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於香港這個人口密度名列前茅的城市,不論家居的大小,追求空間感都是不少戶主的首要條件。起源二十世紀初期的德國包豪斯學派,簡約風格着重空間布局和功能的配合,沒有繁瑣的裝潢和過多的家具,因此特別受生活環境所限的都市人歡迎。本案設計就以簡約風格為基礎,從物料和牆身入手,簡約之餘,也富設計感。
大廳原則長而不闊,因此設計師貫徹簡約風格的特色,不以過多的裝潢和家具粉飾空間,反而利用素材的質感營造層次感,簡潔而不失深度。
多變牆身修飾大廳
要營造空間感,設計師首先從色調和燈光入手。廚房位於玄關一旁,設計師改以趟門分隔,節省空間,加上統一的白色牆身和門扉,地方連貫且不覺幽暗壓迫。
設計師又利用單位樓底高的先天優勢,以懸空假天花貫穿整個大廳。假天花四邊設置燈槽和射燈,以光影效果模糊分界,在視覺上拉闊廳堂。
從飯廳的黑色調子轉換到客廳的黑白對比,簡單的顏色組合因為材質紋理的不同而增添變化,色彩單調但設計不流於沉悶。
客廳旁有一個露台,設計師以落地玻璃門窗分隔,加上薄薄的白色窗紗,柔和日光照射大廳,平衡一室冷色調。
受長方形隔間限制,大廳不能擺放太多家品點綴空間。設計師於是妙用牆身,以各式各樣的素材營造豐富質感。看似單一的色調中有多種物料修飾,簡潔但不單調。飯廳一旁的儲物櫃以灰色夾布玻璃鋪設櫃門,配襯黑色和銀色邊框,以素材本身的花紋和質感點綴空間。櫃底加上燈槽營造輕盈感,牆身般高度的儲物櫃即使用上濃重的黑灰色亦沒有壓迫感。同時櫃門的灰玻璃可反射光影,擴闊大廳空間。飯廳另一邊牆身以銀黑色樹紋玻璃裝飾,將自然樹林剪影以時尚手法展現,型格又不失悠閒氣息。
飯廳一角黑白分明,線條極簡、通透的餐桌椅, 配合牆身玻璃的樹林剪影,空間輕盈無壓。
對面的梳化背牆就以灰鏡襯托雲石條子,以材質的轉換融合型格和高貴,而凹凸設計則帶來層次感。灰鏡可以增加客廳的視覺闊度,比清鏡更富裝飾性之餘,又可配襯白底灰線的雲石。粗幼不一的雲石條子中透出灰鏡,不規則造型沒有千篇一律的沉悶,更富變化。
貫徹簡約善用空間
主人套房設計更簡潔,只擺放必需的家具,空間就可保持寬敞。牆身設計和窗外景致成為最佳的點綴。
設計師再利用高樓底,將儲物櫃懸掛在電視之上。黑色玻璃櫃門加上天花和櫃底燈槽,以反射光影點綴為簡約空間。電視牆的牆紙又再選用方格花紋,在燈光照耀下帶點漸變,富立體感。房間沒有多餘的家具,所以放上大床亦暢通無阻,保持空間感。
大女房空間有限,但設計毫不馬虎,小小的空間運用了多種素材,溫馨之餘不失時尚感。