坐下,一些則討厭密閉細小的空間,要帶牠們到較大及多人的地方,才可減低緊張的情緒,總之要視乎寵物的性格而定,安置在牠們認為較舒服的地方。不過,其實貓狗頭部有一個穩定情緒的穴位,一般情況下會先在該穴位施第一針,穩定牠們的情緒,再慢慢施針便行。」
寵物針灸治療雖然看似神奇,但施醫生提醒主人切勿盲目選取。「如寵物有病,主人應該先帶給獸醫研究治療方法的可行性,現時醫治寵物西醫始終是主流,針灸屬於輔助性質,或與藥物雙管齊下作治療,若寵物病情嚴重疾病有急切性則要動手術,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