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寶珠寶集團有限公司副首席執行官──黃英飛
本來這個訪問是關於三寶珠寶集團推出《三寶殿》鐘表生活文化雜誌,但飛哥的職場經歷實在太精采,我等後輩把握着機會盡情發問,基本上,鐘表不鐘表已不再重要。飛哥的經歷讓我學會當個人事業前景是一池死水時,放手一搏去追求個人興趣時,也許會帶來轉機:「當時想試一次離開新聞界,即使輸了也心甘命抵,總好過他朝後悔,怪自己沒有去嘗試。」
在鐘表界無人不識的黃英飛,其故事真的很有啟發性,飛哥未加入新聞界前,修讀傳理系學士及碩士前後共五年, 之後擔任過日報、兩大電視台記者十二年,前後共十七年,「9.11」事件被派到美國、巴基斯坦、阿富汗,回港後決定離開,並轉戰鐘表界,筆者很疑惑,一個人需要多大決心才會轉行,事前又是否需要處心積慮?「一切都是機緣巧合,回想從前,在新聞界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人脈和網絡,一下子可以放下嗎?當時看到年資較深的前輩, 我看到了自己的前景就是如此,新聞部主管只得一個,升職很講求運氣與能力。剛好三寶當時擴充業務,我決定給自己兩年時間,即使最終失敗,也總算是嘗試過,也許離開後才發現自己最愛新聞界,也說不定呢?」
黃英飛表示《三寶殿》的成立就是要 推動鐘表文化,跟三寶的VIP顧客及大 眾分享心頭好,是最大樂事。
正所謂千里馬也要遇上伯樂,飛哥最欣賞李永安推動鐘表文化不遺餘力,作為一位鐘表收藏家,李永安看重生意之餘,也希望推介鮮為人知而又手工精細的獨立鐘表品牌, 這種做法絕對有別於一般鐘表行。「還記得當時三寶引入Glashutte Original,正是李先生大力推動下,加上銷售員的行銷能力,口耳相傳下,很多顧客都慕名來購買,這絕對有別於現在過分依賴廣告宣傳的推銷方式。」
創立《三寶殿》推動鐘表文化
第一期黃英飛到H u b l o t 瑞 士廠房採訪, 第二期則是 Parmigiani。
《三寶殿》鐘表生活文化雜誌, 內容包括三寶首席執行官李永安 的名表推薦、黃英飛實地採訪鐘 表品牌廠房、以及主題手表產品 大片等。
回到飛哥的鐘表職場之路,在三寶待了三年後,他轉到蘇富比擔任亞太區鐘表主管,當時他發現蘇富比的鐘表業務比較弱,決定搞搞新意,主辦一場Panerai拍賣會,結果反應熱烈,事後還被朋友笑稱他是推高Panerai售價的「幕後黑手」,當然這只是戲言,更重要是他接觸到亞太區不同顧客,對鐘表拍賣市場有更深認識。之後過了兩年多,三寶母公司亨得利邀請他到內地為三寶開店,飛哥走遍大江南北,一二線城市也踏遍,內地開店及銷售經驗,他認為畢生受用。
開荒完畢,轉戰到朗格擔任亞太區Managing Director,過了幾個月後發覺不適合自己,走去寫書,書名叫《藏表養智》,寫到七成左右,卡地亞來電,請他擔任品牌首席鐘表專家,為卡地亞開拓複雜機芯手表業務。
好了,這份CV實在令人羨慕,不如回到現在,說說《三寶殿》鐘表生活文化雜誌的成立因由,個人認為,鐘表行推出鐘表雜誌,合情合理,還要收廣告、擺書報攤售賣, 彷彿大家又成為行家了。飛哥提到成立《三寶殿》的首要目的,很自然是李永安先生對鐘表的熱愛及推動鐘表文化使然,作為一間以專業知識及態度待客的表行,擁有一個平台去介紹手表、表廠,教育大眾欣賞手表,何樂而不為?現在是知識行銷的社會,已不是從前靠折扣吸引客戶的年代。「其次,有同事跟我說:『我們是靠賣表賴以為生。』簡直是一言驚醒,試問有多少人有機會每日接觸到這些手表中的極品,我們擁有這個寶貴的機會,應好好把握,向客人分享心得,那份喜悅是難以形容。」做雜誌就是跟別人分享己見,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創辦《三寶殿》雜誌,就是這樣簡單。
三寶首席執行官李永安可說是 飛哥的伯樂,機緣巧合下邀請 飛哥加盟三寶,造就飛哥的手 表人生。
每期均以一個主題去呈現不同 品牌的手表,影象風格獨特。
「有次店舖同事收到一個電話,對方問到某隻手表的價錢,這位同事非常熱心解答,態度殷勤,結果那位客人真的現身店舖,同事成功賣出那隻手表,價格是過百萬元。」機會來臨的時候,也先要有充足的準備,才能好好把握,飛哥擁有今天的成績,也是勤奮加運氣使然,證明當天他轉行的決定是做對了。
文:Bill Kwok 圖:Ben T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